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静脉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4846发布日期:2022-04-14 19:47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腔静脉滤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腔静脉滤器。


背景技术: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疾病,也是导致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最主要的原因。由于深静脉血栓的脱落进入肺循环或其分支,进而引发的一系列以肺循环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病理生理改变,严重的会引起猝死。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的置入可以有效的预防肺动脉栓塞,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放置在腔静脉处的滤网捕捉住致命性栓子,避免其进入肺循环。静脉滤器的使用现在已经越来越广泛。为了提高滤器的使用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影响,使溶栓治疗更为安全,人们不断地对滤器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3.现有滤器临床使用上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有:滤网间隙大,由于目前设计的静脉滤器大多数是采用合金管材切割定型而成,受工艺方式的限制从而导致滤器网格间隙普遍偏大,无法在植入血管后起到过滤细小血栓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静脉滤器的滤网单个网格的面积普遍>25mm2,因此对于直径<5mm的血栓拦截能力较差。
4.考虑到腔内过滤领域中仍存在许多的缺点和挑战,市场需要一种能够过滤细小血栓的新型静脉滤器,本实用新型解决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腔静脉滤器,通过编织线织成滤网,能够过滤细小血栓,有效提高滤器植入后的安全性,显著降低病人发生栓塞的概率。
6.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腔静脉滤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滤网,连接于滤网之间的支撑杆,设置于滤网中心位置的回收器;滤网由编织线组成。
8.前述的腔静脉滤器,滤网设置有连接角,支撑杆连接于滤网的连接角之间。
9.前述的腔静脉滤器,连接角为六个。
10.前述的腔静脉滤器,滤网与支撑杆通过绳结连接。
11.前述的腔静脉滤器,编织线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不可降解线,编织线的线径范围为0.1-0.5mm。
12.前述的腔静脉滤器,编织线编织为四边形网格状。
13.前述的腔静脉滤器,编织线编织为三边形网格状。
14.前述的腔静脉滤器,编织线编织为六边形网格状。
15.前述的腔静脉滤器,回收器为回收钩。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17.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织线织成滤网,解决了市场上滤网间隙大的问题,对于直径<
5mm的血栓能够起到有效的拦截作用,有效提高滤器植入后的安全性,显著降低病人发生栓塞的概率;
18.滤网的网格的形状可以多变,根据实际的血栓的情况进行变更,更换,提高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2.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23.1滤网,101编织线,102连接角,2支撑杆,3回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25.腔静脉滤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滤网1,连接于滤网1之间的支撑杆2,设置于滤网1中心位置的回收器3;滤网1由单股编织线101编织而成网格状。支撑杆2有多根,分布在滤网1的四周,滤网1通过绳结的方式系在支撑杆2上进行固定,滤器植入后支撑杆2能将滤器在血管中撑开,并能稳定在血管内,保证滤器在植入人体后保持位置及结构的稳定。作为一种优选,回收器3为回收钩,回收钩为一个,设置在其中一个滤网1的中心位置,在滤器植入人体一段时间后,可通过回收钩将滤器从人体血管中移除,从而避免永久性植入滤器带来的并发症及其他危害。
26.滤网1设置有连接角102,支撑杆2连接于滤网1的连接角102之间;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2所示,连接角102为六个,需要说明的是连接角102的数量不受限制,由支撑杆2的数量决定。
27.编织线101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不可降解线,作为一种实施例,聚酯线,尼龙线,聚丙烯线,聚四氟乙烯线,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举例并非穷举,只要是能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不可降解线都能够应用于本实用新型;作为一种实施例,编织线101线径为:0.1-0.5mm。
28.滤网1网格形状可以为任意多边形或圆形,单个滤网1网格面积为:4-25mm2;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所示,编织线101编织为四边形网格状;如图2所示,编织线101编织为三边形网格状;如图3所示,编织线101编织为六边形网格状。
29.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优选,静脉滤器整体呈纺锤形结构,在纺锤体两端均设有滤网1,滤网1采用单股0.3mm聚丙烯线制成,编织成四边形网格状,单个网格面积为16mm2。滤网1在血管内张开后能够有效的过滤血栓,防止其进入动脉引发栓塞,起到保护患者的作用。
30.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织线101织成滤网1,提高滤网1密度,从而拦截细小的血栓防止其进入动脉引起栓塞;有效提高滤器植入后的安全性,显著降低病人发生栓塞的概率。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
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滤网,连接于滤网之间的支撑杆,设置于滤网中心位置的回收器;所述滤网由编织线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设置有连接角,支撑杆连接于滤网的连接角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角为六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与支撑杆通过绳结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为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不可降解线,编织线的线径范围为0.1-0.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编织为四边形网格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编织为三边形网格状。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线编织为六边形网格状。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腔静脉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器为回收钩。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腔静脉滤器,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滤网,连接于滤网之间的支撑杆,设置于滤网中心位置的回收器;滤网由编织线组成;本实用新型通过编织线织成滤网,增大滤网的密度,使得滤器能够过滤细小血栓,有效提高滤器植入后的安全性,显著降低病人发生栓塞的概率。塞的概率。塞的概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亨 周云鹏 厉拓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云普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22
技术公布日:2022/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