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8541发布日期:2022-02-19 12:2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呼吸面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


背景技术:

2.在现代医院救治的过程中,呼吸机是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呼吸机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呼吸机面罩是完全扣在人的口鼻处,使呼吸机产生的氧气能够完全被患者吸入身体。
3.原有重症监护呼吸面罩基本都是固定式的连接,不便于根据患者自身状况进行调节,很容易上扣到脸部的肉中,长时间佩戴容易造成局部血液堵塞,还会留下很深的印痕,并且呼吸面罩与进水管连接繁琐,不便与拆卸进行消毒,一般担心进气管输入的氧气过于干燥,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都是哦进行液化、雾化处理,但这样处理中,输入的氧气虽然不干燥,但湿度导致温度偏低,本处于病期的患者直接吸入,造成一定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具有结构简单,连接紧凑,便于根据患者对呼吸罩进行弧度调整,便于各类患者对劲佩戴固定,舒适度更高,呼吸更顺畅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前端设有用于气管定位连接作用的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侧端处设有用于加热作用的加热电机,所述主体后端处设有用于增加舒适度作用的一号连接垫和软胶层,所述主体侧端通过连接绳与连接块相连接,所述连接块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一号传动齿条以及二号传动齿条,所述主体通过环形凸台与气管相连接,所述气管另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
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块设置在x形杆内,所述x形杆呈x形状,所述x形杆中间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齿槽,所述传动杆通过齿槽与一号传动齿条、二号传动齿条啮合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与连接绳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绳具备较小的弹性,且另一端与主体固定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加热电机输出端与加热装置固定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内设有加热作用的加热块,所述加热块相互之间通过导热杆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另一端与环形块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块处设有用于气管固定防滑作用的防滑凹凸槽,所述防滑凹凸槽通过气管与环形凸块相连接,所述环形凸块固定设置在螺纹套内壁处,所述螺纹套处设有局部螺纹,且与环形块螺纹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与一号连接垫固定连接,所一号连接垫设为两个部分,另一部分为二号连接垫,所述一号连接垫与二号连接垫连
接处设有均匀分布的缓冲弹簧,所述二号连接垫的另一端与软胶层胶合固定。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体设为两个部分,且通过连接轴相互连接,所述连接轴内设有转轴,所述连接轴阻尼转轴两端与主体相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一号传动齿条、二号传动齿条均设有两个,所述一号传动齿条、二号传动齿条两个为空间错位设置。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x形杆的设置,软胶层通过连接绳在x形杆内呈错位交叉分布,连接块另一端的一号传动齿条内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二号传动齿条,该设置通过传动杆与二号传动齿条的啮合连接,从而调节x形杆外端连接绳、连接块的长度,进而调节主体与x形杆的间隙,便于将主体固定在患者头部,且用于x状分布,刚好限位在患者耳部处,使得主体固定后的限位和防滑效果都很好,通过加热装置的设置,加热装置内设有二号传动齿条和导热杆,外通过电性与主体前端处的加热机相连接,该设置通过加热装置的氧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患者吸入的舒适性,通过螺纹套的设置,螺纹套一端通过螺纹与环形块相连接,另一端通过环形凸块与防滑凹凸槽相连接,该设置螺纹套通过螺纹滑动,从而通过环形凸块将气管连接处压入防滑凹凸槽内,从而进行固定,起到便于将主体与气管的固定和拆卸作用,通过一号连接垫的设置,一号连接垫设为两个部分,另一部分为二号连接垫,二号连接垫另一端与软胶层相连接,该设置通过一号连接垫与软胶层的弹性作用,从而在患者面部与主体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主体对患者的刚性伤害,增加患者佩戴的舒适度,通过连接轴的设置,连接轴内通过阻尼转轴与两端的主体相连接,该设置通过连接绳的限位,带动主体沿着连接轴的转动,从而调节主体的弧度,从而提高主体的在使用效果以及适用性。
附图说明
1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中x形杆内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中气管连接处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中气管连接处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中连接垫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2、连接轴;3、一号连接垫;4、软胶层;5、连接绳;6、连接块;7、x形杆;8、传动杆;9、环形块;10、加热装置;11、环形凸台;12、气管;13、螺纹套;14、一号传动齿条;15、二号传动齿条;16、导热杆;17、加热块;18、环形凸块;19、防滑凹凸槽;20、缓冲弹簧;21、二号连接垫。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15.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监护呼吸罩,包括主体1,主体1前端设有用于气管12定位连接作用的环形凸台11,环形凸台11侧端处设有用于加热作用的加热电机,主体1后端处设有用于增加舒适度作用的一号连接垫3和软胶层4,主体1侧端通过连接绳5与连接块6相连接,连接块6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一号传动齿条14以及二号传动齿条15,主体1通过环形凸台11与气管12相连接,气管12另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
16.具体的,连接块6设置在x形杆7内,x形杆7呈x形状,x形杆7中间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传动杆8,传动杆8处设有用于传动作用的齿槽,传动杆8通过齿槽与一号传动齿条14、二号传动齿条15啮合连接,连接块6另一端与连接绳5固定连接,连接绳5具备较小的弹性,且另一端与主体1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传动杆8与二号传动齿条15的啮合连接,从而调节x形杆7外端连接绳5、连接块6的长度,进而调节主体1与x形杆7的间隙,便于将主体1固定在患者头部,且用于x状分布,刚好限位在患者耳部处,使得主体1固定后的限位和防滑效果都很好。
17.具体的,主体1加热电机输出端与加热装置10固定连接,加热装置10内设有加热作用的加热块17,加热块17相互之间通过导热杆16相连接,加热装置10另一端与环形块9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加热装置10的氧气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患者吸入的舒适性。
18.具体的,环形块9处设有用于气管12固定防滑作用的防滑凹凸槽19,防滑凹凸槽19通过气管12与环形凸块18相连接,环形凸块18固定设置在螺纹套13内壁处,螺纹套13处设有局部螺纹,且与环形块9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螺纹套13通过螺纹滑动,从而通过环形凸块18将气管12连接处压入防滑凹凸槽19内,从而进行固定,起到便于将主体1与气管12的固定和拆卸作用。
19.具体的,主体1与一号连接垫3固定连接,所一号连接垫3设为两个部分,另一部分为二号连接垫21,一号连接垫3与二号连接垫21连接处设有均匀分布的缓冲弹簧20,二号连接垫21的另一端与软胶层4胶合固定,本实施例中通过一号连接垫3与软胶层4的弹性作用,从而在患者面部与主体1之间起到缓冲的作用,减少主体1对患者的刚性伤害,增加患者佩戴的舒适度。
20.具体的,主体1设为两个部分,且通过连接轴2相互连接,连接轴2内设有转轴,连接轴2阻尼转轴两端与主体1相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绳5连接轴2的转动,从而调节主体1的弧度,能够更好的与患者贴合,从而提高主体1的在使用效果以及适用性。
21.具体的,一号传动齿条14、二号传动齿条15均设有两个,一号传动齿条14、二号传动齿条15两个为空间错位设置,本实施例中一号传动齿条14与二号传动齿条15分别与主体1两端的连接块6固定。
2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将气管12一端插设在螺纹套13与环形块9连接处的环形槽内,适位后,转动螺纹套13螺纹套13通过螺纹与环形块9螺纹传动,从而带动螺纹套13移动,螺纹套13带动环形凸块18移动,环形凸块18通过其形状将气管12压入防滑凹凸槽19内,达到限位固定的效果,将气管12另一端与呼吸机相连接,根据情况,通过控制一号连接垫3前端的加热机对导热杆16、加热块17进行加热传热,从而提高加热装置10圆
形槽的温度,对过往的气体进行升温加热,将主体1佩戴在患者头部,将x形杆7其x状分布在患者耳部两端,转动传动杆8,传动杆8通过其齿槽与一号传动齿条14、二号传动齿条15啮合传动,从而调节连接绳5、连接块6的伸出长度与此同时,主体1受连接绳5的作用力,通过连接轴2转动,从而带动主体1进行弧度调节,能够更好的与患者贴合。
2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