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降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1667703发布日期:2022-09-28 00:1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1.本方法涉及一种主要降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的方法。目的只是适当降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水平,从而减少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区域外组织(包括癌组织)细胞葡萄糖供应。


背景技术:

2.目前,为减少人体某组织(包括癌组织)细胞葡萄糖供应,主要采用血管介入技术,阻塞该组织(包括癌组织)供血动脉。该技术的开展,对人员、设备的要求很高,而且,其作用范围较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在超声引导下,直接进行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穿刺,将静脉留置针导管置于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内。然后,利用微量输液泵,经静脉留置针持续小剂量匀速输注外源性葡萄糖(单侧2~2.5mg/kg.min.)。(二)紧接着,同样利用微量输液泵,由外周浅静脉持续匀速输注外源性胰岛素(其与外源性葡萄糖之比为1u:2~4g)。(三)监测指标 1、头皮静脉或耳垂血糖,以及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该指标反映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血糖水平。2、上肢静脉血糖水平。该指标反映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水平。(四)调整外源性葡萄糖和外源性胰岛素入量,使头皮静脉或耳垂血糖保持50mg/dl以上,且不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而上肢静脉血糖在30~49mg/dl之间波动。理论依据:同时持续静脉输注外源性葡萄糖和外源性胰岛素,如单位时间进入人体内的外源性葡萄糖量较小,而外源性胰岛素量相对较大,可致机体出现低血糖反应,即机体整体血糖维持不足50mg/dl的水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静脉补糖改为动脉补糖,还可给该动脉系统血浆增添部分外源性葡萄糖,即刚从体外直接进入该动脉系统血浆的外源性葡萄糖,从而预防该动脉系统血糖跌破50mg/dl的水平。最终,只是该动脉系统外血糖降至50mg/dl以下。
4.优势 1、该方法简单,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不高,可大范围降低组织葡萄糖供应。2、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血糖保持50mg/dl以上,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在30~49mg/dl之间波动时,人体正常组织细胞受影响较小,但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区域外癌组织细胞葡萄糖供应会减少。理论依据:低血糖主要影响人体内脑细胞和癌细胞。而且,不同部位脑组织细胞对缺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随着血糖的逐渐下降,依次影响交感神经、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它们绝大部分属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范围内),最后脑干(其属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范围外)。据报导,血糖低于30mg/dl,可致脑干受损。因此,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血糖保持50mg/dl以上,而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在30~49mg/dl之间波动时,可确保脑细胞的安全,或者说人体正常细胞受影响不大,而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范围外癌组织细胞葡萄糖供应会减少。


技术特征:
1.外源性葡萄糖的输入途径为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而外源性胰岛素输入途径为外周浅静脉。2.同时持续匀速输入外源性葡萄糖和外源性胰岛素。3.单位时间进入体内的外源性葡萄糖量较小,而外源性胰岛素量相对较大。

技术总结
一种主要降低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外血糖的方法,属血糖调控方法。主要技术特征;1、同时联用外源性葡萄糖和外源性胰岛素;2、由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连续恒速输注外源性葡萄糖,经周围静脉连续恒速输注外源性胰岛素。3、单位时间外源性葡萄糖的入量较小(每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补糖量2~2.5mg/kg.min),而单位时间外源性胰岛素的入量相对较大(同期进入体内的外源性葡萄糖与外源性胰岛素之比为2~4g:1u)。最终,将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系统内外血糖控制在不同水平,其中,前者50mg/dl以上,后者30~49mg/dl。本方法简单,主要用途:1、避免脑细胞乃至整体正常细胞受到明显损害。2、减少双侧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供血区外癌细胞(包括已转移者)葡萄糖供应。区外癌细胞(包括已转移者)葡萄糖供应。


技术研发人员:李政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政宏
技术研发日:2021.03.20
技术公布日:2022/9/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