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伤病员转运板。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常规的伤病员转运板,普遍存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缺点,只起到对患者身体进行平躺支撑的基本作用。另外,医护人员使用常规的转运板搬运时候也因为形状结构简单,不方便握持,容易脱手,如此会给转运伤病员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也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有鉴于上述缺陷,亟需设计一种改良的伤病员转运板。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伤病员转运板,用以更方便救援人员或医护人员对伤病员进行转运。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伤病员转运板,其包括一承载板体,所述承载板体包括用于承载伤病员的正面部,以及与所述正面部相对的底面部;所述承载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倒角部,形成四个倒角部,所述承载板体靠近每个倒角部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握持槽位,形成四个第一握持槽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部的从宽度方向分为位于中间的平板部,以及位于两边缘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弧弯曲部,每个圆弧弯曲部用于方便外部人员握持所述第一握持槽位。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体还包括位于每个圆弧弯曲部中间的第二握持槽位。
进一步地,每一个圆弧弯曲部所具有的第二握持槽位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正面部具有一供外部的伤病员躺卧的内凹部。
进一步地,所述底面部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加强度以及防滑。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板体的边缘和每个倒角部所具有的棱角均倒圆角。
相比现有技术,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有利于医护人员或应急救援人员握持所述承载板体的握持槽位,可以更迅速、更安全地转运伤病员;
(2)中部也设有握持槽位,可以应用于非握持的方式固定伤病员,例如供安全绑带或者安全绳索将伤病员稳定在承载板体的正面部,例如山地救险或者直升机送医等场景;
(3)底面部增设加强筋,既能增加承载板体的强度,又可以起到防滑作用,避免野外救援时出现滑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正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背面);
图3为图1所对应的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对应的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5为图1所对应的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中,1、承载板体;2、倒角部;3、第一握持槽位;4、第二握持槽位;5、圆弧弯曲部;6、平板部;7、内凹部;8、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包括但不限于一承载板体1,该承载板体1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所述承载板体1包括用于承载伤病员的正面部,以及与所述正面部相对的底面部,根据使用习惯,正面部是用于承托伤病员的,底面部是用于临时放置地面或支撑面的部位,所述承载板体1可是由工程塑料或者其他非金属材质制成,可以应用于核磁共振或具有较大磁场的环境中;所述承载板体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倒角部2,形成四个倒角部2,所述承载板体1靠近每个倒角部2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握持槽位3,形成四个第一握持槽位3。
如图2、图5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底面部的从宽度方向分为位于中间的平板部6,以及位于两边缘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弧弯曲部5,每个圆弧弯曲部5用于方便外部人员握持所述第一握持槽位3。
如图1-3所示,为了方便在中部施力或握持转运伤病员,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承载板体1还包括位于每个圆弧弯曲部5中间的第二握持槽位4。当然,每一个圆弧弯曲部5所具有的第二握持槽位4的数量可以是多个。
如图1、图3所示为了更稳妥地让伤病员躺卧在所述承载板体1的合理区域,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正面部具有一供外部的伤病员躺卧的内凹部7。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底面部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8,所述加强筋8用于增加强度以及防滑。
最后,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承载板体1的边缘和每个倒角部2所具有的棱角均倒圆角。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1.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承载板体,所述承载板体包括用于承载伤病员的正面部,以及与所述正面部相对的底面部;所述承载板体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有倒角部,形成四个倒角部,所述承载板体靠近每个倒角部的位置均开设有第一握持槽位,形成四个第一握持槽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的从宽度方向分为位于中间的平板部,以及位于两边缘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圆弧弯曲部,每个圆弧弯曲部用于方便外部人员握持所述第一握持槽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体还包括位于每个圆弧弯曲部中间的第二握持槽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圆弧弯曲部所具有的第二握持槽位的数量为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部具有一供外部的伤病员躺卧的内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部设有若干凸起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用于增加强度以及防滑。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伤病员转运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体的边缘和每个倒角部所具有的棱角均倒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