一种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5560发布日期:2022-06-14 19:0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剌线,尤其是一种医用、美容用提拉组织的弹簧剌线,属于医疗手术辅助用具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在治病或整容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微型器械如剌线等来完成肌肉或组织的提拉,以尽快恢复肌肉或组织原有的状态。但现有的剌线仅为一根其上带倒挂剌的直线,埋入肌肉或组织中因不具有弹力,不能随肌肉、组织一同收缩或伸展,影响肌肉、组织的恢复,甚至对肌肉或组织造成损伤,影响治疗效果,延长治疗期限。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充分发挥提拉作用且与肌肉、组织随动的弹簧剌线,以尽快恢复肌肉、组织原有的状态,缩短治疗时间。
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包括其上带若干倒挂剌的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倒挂剌的线段卷绕成若干环形圈,构成弹簧线段,以便殖入肌肉或组织中后,在发挥提拉肌肉、组织作用的同时,能够随肌肉、组织的伸或缩而随之拉伸或压缩,不会损伤肌肉或组织,尽快恢复肌肉或组织应有的状态。
5.所述卷绕成若干环形状的线段两端均设为直线端,其中一端的直线段为尾端,该尾端向后延伸,另一端的直线段为首端,该首端向后折返并穿过若干环形圈中部向后延伸。
6.所述线段上的若干倒挂剌的前端均固定在线段上,后端均一致向后靠拢线段,以方便顺向殖入肌肉或组织内,再反向提拉线段后,使若干倒挂剌撑开形成伞状,即可提拉住肌肉或组织。
7.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借助常规的推入器械将弹簧剌线顺向送入需要治疗的肌肉或组织部位,然后退出常规的推入器械的同时提拉本弹簧剌线,使若干倒挂剌撑开形成伞状,即可提拉住肌肉或组织,尤其是弹簧状设置,可使本弹簧剌线在发挥提拉肌肉、组织作用的同时,能够随肌肉、组织的伸或缩而随之拉伸或压缩,不会损伤肌肉或组织,使治疗部位的肌肉或组织得到尽快恢复,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拉肌肉或组织效果明显。实为一理想的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实用新型送入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包括其上带若干倒挂剌1的线段2,所述带倒挂剌1的线段2卷绕成若干环形圈,构成弹簧线段;所述卷绕成若干环形状的线段2两端均设为直线端,其中右端的直线段3为尾端,该尾端向后延伸,左端的直线段4为首端,该首端向后折返并穿过若干环形圈中部向后延伸;所述线段2上的若干倒挂剌1的前端均固定在线段2上,后端均一致向后靠拢线段2。
12.工作时,借助常规的推入器械5将弹簧剌线顺向送入需要治疗的肌肉或组织部位,然后退出常规的推入器械5的同时提拉本弹簧剌线,使若干倒挂剌1撑开形成伞状,即可在发挥提拉肌肉、组织作用的同时,能够随肌肉、组织的伸或缩而随之拉伸或压缩,不会损伤肌肉或组织,尽快恢复肌肉或组织应有的状态。


技术特征:
1.一种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包括其上带若干倒挂剌的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倒挂剌的线段卷绕成若干环形圈,构成弹簧线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成若干环形状的线段两端均设为直线端,其中一端的直线段为尾端,该尾端向后延伸,另一端的直线段为首端,该首端向后折返并穿过若干环形圈中部向后延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段上的若干倒挂剌的前端均固定在线段上,后端均一致向后靠拢线段。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拉肌肉或组织的弹簧剌线,包括其上带若干倒挂剌的线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倒挂剌的线段卷绕成若干环形圈,构成弹簧线段。可方便地借助常规的推入器械将弹簧剌线顺向送入需要治疗的肌肉或组织部位,然后退出常规的推入器械的同时提拉本弹簧剌线,使若干倒挂剌撑开形成伞状,即可提拉住肌肉或组织,尤其是弹簧状设置,可使本弹簧剌线在发挥提拉肌肉、组织作用的同时,能够随肌肉、组织的伸或缩而随之拉伸或压缩,不会损伤肌肉或组织,使治疗部位的肌肉或组织得到尽快恢复,大大缩短治疗时间,提拉肌肉或组织效果明显。提拉肌肉或组织效果明显。提拉肌肉或组织效果明显。


技术研发人员:唐婉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婉娟
技术研发日:2020.08.12
技术公布日:2022/6/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