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液体超负荷治疗的减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1555发布日期:2023-05-10 22:23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用于液体超负荷治疗的减流导管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心脏不能泵送足够的血液来满足身体需要的病状。当心脏的血液泵送能力下降时,肾脏就不能正常工作,从而导致体内液体过多,称为“高血容量”。高血容量症状可能因液体聚集的位置和存在的其他健康问题而异。最常见的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快速体重增加、手臂和腿部肿胀、腹部肿胀、肺部积液引起的呼吸急促。

2、治疗高血容量有几种方法。最常见的高血容量治疗方法之一是利尿剂。利尿剂是增加机体产生尿量的药物。增加排尿相应地就减少液体超负荷。然而,一些患者对利尿剂疗法反应不佳。有证据表明,通过暂时减少流向心脏的血液,可以改善液体超负荷的症状,从而提高利尿效率并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病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文公开的实施方案涉及一种用于暂时限制流向心脏的血流的脉管重新塑形装置。脉管重新塑形装置可以提供更简单的结构,具有更低的轮廓,并且不需要任何膜来减少血流。有利的是,脉管重新塑形装置减轻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与膜相比,低轮廓框架不太可能形成血栓,并且在装置的递送、使用或缩回期间没有膜分离或导致血栓形成的风险。

2、脉管重新塑形装置总体上由框架组成,该框架可以沿与流动方向垂直地延伸的单一轴线临时重新塑形脉管,例如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由此减少横截面面积和经过脉管的血流。重新塑形装置扩张越多,横截面面积的减少越多,并且流量减少就越多。例如,将基本圆形的脉管的横向轴线扩张50%可以将脉管的横截面面积基本减少50%。如本文所用,纵向轴线基本平行于流经脉管的方向而延伸。要注意的是,脉管重新塑形装置可以不明显拉伸脉管壁,而是主要对脉管壁进行重新塑形,然而可能会发生一些拉伸。

3、本文公开了一种用于脉管的血流调节装置,其包括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递送导管,和脉管塑形装置,脉管塑形装置具有在递送导管中的缩回构型和在递送导管外的扩张构型,脉管塑形装置被布置成沿着与递送导管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横向轴线扩张为扩张构型而将脉管重新塑形为扁平构型。

4、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脉管的扁平构型限定延长的横向直径、减少的侧向直径以及比处于静息构型的脉管的横截面面积更小的横截面面积。脉管塑形装置由镍钛诺(nitinol)形成。脉管塑形装置包括框架,框架包括从中心纵向轴线横向向外延伸而限定第一顶点的第一臂,以及从中心纵向轴线以与第一臂相反的方向横向向外延伸而限定第二顶点的第二臂,第一臂的近端和第二臂的近端联接至近侧套环,第一臂的远端和第二臂的远端联接至远侧套环。

5、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联接至框架的管状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管状构件固定地附接至远侧套环并与近侧套环可滑动地接合,远侧套环限定非损伤性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管状构件与远侧套环可滑动地接合并固定地附接至近侧套环,管状构件的远端限定非损伤性末端。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管状构件或致动杆在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中的一个上的移动进一步使脉管塑形装置沿着横向轴线扩张。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从第一臂的近侧部分跨越第一顶点延伸至第一臂的远侧部分的第一稳定构件,以及从第二臂的近侧部分跨越第二顶点延伸至第二臂的远侧部分的第二稳定构件。第一稳定构件或第二稳定构件朝着中心纵向轴线横向向内延伸。

6、还公开了一种脉管塑形装置,其包括沿着纵向轴线延伸的管状构件以及联接至管状构件的远端的框架,框架包括第一铰接臂和第二铰接臂,第一铰接臂包括铰接地联接至第一远侧构件而限定第一顶点的第一近侧构件,第一近侧构件联接至近侧套环,而第一远侧构件联接至远侧套环,第二铰接臂包括铰接地联接至第二远侧构件而限定第二顶点的第二近侧构件,第二近侧构件联接至近侧套环,第二远侧构件联接至远侧套环。

7、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近侧套环或远侧套环中的一个与管状构件螺纹接合。近侧套环与右旋螺纹或左旋螺纹中的一个螺纹接合,远侧套环与左旋螺纹或右旋螺纹中的一个螺纹接合。管状构件的旋转使第一顶点和第二顶点沿着横向轴线延伸远离纵向轴线而使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扩张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基本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并铰接地联接至第一近侧构件和第一远侧构件的第一顶点构件,以及基本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并铰接地联接至第二近侧构件和第二远侧构件的第二顶点构件。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偏置构件,偏置构件被布置在近侧套环与远侧套环之间并被配置为将脉管塑形装置朝着缩回构型偏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锁定机构被配置为将近侧套环或远侧套环相对于管状构件进行可释放地锁定,以阻止其纵向移动。

8、还公开了一种用于调节脉管中血流的方法,其包括:将递送导管插入脉管,将脉管塑形装置移出递送导管的远端,以及沿着与递送导管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横向轴线将脉管塑形装置从缩回构型扩张为扩张构型而将脉管从静息构型重新塑形为扁平构型。

9、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管状构件相对于递送导管向远侧推进而将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扩张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在将脉管塑形装置移出递送导管的远端之后,将管状构件相对于递送导管向近侧撤回而将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扩张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将管状构件相对于递送导管旋转而将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扩张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将致动杆相对于管状构件向远侧推进而将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扩张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将脉管塑形装置锁定为扩张构型。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方法还包括选择性地将脉管塑形装置从管状构件分离。在实施方案中,脉管塑形装置的一部分包括不透射线的标记。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脉管的血流调节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脉管的扁平构型限定了延长的横向直径、减少的侧向直径和比处于静息构型的所述脉管的横截面面积更小的横截面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脉管塑形装置是自行扩张为所述扩张构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脉管塑形装置由镍钛诺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脉管塑形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包括从中心纵向轴线横向向外延伸而限定第一顶点的第一臂和从中心纵向轴线以与所述第一臂相反的方向横向向外延伸而限定第二顶点的第二臂,所述第一臂的近端和所述第二臂的近端被联接至近侧套环,所述第一臂的远端和所述第二臂的远端被联接至远侧套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联接至所述框架的管状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管状构件被固定地附接至远侧套环并且与所述近侧套环可滑动地接合,所述远侧套环限定了非损伤性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管状构件与远侧套环可滑动地接合并且固定地附接至所述近侧套环,所述管状构件的远端限定了非损伤性末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管状构件或致动杆在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中的一个上的移动进一步使所述脉管塑形装置沿着所述横向轴线扩张。

10.根据权利要求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从所述第一臂的近侧部分跨越所述第一顶点延伸至所述第一臂的远侧部分的第一稳定构件;和从所述第二臂的近侧部分跨越所述第二顶点延伸至所述第二臂的远侧部分的第二稳定构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血流调节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稳定构件或所述第二稳定构件朝着所述中心纵向轴线横向向内延伸。

12.一种脉管塑形装置,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脉管塑形装置,其中所述近侧套环或所述远侧套环中的一个与所述管状构件螺纹接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脉管塑形装置,其中所述近侧套环与右旋螺纹或左旋螺纹中的一个螺纹接合,而所述远侧套环与左旋螺纹或右旋螺纹中的一个螺纹接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脉管塑形装置,其中所述管状构件的旋转使所述第一顶点和所述第二顶点沿着所述横向轴线延伸远离纵向轴线,以使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扩张构型。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基本上与所述纵向轴线平行地延伸并且铰接地联接至所述第一近侧构件和所述第一远侧构件的第一顶点构件;和基本上与所述纵向轴线平行地延伸并且铰接地联接至所述第二近侧构件和所述第二远侧构件的第二顶点构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偏置构件,其布置在所述近侧套环与所述远侧套环之间并且配置为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朝着缩回构型偏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脉管塑形装置,还包括锁定机构,其配置为将近侧套环或远侧套环相对于所述管状构件进行可释放地锁定,以阻止其纵向移动。

19.一种调节脉管中血流的方法,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递送导管向远侧推进,以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所述扩张构型。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致动杆相对于管状构件向远侧推进,以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所述扩张构型。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移出所述递送导管的远端之后,将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递送导管向近侧撤回,以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所述扩张构型。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管状构件相对于所述递送导管旋转,以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转变为所述扩张构型。

24.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锁定在所述扩张构型。

25.根据权利要求19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还包括:选择性地将所述脉管塑形装置从所述管状构件分离。


技术总结
本文公开了一种脉管塑形装置,其被配置为沿着单一轴线重新塑形脉管并调节流经其中的血流。脉管重新塑形装置总体上由框架组成,该框架可以转变为扩张构型,并且可以沿着与纵向轴线垂直的单一轴线临时重新塑形脉管,例如下腔静脉(IVC)。重新塑形装置扩张越多,横截面面积减少越多,进而经过脉管的流量减少也越多。因此,改变流向心脏的血流可以改善高血容量的症状,从而提高利尿效果并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

技术研发人员:A·J·钱杜斯克,M·卡思拉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巴德血管外围设备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