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

文档序号:36039166发布日期:2023-11-17 17:2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

本技术涉及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


背景技术:

1、现有用于伤病患者人工转运的设施多采用担架形式,设有底板以及前后担架把手,根据需要,还可以制成担架车的形式,在底板下面安装带自轮子的可升降支架,移动时无需人工抬起,并可以调整底板至所需的高度。担架可以短途独立使用,也可以用于装配在急救车上,现场将患者移到担架上后,将担架连同担架上的患者一同抬入急救车运送至医院或急救中心,再将担架连同担架上的患者一同抬至诊治场地,从现场到诊治场地的全部过程中,患者都是担架上的,担架既是患者的转运设施,也是院前急救的病床。

2、然而,现有担架上患者所处的空间是开放的,在转运过程中难以控制患者所在的环境温度,也难以有效避免空气的尘埃和污染物质落到患者身体上,在某些情形下,这些外部因素会被患者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特别是对于传染病患者的急救转运,急救人员往往没有或不宜穿戴严格的隔离服装,而为了抢救患者,又需要立即转运,给急救人员或周围环境带来传染风险。

3、为改善患者在急救转换过程中的环境,申请人曾研发出了密封的急救转换仓,将现有担架改造成密闭的舱式结构,包括由相互连为一体的底板、侧板和端板围成的仓体,所述仓体设有能够盖住其仓体口的仓盖,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端板包括前端板和后端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侧和右侧,所述前端板和后端板分别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前端和后端,所述仓体和/或仓盖上设有能够监测和/或监测仓内患者生命体征的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然而,这些密闭的转运仓依然仅适应于非传染病患者,由于患者呼吸需要对舱内进行通风,舱内携带传染源的空气不断排放到周围,给急救人员带来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以在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同时,避免转运过程中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设有舱口和与所述舱口配合的舱盖,所述舱体设有进风通道、出风通道以及消毒装置,所述出风通道接入所述消毒装置。

3、优选地,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仓,所述消毒仓内设有灭菌用紫外灯和/或灭菌过滤层,所述灭菌过滤层的过滤材料上含有消毒剂。

4、优选地,所述出风通道上设有气泵或风机,和/或,所述消毒仓的出口连接有气泵或风机。

5、优选地,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优选采用微通孔结构或过滤结构。

6、优选地,采用微通孔结构的进风通道为设置于舱体相应区域的若干微小通孔,采用过滤结构的进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进风短管或进风孔洞,所述进风短管或进风孔洞穿透所述舱体,其内设有过滤材料。

7、优选地,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的进口连接有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

8、优选地,所述舱体内分布有若干灭菌用紫外灯,舱体内的灭菌用紫外灯设置在舱体各侧的侧板上,所述舱体内的灭菌用紫外灯的外侧设置对相应紫外线透明的保护罩。

9、优选地,所述舱体的出风通道设置在脚侧舱体的底板和/或侧壁上,优选采用小通孔结构。

10、优选地,采用小通孔结构的出风通道为设置于舱体相应区域的底板和/或侧壁上的若干小通孔,舱体上分布有用作出风通道的小通孔的区域的外侧设有封闭的集风罩,所述集风罩的罩内空间35构成出风通道的一部分,其出口接入所述消毒装置。

11、优选地,所述舱体上设有担架把手,所述担架把手包括前担架把手和后担架把手,所述前担架把手和后担架把手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舱体前端的左右两侧和舱体后端的左右两侧。

12、优选地,所述担架把手采用可伸缩担架把手,主要由担架把手本体和套设在担架把手本体外侧且与担架把手本体滑动配合的担架把手套管组成,所述担架把手套管固定安装在相应侧的舱体底部。

13、优选地,所述舱体设有舱体支架。

14、所述舱体支架可以主要由四个支腿构成,包括左前支腿、右前支腿、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各所述支腿分别位于所述舱体左前部位、右前部位、左后部位和右后部位的下面。

15、优选地,所述支腿的上端通过支腿铰链安装在所述舱体的底部(例如底板的下表面),所述支腿铰链采用允许支腿绕横向轴线转动的铰链,所述支腿和舱体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将支腿定位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支腿定位装置。

16、优选地,所述舱体的底部设有支承在底板下面的底板架,所述底板架采用框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底板纵杆和若干底板横杆。

17、优选地,所述底板纵杆至少有两个,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底板左纵杆和底板右纵杆,所述底板左纵杆和底板右纵杆均采用滑板结构或者所述底板左纵杆和底板右纵杆的底部均设有滑板。

18、优选地,所述舱体内设有生理信息和/或环境信息采集和监控装置,并设有能够与救护车和远程医疗中心通信的通信系统。

19、优选地,所述舱体内的前部设有进气仓,所述进气仓内设有进气仓过滤层及温度调节元件,所述温度调节元件为加热元件和/或制冷元件,所述进气仓与舱内患者空间之间设有进气仓隔板,所述进气仓隔板上分布有若干用作患者空间进气口的微小通孔,所述舱体的前端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进气口,所述温度调节元件位于所述进气仓过滤层的进气仓隔板侧。

20、在所述舱体内的前部设有进气仓的上述情形下,优选舱内患者空间的出气口设置在舱体后部的侧壁和/或后端板上,设有舱内患者空间的出气口的舱体后部的侧壁和/或后端板的外侧设有集风罩。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设置了密封的舱体,患者可以躺在或靠在舱体的底板上,舱体内形成与外部环境相对隔离的空间,有利于避了外部温度、风及污染物对患者的干扰或伤害;由于设置了出风的消毒装置,可以依据现有技术和需要设置消毒强度(例如紫外灯照射强度和时间),将出风进行有效消毒后才排至外部环境,由此有效地减轻了急救人员及周围人员被传染的风险;由于设置了把手,可以像抬担架一样搬运;由于舱体底部设置了可折叠支架,支架底部设置滚轮,打开后可以在地面上推行,收起后支架位于左右纵杆支撑起的空间内,不妨碍使用;由于将左右纵杆设置成滑板或者在左右纵杆下面设置滑板,能够在雪地和冰面上滑行,极大地方便了在相应环境下的使用;由于设置了进风的加热和制冷装置,可以根据需要对进风进行加热或制冷,以适应于患者需要。



技术特征:

1.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设有舱口和与所述舱口配合的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设有进风通道、出风通道以及消毒装置,所述出风通道接入所述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包括消毒仓,所述消毒仓内设有灭菌用紫外灯和灭菌过滤层,所述灭菌过滤层的过滤材料上含有消毒剂,所述出风通道上设有气泵或风机,和/或,所述消毒仓的出口连接有气泵或风机,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采用微通孔结构或过滤结构,采用微通孔结构的进风通道为设置于舱体相应区域的若干微小通孔,采用过滤结构的进风通道包括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的一个或多个进风短管或进风孔洞,所述进风短管或进风孔洞穿透所述舱体,其内设有过滤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的进口连接有加热装置和/或制冷装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分布有若干灭菌用紫外灯,舱体内的灭菌用紫外灯设置在舱体各侧的侧板上,所述舱体内的灭菌用紫外灯的外侧设置对相应紫外线透明的保护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出风通道设置在脚侧舱体的底板和/或侧壁上,采用小通孔结构,采用小通孔结构的出风通道为设置于舱体相应区域的底板和/或侧壁上的若干小通孔,舱体上分布有用作出风通道的小通孔的区域的外侧设有封闭的集风罩,所述集风罩的罩内空间构成出风通道的一部分,其出口接入所述消毒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上设有担架把手,所述担架把手包括前担架把手和后担架把手,所述前担架把手和后担架把手的数量均为两个,分别安装在舱体前端的左右两侧和舱体后端的左右两侧,所述担架把手采用可伸缩担架把手,主要由担架把手本体和套设在担架把手本体外侧且与担架把手本体滑动配合的担架把手套管组成,所述担架把手套管固定安装在相应侧的舱体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设有舱体支架,所述舱体支架主要由四个支腿构成,包括左前支腿、右前支腿、左后支腿和右后支腿,各所述支腿分别位于所述舱体左前部位、右前部位、左后部位和右后部位的下面,所述支腿的上端通过支腿铰链安装在所述舱体的底部,所述支腿铰链采用允许支腿绕横向轴线转动的铰链,所述支腿和舱体的底部之间设有用于将支腿定位在水平状态和竖直状态的支腿定位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上端通过支腿铰链安装在所述舱体的底板的下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底部设有支承在底板下面的底板架,所述底板架采用框架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若干底板纵杆和若干底板横杆,所述底板纵杆至少有两个,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底板左纵杆和底板右纵杆,所述底板左纵杆和底板右纵杆均采用滑板结构或者所述底板左纵杆和底板右纵杆的底部均设有滑板。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适应于传染病隔离的智能化急救转运舱,包括舱体,所述舱体内可以设有生理信息和/或环境信息采集和监控装置,并设有能够与救护车和远程医疗中心通信的通信系统,所述舱体设有进风通道、出风通道以及消毒装置,所述出风通道接入所述消毒装置,所述消毒装置的消毒仓内设有灭菌用紫外灯和/或灭菌过滤层,所述灭菌过滤层的过滤材料上含有消毒剂,所述舱体的进风通道设置在头侧舱体的侧壁和/或底板上,优选采用微通孔结构或过滤结构,所述舱体的出风通道设置在脚侧舱体的底板和/或侧壁上,优选采用小通孔结构。本技术能够在为患者创造一个较为适宜的环境条件的同时,避免转运过程中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技术研发人员:王天兵,张鹏,金宗学,张亚军,黄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0120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