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9982发布日期:2021-11-22 16:1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


背景技术:

2.又称作小腿矫形器。是具有从小腿到足底的结构,对踝关节运动进行控制的矫形器,可分为支条式踝足矫形器、塑料踝足矫形器、髌韧带承重式踝足矫形器等,现有的踝足矫形器种类较多,但矫形器小腿处的固定结构较为复杂,无法保证固定的牢固性,没有设置连接绳调节组件,因人体的小腿粗细存在差异,小腿支撑部无法对多种腿形的人使用,在使用时无法调节小腿支撑部的松紧度,不利于踝足矫形器的使用。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820567262.x公开了一种踝足矫形器,其技术要点包括小腿护板以及足部护板,小腿护板以及足部护板的两侧分别通过连接杆相连,连接杆的一端与小腿护板固定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足部护板相铰接,小腿护板以及足部护板上分别设置有将患者的足部以及小腿进行固定的固定带,小腿护板靠近足部护板的一端设置有向外伸出的翻边,足部护板相对翻边的位置设置有凸块,翻边的侧表面设置有向凸块方向伸出的连接块,连接块与凸块之间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相连。上述专利中的矫形器结构复杂,且穿戴不方便,造成用户使用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穿戴不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穿戴方便的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包括足底支撑部和脚踝支撑部,脚踝支撑部位于足底支撑部的上方且与足底支撑部连接,脚踝支撑部上端设有与脚踝支撑部连接的绑带,绑带的两端分别与脚踝支撑部连接,绑带的一端设有连接扣,脚踝支撑部上设有与连接扣相适配的连接扣座。足底支撑部用于支撑前脚掌,脚踝支撑部用于支撑脚踝部分,同时通过绑带进行固定,绑带通过连接扣安装在连接扣座上,方便绑带的固定安装,简化了绑带的连接的结构,同时也方便了本技术的穿戴。
6.作为优选,连接扣上设有连接杆,连接扣座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杆的连接杆槽,连接杆穿设在连接杆槽内且可在连接杆槽内转动。连接扣通过连接杆穿设在连接杆槽内安装在脚踝支撑部上,连接杆可在连接杆槽内转动,方便了连接杆与脚踝支撑部的配合安装,同时提高连接扣安装的稳定性。
7.作为优选,连接扣座包括底座和与底座连接的安装座,底座安装在脚踝支撑部上,连接杆槽对称开设在安装座上,安装座上开设有与连接杆槽相通的安装槽,安装槽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安装时,连接杆沿着安装槽向连接杆槽方向移动,经过限位块后卡入连接杆槽内,连接杆穿设在连接杆槽内后,通过限位块限定连接杆的横向移动,保证连接杆稳定性的穿设在连接槽内,防止连接杆滑出连接杆槽,提高连接扣与安装座连接的稳定性,同时也
提高了本技术穿戴的稳定性。
8.作为优选,底座上靠近安装座一侧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位于连接杆槽远离安装座中部的一侧,定位块上开设有与连接杆相适配的定位槽。定位块通过定位槽对连接杆进行定位,防止连接杆内外晃动导致滑出连接杆槽,进一步提高连接杆穿设在连接杆槽内的稳定性。
9.作为优选,脚踝支撑部由两片对称设置的支撑片组成,支撑片之间设有v型槽,绑带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片连接。在支撑片之间开设v型槽,方便支撑片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穿戴需求。
10.作为优选,绑带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与支撑片连接,绑带为魔术贴,绑带的两端分别穿设在连接扣和连接环内。魔术贴的端部穿过连接扣并与魔术贴的中部连接,方便用户调节绑带的宽度,同时也方便用户进行穿戴。
11.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足底支撑部用于支撑前脚掌,脚踝支撑部用于支撑脚踝部分,同时通过绑带进行固定,绑带通过连接扣安装在连接扣座上,方便绑带的固定安装,简化了绑带的连接的结构,同时也方便了本技术的穿戴。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连接扣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连接扣座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连接扣座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足底支撑部、2—脚踝支撑部、3—绑带、4—连接扣、5—连接扣座、6—支撑孔、7—连接杆、8—连接杆槽、9—底座、10—安装座、11—安装槽、12—限位块、13—定位块、14—定位槽、15—支撑片、16—v型槽、17—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18.实施例1
19.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足底支撑部1和脚踝支撑部2,脚踝支撑部2位于足底支撑部1的上方且与足底支撑部1连接,脚踝支撑部2上端设有与脚踝支撑部2连接的绑带3,绑带3的两端分别与脚踝支撑部2连接,绑带3的一端设有连接扣4,脚踝支撑部2上设有与连接扣4相适配的连接扣座5,足底支撑部1穿设有用于支撑前脚掌的支撑孔6,连接扣4上设有连接杆7,连接杆7的数量为两根且对称设置,连接扣座5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杆7的连接杆槽8,连接杆7穿设在连接杆槽8内且可在连接杆槽8内转动。
20.连接扣座5包括底座9和与底座9连接的安装座10,底座9安装在脚踝支撑部2上,连接杆槽8对称开设在安装座10上,安装座10上开设有与连接杆槽8相通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12。
21.实施例2
22.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底座9上靠近安装座10一侧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块13,定位块13位于连接杆槽8远离安装座10中部的一侧,定位块13上开设有与连接杆7相适配的定位槽14,连接杆槽8和定位槽14的圆弧直径与连接杆7的圆柱直径相等,脚踝支撑部2由两片对称设置的支撑片15组成,支撑片15之间设有v型槽16,绑带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片15连接。
23.实施例3
24.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绑带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17与支撑片15连接,绑带3为魔术贴,绑带3的两端分别穿设在连接扣4和连接环17内。
25.安装时,将连接杆7沿着安装槽11移动,直至连接杆7卡入连接杆槽8内,限位块12将连接杆7卡在连接杆槽8内;穿戴时,绑带3穿过连接扣4,由于绑带3为魔术贴,使用时,魔术贴的端部穿过连接扣4之后向魔术贴中部方向绕回,并将魔术贴的端部与魔术贴粘合,方便用户根据自己合适的尺寸调整至相应位置并粘合,脱下时,用户只需撕开魔术贴的端部,使脚踝支撑部2松开,即可脱下。


技术特征:
1.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足底支撑部(1)和脚踝支撑部(2),脚踝支撑部(2)位于足底支撑部(1)的上方且与足底支撑部(1)连接,脚踝支撑部(2)上端设有与脚踝支撑部(2)连接的绑带(3),绑带(3)的两端分别与脚踝支撑部(2)连接,绑带(3)的一端设有连接扣(4),脚踝支撑部(2)上设有与连接扣(4)相适配的连接扣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扣(4)上设有连接杆(7),连接扣座(5)上设有用于安装连接杆(7)的连接杆槽(8),连接杆(7)穿设在连接杆槽(8)内且可在连接杆槽(8)内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扣座(5)包括底座(9)和与底座(9)连接的安装座(10),底座(9)安装在脚踝支撑部(2)上,连接杆槽(8)对称开设在安装座(10)上,安装座(10)上开设有与连接杆槽(8)相通的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侧壁上设有限位块(1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底座(9)上靠近安装座(10)一侧的侧面上设有定位块(13),定位块(13)位于连接杆槽(8)远离安装座(10)中部的一侧,定位块(13)上开设有与连接杆(7)相适配的定位槽(14)。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脚踝支撑部(2)由两片对称设置的支撑片(15)组成,支撑片(15)之间设有v型槽(16),绑带(3)的两端分别与支撑片(15)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其特征在于:绑带(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环(17)与支撑片(15)连接,绑带(3)为魔术贴,绑带(3)的两端分别穿设在连接扣(4)和连接环(17)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便携式踝足矫形装置,包括足底支撑部(1)和脚踝支撑部(2),脚踝支撑部(2)位于足底支撑部(1)的上方且与足底支撑部(1)连接,脚踝支撑部(2)上端设有与脚踝支撑部(2)连接的绑带(3),绑带(3)的两端分别与脚踝支撑部(2)连接,绑带(3)的一端设有连接扣(4),脚踝支撑部(2)上设有与连接扣(4)相适配的连接扣座(5)。本实用新型足底支撑部用于支撑前脚掌,脚踝支撑部用于支撑脚踝部分,同时通过绑带进行固定,绑带通过连接扣安装在连接扣座上,方便绑带的固定安装,简化了绑带的连接的结构,同时也方便了本技术的穿戴。技术的穿戴。技术的穿戴。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晓东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