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骨小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0809发布日期:2021-08-24 12:19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小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骨小梁结构。



背景技术:

在骨骼修复体采用3d打印均匀、规则骨小梁结构的情况下,只保证了孔径和孔隙率,虽然可以满足少部分松质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和生理微环境特征,但与真实的松质骨结构和生理功能还有很大差距,因为骨小梁内部为封闭式,对矿物质等营养运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过程中易造成死腔,成为新的治疗风险。而且均匀骨小梁结构对于骨长入效果较差,表面粗糙度低,不利于假体初期稳定性。

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的骨小梁结构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更好地解决锁骨假体植入人体稳定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小梁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骨小梁结构,包含若干个圆柱状单元,且若干个所述圆柱状单元组成不规则的立体网状结构以构成骨小梁;

其中,所述圆柱状单元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实心部、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实心部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通道开设于所述实心部内、并沿所述实心部轴向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连通。

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圆柱状单元共轴向中心线。

所述实心部上还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两端端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实心部上、下端面。

沿所述实心部轴向方向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以及与所述凸起部相对应的凹陷部,所述第二通道的两端端口均开设于凹陷部。

所述圆柱状单元横截面的直径为0.1-1mm。

所述第一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均为圆形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的孔径为0.05-0.5mm、所述第二通道的孔径为0.03-0.2mm。

所述凸起为圆柱状、尖状、圆锥状或其它行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圆柱状单元构成的骨小梁结构,由于圆柱状单元上实体部、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的结构设计,在保证骨小梁强度的前提下,又增加了骨小梁的互通性能,使得营养物质可以运输的更加流畅,增加了代谢的场所面积,使得骨长入进度更加迅速,骨长入效果更加牢固;

2、圆柱状单元上凹陷部、凸起部的结构设计,增加了骨小梁表面摩擦系数,微观上更利于骨长入,宏观上利于骨骼修复体的初期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的骨小梁结构能够根据人体不同部位松质骨骨小梁的真实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提高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骨小梁结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柱状单元的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的圆柱状单元结构示意图;

其中:

圆柱状单元1、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实心部13、第一通道14、第二通道15、凸起部16、凹陷部1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其中一种骨小梁结构,包含若干个圆柱状单元1,且若干个所述圆柱状单元1组成不规则的立体网状结构以构成骨小梁;如图2、图3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状单元1的结构,包括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实心部13、第一通道14,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分别位于所述实心部13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通道14开设于所述实心部13内、并沿所述实心部13轴向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1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连通。

更具体地,所述圆柱状单元1横截面的直径为0.1-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保护的骨小梁结构,所述第一通道14与所述圆柱状单元1共轴向中心线,进一步地增强骨小梁的强度。

根据图2、图3所示,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实心部13上还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与所述第一通道14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15两端端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实心部13上、下端面,提高了互联互通性,增加了营养物的运输路径,且骨长入需穿过所述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5,而所述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5之间又设计有实心部13,使得骨长入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假体植入的稳定性能;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保护的骨小梁结构是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其与传统骨小梁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骨小梁结构的构成单元:圆柱状单元1内增加了本文中所述的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5,在保证骨小梁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成骨细胞的粘附、增值、分化能力,利于骨长入,摩擦力大,利于初期稳定性;互联互通性更高,使营养等物质可以运输的更加流畅,增加了代谢的场所面积,使骨长入进度更加迅速,骨长入效果更加牢靠。

更具体地,所述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5均为圆形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14的孔径为0.05-0.5mm、所述第二通道15的孔径为0.03-0.2mm。所述第二通道15与第一通道14之间构成的具体夹角、第二通道15的具体数量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病患需求;

相邻所述圆柱状单元1中的第一通道14相连通,用于营养物质的传输,骨长入更快。

根据图2所示,进一步地优化技术方案,沿所述实心部13轴向方向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16以及与所述凸起部16相对应的凹陷部17,所述第二通道15的两端端口均开设于凹陷部17,提高植入稳定性;所述凸起部16在所述实心部13外表面上的排布方式根据具体需要确定,以适应不同病患需求,图3中为其中一种示例,但并不局限于图3中的排布方式。

更具体地,所述凸起部16为圆柱状、尖状、圆锥状或其它行状,具体形状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调整,以符合不同病患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骨小梁结构中各圆柱状单元1之间构成的孔径范围为0.1-1.2mm,空隙率为30%-90%。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个圆柱状单元(1),且若干个所述圆柱状单元(1)组成不规则的立体网状结构以构成骨小梁;

其中,所述圆柱状单元(1)包括第一端部(11)、第二端部(12)、实心部(13)、第一通道(14),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分别位于所述实心部(13)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通道(14)开设于所述实心部(13)内、并沿所述实心部(13)轴向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14)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11)、所述第二端部(12)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与所述圆柱状单元(1)共轴向中心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实心部(13)上还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二通道(15),所述第二通道(15)与所述第一通道(14)连通,且所述第二通道(15)两端端口分别开设于所述实心部(13)上、下端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实心部(13)轴向方向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部(16)以及与所述凸起部(16)相对应的凹陷部(17),所述第二通道(15)的两端端口均开设于凹陷部(1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状单元(1)横截面的直径为0.1-1mm。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14)、所述第二通道(15)均为圆形通道,且所述第一通道(14)的孔径为0.05-0.5mm、所述第二通道(15)的孔径为0.03-0.2m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6)为圆柱状、尖状、圆锥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骨小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若干个圆柱状单元,且若干个所述圆柱状单元组成不规则的立体网状结构以构成骨小梁;其中,所述圆柱状单元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实心部、第一通道,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分别位于所述实心部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通道开设于所述实心部内、并沿所述实心部轴向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连通。其优点是:在保证骨小梁强度的前提下,又增加了骨小梁的互通性能,使得营养物质可以运输的更加流畅,增加了代谢的场所面积,使得骨长入进度更加迅速,骨长入效果更加牢固。

技术研发人员:许奎雪;原帅;康树靖;卢小强;张朝锋;史春宝;王建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29
技术公布日:2021.08.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