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9635发布日期:2021-08-03 13:02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造口治疗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



背景技术:

克罗恩病为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绝大多数病人最终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然而,由于患者常合并腹腔感染、营养不良及慢性肠梗阻,因此肠吻合口瘘发生率高。对此,外科医生倾向于采用分期手术:即第一次行临时性或保护性肠造口术,以避免出现吻合口瘘,待患者危险因素解除后,再行肠吻合术。通常情况下,两次手术多间隔三个月以上,部分患者甚至超过一年。肠造口期间,患者主要面临两方面风险:1.当造口近端肠管较短时,病人可能因消化液及营养物质大量丢失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并加重营养不良,甚至肾前性肾衰竭;2.造口远端肠管因长期无消化液刺激出现萎缩,当还纳肠造口后,肠功能恢复相当缓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临床上通常进行肠液回输,来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同时预防远端肠管萎缩,最大程度的保留肠管功能。肠液回输的核心步骤为:搜集肠液,过滤后,经管道回输至远端肠管。

目前,传统的肠液回输过程存在巨大问题和安全隐患。

一、间歇性人工搜集并回输肠液费时费力:一般来说肠液需要在4小时内回输体内(夏天则更短),否则极容易变质,这要求患者或家属每3-4小时就要搜集、过滤并回输肠液,这意味着夜间至少要进行一次肠液回输,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二、肠液污染加重病情:由于肠液回输多在患者家中进行,缺乏专业的医务人员督导,这可能会使肠液在搜集、过滤及回输过程中被污染,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威胁生命;

三、间歇性肠液回输不符合生理:若回输肠液过快,或因体外放置时间过长致肠液温度降低,回输后远端肠管不耐受,病人容易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加重患者病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更好的满足治疗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可以对肠液进行连续的过滤和收集,并持续的回输到肠管中,且全部过程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操作,而且,还可有效避免肠液受到污染,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包括造口袋和回输管。所述造口袋内部设有过滤网,将所述造口袋区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内外贯通的入口和预留孔;所述下腔的底部设有出口;所述入口贴敷在患者的造口处;所述回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另一端由外向内穿过所述预留孔后伸入所述上腔,再由所述入口插入所述造口处的肠管的远端内;所述回输管上设有迷你蠕动泵。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横置于所述造口袋的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处设有粘贴膜,能够粘贴在患者造口处。

进一步的,所述出口处设有连接头;该连接头为圆管状,其外径与所述回输管的内径相当,使所述回输管能够紧密的套接在所述连接头上。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位于所述上腔的上部,其大小与所述回输管的外径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处设有橡胶圈;该橡胶圈的内径与所述回输管的外径相当,使所述回输管能够穿过所述橡胶圈,并与其紧密相连,防止肠液渗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对肠液进行连续的过滤和收集,并持续的回输到肠管中,且全部过程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操作,而且,还可有效避免肠液受到污染,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造口袋:2-入口;3-过滤网;4-连接头;5-回输管;6-迷你蠕动泵;7-预留孔;8-出口;9-肠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包括造口袋1和回输管5。

所述造口袋1内部设有过滤网3,将所述造口袋1区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过滤网3横置于所述造口袋1的中部,其网孔孔径约为2mm,可以对肠液中的粪渣等固态物质进行有效过滤。优选的,所述造口袋1和过滤网3均为塑料材质,可以将两者制成一体式,确保连接牢固。

所述上腔内设有内外贯通的入口2和预留孔7。所述下腔的底部设有出口8。所述入口2处设有粘贴膜,能够粘贴在患者造口处,使该入口与患者的造口相连通,以便造口内的肠管9近端中的肠液可以通过该入口2流入所述造口袋1的上腔中,再经过所述过滤网3的过滤后,将肠液中的粪渣等固态物质滤出,使肠液流入下腔内。

所述回输管5为细管状,其一端连接所述出口8,另一端由外向内穿过所述预留孔7后伸入所述上腔,再由所述入口2插入所述造口内的肠管9的远端内。同时,所述回输管5上设有迷你蠕动泵6,可以驱动该回输管5内的肠液流动,将过滤后的肠液按一定的速率输送到肠管9内,实现肠液回输。优选的,所述出口8处设有连接头4。该连接头4为圆管状,其外径与所述回输管5的内径相当,使所述回输管5能够紧密的套接在所述连接头4上,确保肠液的正常流动,并可方便所述回输管5的安装和拆卸。优选的,该连接头可以与所述造口袋1制成一体式。

所述预留孔7位于所述上腔的上部,与所述入口2相对,其大小与所述回输管5的外径相适应,便于所述回输管5的安装。优选的,所述预留孔7处设有橡胶圈。该橡胶圈的内径与所述回输管5的外径相当,使所述回输管5能够穿过所述橡胶圈,并与其紧密相连,防止肠液渗漏,还可方便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含有粪渣等固态物质的肠液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过滤。同时,通过回输管连接造口袋的出口和肠管远端,可将过滤后的肠液持续不断的回输到肠管内。如此,可使肠液收集、过滤和回输持续进行,并全程处于封闭环境中,可有效避免肠液受到污染,还可简化操作,省时省力。

当过滤网上粪渣堆积较多时,可以将回输管从预留孔中抽出,并与连接头断开,即可将造口袋进行更换。再将回输管重新连接后,即可继续使用,不仅极大的简化了更换操作,还可降低使用费用,减轻患者负担。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技术特征:

1.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包括造口袋和回输管,其特征是,所述造口袋内部设有过滤网,将所述造口袋区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内外贯通的入口和预留孔;所述下腔的底部设有出口;所述入口贴敷在患者的造口处;所述回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另一端由外向内穿过所述预留孔后伸入所述上腔,再由所述入口插入所述造口处的肠管的远端内;所述回输管上设有迷你蠕动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过滤网横置于所述造口袋的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入口处设有粘贴膜,能够粘贴在患者造口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口处设有连接头;该连接头为圆管状,其外径与所述回输管的内径相当,使所述回输管能够紧密的套接在所述连接头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孔位于所述上腔的上部,其大小与所述回输管的外径相适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预留孔处设有橡胶圈;该橡胶圈的内径与所述回输管的外径相当,使所述回输管能够穿过所述橡胶圈,并与其紧密相连,防止肠液渗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持续性肠液回输装置,包括造口袋和回输管。所述造口袋内部设有过滤网,将所述造口袋区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内外贯通的入口和预留孔;所述下腔的底部设有出口;所述入口贴敷在患者的造口处;所述回输管的一端连接所述出口,另一端由外向内穿过所述预留孔后伸入所述上腔,再由所述入口插入所述造口处的肠管的远端内;所述回输管上设有迷你蠕动泵。本实用新型可以对肠液进行连续的过滤和收集,并持续的回输到肠管中,且全部过程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不仅省时省力,方便操作,而且,还可有效避免肠液受到污染,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段明;吴恩昊;李毅;朱维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18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