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

文档序号:26031155发布日期:2021-07-27 13:38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肌肉锻炼恢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



背景技术:

电刺激增肌使用的技术叫“经皮电刺激”(ems),是用于运动损伤的恢复也用于运动增肌。

儿童在剧烈运动后,身上的肌肉处于酸痛状态,腿部的酸痛极为明显,腿部康复装置能够帮助患者进行全方位的腿部康复训练,同时,对病人腿部术后的恢复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极大的缓解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但是目前使用的装置在使用时,体积较大,造型不够紧凑,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内带电池,传感片产生的电流传输到传感孔上,而传感孔与按摩颗粒对应,此时电流传输到按摩颗粒上,使用电流来收缩肌肉,训练肌肉,不再需要处理绳索和沉重的肌肉电刺激设备,无线便携式设计,可锻炼肌肉并缓解旅途中的紧绷感,使用方便,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盒,且壳体设置为蝶翼形结构,所述上盖的底端贴合设置有底盒,且上盖的顶端表面一侧设置有开关;

所述底盒的内腔底端一侧设置有电池,且底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传感片,所述传感片与底盒匹配设置,所述传感片的表面设有多个传感孔,所述电池与开关竖直共线设置。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顶端表面设有按摩颗粒,所述按摩颗粒与传感孔的位置对应。

优选的,所述底盒的内腔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筒,所述限位筒的内部竖直设有限位腔,且限位筒的一侧表面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与限位腔相通。

优选的,所述限位腔的内部设置有插杆,所述插杆的一端与上盖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插杆的一端表面设有孔腔,所述孔腔的内部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的内部,所述限位孔与孔腔水平共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内带电池,传感片产生的电流传输到传感孔上,而传感孔与按摩颗粒对应,此时电流传输到按摩颗粒上,使用电流来收缩肌肉,训练肌肉,不再需要处理绳索和沉重的肌肉电刺激设备,无线便携式设计,可锻炼肌肉并缓解旅途中的紧绷感,使用方便,采用蝶翼形结构,造型美观。

2、通过设置了插杆、限位筒、限位块以及限位孔,按压着限位块,限位块的一端进入到孔腔的内部,此时将上盖与底盒对接,插杆进入到限位腔的内部,当限位孔与孔腔水平共线时,弹簧恢复形变,此时限位块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的内部,实现了上盖与底盒的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杆与限位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1、壳体;2、上盖;3、底盒;4、开关;5、电池;6、限位筒;7、插杆;8、传感孔;9、限位块;10、传感片;11、限位腔;12、孔腔;13、弹簧;14、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

本技术:
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上盖2和底盒3,且壳体1设置为蝶翼形结构,上盖2的底端贴合设置有底盒3,且上盖2的顶端表面一侧设置有开关4;

底盒3的内腔底端一侧设置有电池5,且底盒3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传感片10,传感片10与底盒3匹配设置,传感片10的表面设有多个传感孔8,电池5与开关4竖直共线设置。

如图1所示,上盖2的顶端表面设有按摩颗粒,按摩颗粒与传感孔8的位置对应。

如图1-2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按动开关4,使用电流来收缩肌肉,训练肌肉,不再需要处理绳索和沉重的肌肉电刺激设备,无线便携式设计,是一种紧凑的设备,可锻炼肌肉并缓解旅途中的紧绷感,内带电池5,传感片10产生的电流传输到传感孔8上,而传感孔8与按摩颗粒对应,此时电流传输到按摩颗粒上,到达以上训练的功能,使用方便,采用蝶翼形结构,造型美观。

如图3所示,底盒3的内腔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筒6,限位筒6的内部竖直设有限位腔11,且限位筒6的一侧表面设有限位孔14,限位孔14与限位腔11相通,便于插杆7的插入。

如图2所示,限位腔11的内部设置有插杆7,插杆7的一端与上盖2的底端固定连接,实现了插杆7与上盖2的连接。

如图3所示,插杆7的一端表面设有孔腔12,孔腔12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3,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实现限位块9的伸缩。

如图3所示,所述限位块9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14的内部,限位孔14与孔腔12水平共线,通过限位块9实现了上盖2与底盒3的连接。

如图1和图3所示,实施场景具体为:使用时,按压着限位块9,限位块9挤压着弹簧13,此时弹簧13受到挤压产生弹性形变,这时限位块9的一端进入到孔腔12的内部,此时将上盖2与底盒3对接,插杆7进入到限位腔11的内部,当限位孔14与孔腔12水平共线时,弹簧13恢复形变,此时限位块9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14的内部,实现了上盖2与底盒3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内带电池5,传感片10产生的电流传输到传感孔8上,而传感孔8与按摩颗粒对应,此时电流传输到按摩颗粒上,使用电流来收缩肌肉,训练肌肉,不再需要处理绳索和沉重的肌肉电刺激设备,无线便携式设计,可锻炼肌肉并缓解旅途中的紧绷感,使用方便,采用蝶翼形结构,造型美观。

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图3,设置了插杆7、限位筒6、限位块9以及限位孔14,按压着限位块9,限位块9的一端进入到孔腔12的内部,此时将上盖2与底盒3对接,插杆7进入到限位腔11的内部,当限位孔14与孔腔12水平共线时,弹簧13恢复形变,此时限位块9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14的内部,实现了上盖2与底盒3的连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2)和底盒(3),且壳体(1)设置为蝶翼形结构,所述上盖(2)的底端贴合设置有底盒(3),且上盖(2)的顶端表面一侧设置有开关(4);

所述底盒(3)的内腔底端一侧设置有电池(5),且底盒(3)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传感片(10),所述传感片(10)与底盒(3)匹配设置,所述传感片(10)的表面设有多个传感孔(8),所述电池(5)与开关(4)竖直共线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的顶端表面设有按摩颗粒,所述按摩颗粒与传感孔(8)的位置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盒(3)的内腔底端表面固定设置有限位筒(6),所述限位筒(6)的内部竖直设有限位腔(11),且限位筒(6)的一侧表面设有限位孔(14),所述限位孔(14)与限位腔(11)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腔(11)的内部设置有插杆(7),所述插杆(7)的一端与上盖(2)的底端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7)的一端表面设有孔腔(12),所述孔腔(12)的内部安装有弹簧(13),所述弹簧(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9)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14)的内部,所述限位孔(14)与孔腔(12)水平共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儿童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具体涉及肌肉锻炼恢复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上盖和底盒,且壳体设置为蝶翼形结构,所述上盖的底端贴合设置有底盒,且上盖的顶端表面一侧设置有开关,所述底盒的内腔底端一侧设置有电池,且底盒的内腔底部设置有两个传感片。本实用新型内带电池,传感片产生的电流传输到按摩颗粒上,使用电流来收缩肌肉,训练肌肉,无线便携式设计,可锻炼肌肉并缓解旅途中的紧绷感,使用方便,采用蝶翼形结构,造型美观,设置了插杆、限位筒、限位块以及限位孔,将上盖与底盒对接,插杆进入到限位腔的内部,当限位块的一端进入到限位孔的内部,实现了上盖与底盒的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李智平;卢金淼;黄怡蝶;王广飞;李紫薇;王栋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07.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