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58576发布日期:2021-10-09 09:08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足踝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足踝是人类足部与腿相连的部位,组成包括7块跗骨加上足部的跖骨和小腿的骨骼。当足踝骨折或损伤时,往往需要通过x射线拍射足踝骨关节结构,拍摄过程中需要患者踝骨摆不同的角度,由于患者足踝受损,自主摆动足踝角度不太方便,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协助摆动角度,但由于每个患者的伤势及足踝结构有差异,摆动的角度极易产生误差,导致拍摄效果不佳,从而需要反复摆动角度拍摄,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协助人员的工作量,极其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足踝拍摄时足踝摆动角度不便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方槽,方槽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前端贯穿底座且设有指针旋钮,底座前端设有角度刻度线,转轴上设有踏板,踏板上端后侧设有u形的卡座,卡座开口朝前且上侧与外界连通,踏板上开设有位于转轴右方且开口朝前的腰形槽,底座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齿条上端贯穿底座且设有后端插入腰形槽内的固定柱。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左右摆动的踏板,通过指针旋钮指向角度刻度线的方位可直观观测患者患足摆动的角度,便于精确控制患足的摆动幅度,提升了足踝结构的拍摄质量,避免了因患足摆动角度不合适而需要反复调整角度的现象,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设有座椅及可踩踏的底座,可根据拍摄需求切换足踝的负重位及非负重位,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1.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方槽2,方槽2内转动连接
有前后轴向的转轴3,转轴3前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指针旋钮 4,底座1前端设有角度刻度线5,转轴3上设有踏板6,踏板6上端后侧设有u形的卡座7,卡座7开口朝前且上侧与外界连通,踏板6上开设有位于转轴3右方且开口朝前的腰形槽8,底座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9,齿条9 上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后端插入腰形槽8内的固定柱10。
12.为了避免踏板6摆动时患者腿部意外移动,所述的方槽2后侧壁左侧设有固定环11且其右侧设有固定带12。
13.为了使齿条9上下移动,所述的底座1内开设有传动槽13,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前且后侧与传动槽13连通的滑槽14,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杆15,滑杆15后端插入传动槽13内且与齿条9固定连接,滑杆15 前端伸出滑槽14。
14.为了限制踏板6的角度,所述的传动槽13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齿条9啮合的齿轮16,传动槽13内设有可与齿轮16后端面接触且倒l形的制动杆17。
15.为了便于制动杆17的移动,所述的制动杆17前端贯穿底座1且铰接有可与底座1前端面接触的转杆18。
16.为了便于拍摄非负重位的足踝结构,所述的底座1上端设有位于方槽2 后方的座椅19。
1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患者坐在座椅19上,将患足放在卡座7内,通过固定带12与固定环11将患者腿部固定在底座1上,若需要向左摆动角度,则向下摆动转杆18,当转杆18后端面脱离底座1前端面时,向后推动制动杆 17,当制动杆17脱离齿轮16后,向上推动滑杆15,滑杆15带动齿条9向上移动,齿条9带动齿轮16顺时针转动并同时带动踏板6向左摆动,踏板6带动患者患足同步向左摆动,固定柱10相对于腰形槽8向右移动,踏板6带动转轴3逆时针转动,转轴3带动指针旋钮4同步逆时针转动,当指针旋钮4 指向合适的角度时,向上摆动转杆18,当转杆18后端面与底座1前端接触时,制动杆17阶梯面与齿轮16接触并限制齿轮16的转动,此时,松开转杆18 及滑杆15,完成对患者患足的向左摆动;
18.若需要向右摆动至合适的角度,则向下摆动转杆18,使制动杆17脱离齿轮16,向下滑动滑杆15,齿条9带动齿轮16逆时针转动并同时带动踏板6 向右摆动,踏板6带动患者患足同步向右摆动,此时,固定柱10相对于腰形槽8向右滑动,踏板6带动转轴3顺时针转动,转轴3带动指针旋钮4同步顺时针转动,当指针旋钮4指向合适的角度时,向上摆动转杆18,当转杆18 后端面与底座1前端接触时,制动杆17阶梯面与齿轮16接触并限制齿轮16 的转动,此时,松开转杆18及滑杆15,完成对患者患足的向右摆动;
19.若需要拍摄负重位的足踝结构,则患者的非拍摄脚站在方槽2底面上,重复上述步骤即可;
20.拍摄完成后,解除固定带12与固定环11对腿部的固定,移出患足。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可左右摆动的踏板,通过指针旋钮指向角度刻度线的方位可直观观测患者患足摆动的角度,便于精确控制患足的摆动幅度,提升了足踝结构的拍摄质量,避免了因患足摆动角度不合适而需要反复调整角度的现象,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设有座椅及可踩踏的底座,可根据拍摄需求切换足踝的负重位及非负重位,增加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方槽(2),方槽(2)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3),转轴(3)前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指针旋钮(4),底座(1)前端设有角度刻度线(5),转轴(3)上设有踏板(6),踏板(6)上端后侧设有u形的卡座(7),卡座(7)开口朝前且上侧与外界连通,踏板(6)上开设有位于转轴(3)右方且开口朝前的腰形槽(8),底座(1)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9),齿条(9)上端贯穿底座(1)且设有后端插入腰形槽(8)内的固定柱(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槽(2)后侧壁左侧设有固定环(11)且其右侧设有固定带(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内开设有传动槽(13),底座(1)上开设有开口朝前且后侧与传动槽(13)连通的滑槽(14),滑槽(14)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滑杆(15),滑杆(15)后端插入传动槽(13)内且与齿条(9)固定连接,滑杆(15)前端伸出滑槽(1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槽(13)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且与齿条(9)啮合的齿轮(16),传动槽(13)内设有可与齿轮(16)后端面接触且倒l形的制动杆(1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杆(17)前端贯穿底座(1)且铰接有可与底座(1)前端面接触的转杆(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端设有位于方槽(2)后方的座椅(19)。

技术总结
一种足踝摄片角度调节装置,有效的解决了足踝拍摄时足踝摆动角度不便的问题;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开口朝上的方槽,方槽内转动连接有前后轴向的转轴,转轴前端贯穿底座且设有指针旋钮,底座前端设有角度刻度线,转轴上设有踏板,踏板上端后侧设有U形的卡座,卡座开口朝前且上侧与外界连通,踏板上开设有位于转轴右方且开口朝前的腰形槽,底座上设有可上下移动的齿条,齿条上端贯穿底座且设有后端插入腰形槽内的固定柱;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05
技术公布日:2021/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