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54724发布日期:2021-12-08 12:1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
3.现有的内镜插管在病人口腔内时,病人口腔会受刺激分泌较多液体,不仅增加病人的不适,而且会造成咽喉堵塞给病人带来危害,其次,现有的内镜插管的保护装置大多都是一体固定的结构,不能拆卸,致使使用后清洗较为困难,影响后续的循环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包括插管支撑体、液体吸孔和气体填充腔,所述插管支撑体内部设置有集液内腔,所述集液内腔外部一侧壁上设置有外接抽吸管,所述外接抽吸管远离所述集液内腔一端设置有蠕动泵,所述插管支撑体外部四周壁上设置有所述液体吸孔,所述集液内腔内部设置有内保护层,所述内保护层内部设置有所述气体填充腔。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集液内腔为透明结构,且与所述插管支撑体通过卡压的方式密封连接,所述外接抽吸管与所述集液内腔上的管道接口活动连接,所述外接抽吸管在需要的时候连接,不使用的时候不介入,避免影响医生手术操作。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蠕动泵与所述外接抽吸管插接,所述液体吸孔成型于所述插管支撑体上,所述集液内腔外表面上成型有形变短管,所述形变短管内嵌在所述插管支撑体内壁中且与所述液体吸孔连通,所述蠕动泵的抽吸力适中,避免给口腔造成过多的吸力影响。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保护层与所述集液内腔胶结固定,所述内保护层内部贯穿开设有插管通道,所述插管通道内部滑动连接有治疗插管,所述插管通道内壁光滑,使得所述治疗插管能够在其中灵活滑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保护层内壁在成型有pvc填充层,所述气体填充腔卡压在所述pvc填充层与所述插管通道之间,所述气体填充腔内部为洁净空气,洁
净空气预先通过压缩机构注入并对所述气体填充腔密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保护层、所述集液内腔以及所述插管支撑体为可拆卸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传统的内镜插管上设置液体吸孔、形变短管以及集液内腔,配合外接抽吸管和蠕动泵的抽吸作用,可在内镜插入到口腔时,将口腔内分泌的黏液有效吸出,保持口腔的清爽,减轻病人负担,避免液体堵塞咽喉造成伤害;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传统的内镜插管保护装置由内保护层、集液内腔以及插管支撑体三个可拆卸的结构组成,可在使用过后,灵活拆卸对各部分结构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病菌残留,有利于装置的循环利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去集液内腔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液内腔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内保护层的正剖视图。
19.图中:1、插管支撑体;2、治疗插管;3、液体吸孔;4、集液内腔;5、外接抽吸管;6、蠕动泵;7、形变短管;8、内保护层;9、插管通道;10、pvc填充层;11、气体填充腔。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包括插管支撑体1、液体吸孔3和气体填充腔11,插管支撑体1内部设置有集液内腔4,集液内腔4外部一侧壁上设置有外接抽吸管5,外接抽吸管5远离集液内腔4一端设置有蠕动泵6,插管支撑体1外部四周壁上设置有液体吸孔3,集液内腔4内部设置有内保护层8,内保护层8内部设置有气体填充腔11。
22.其中,集液内腔4为透明结构,且与插管支撑体1通过卡压的方式密封连接,外接抽吸管5与集液内腔4上的管道接口活动连接,外接抽吸管5在需要的时候连接,不使用的时候不介入,避免影响医生手术操作;蠕动泵6与外接抽吸管5插接,液体吸孔3成型于插管支撑体1上,集液内腔4外表面上成型有形变短管7,形变短管7内嵌在插管支撑体1内壁中且与液体吸孔3连通,蠕动泵6的抽吸力适中,避免给口腔造成过多的吸力影响;内保护层8与集液内腔4胶结固定,内保护层8内部贯穿开设有插管通道9,插管通道9内部滑动连接有治疗插管2,插管通道9内壁光滑,使得治疗插管2能够在其中灵活滑动;内保护层8内壁在成型有pvc填充层10,气体填充腔11卡压在pvc填充层10与插管通道9之间,气体填充腔11内部为洁净空气,洁净空气预先通过压缩机构注入并对气体填充腔11密封;内保护层8、集液内腔4以及插管支撑体1为可拆卸结构。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装置在具体使用的时候,将治疗插管2通过插管通道9贯穿装置连接,插管支撑体1放入病人口腔,对口腔起到一个扩张支撑的作用,医生将治疗插管2沿着病人的咽喉慢慢推入,病人在不适的时候,口腔可挤压插管支撑体1,此时集液内腔4和内保护层8均起到保护治疗插管2免受挤压破坏的作用,避免给药受影响,其中集液内腔4由形变短管7作为缓冲的结构,内保护层8由pvc填充层10和气体填充腔11作为缓冲的结构,此两组缓冲结构都相对较软,不会给病人口腔带来挤压的痛感,当口腔受刺激分泌较多的液体时,外部的蠕动泵6工作,通过外接抽吸管5将集液内腔4抽成负压,口腔环绕包围插管支撑体1,使得口腔液体沿着液体吸孔3抽入到形变短管7中,再进入到集液内腔4,最后被抽出,保持口腔的清爽,减轻病人负担,避免液体堵塞咽喉造成伤害,装置使用完毕后,内保护层8、集液内腔4以及插管支撑体1三个结构可灵活拆卸,对各部分结构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病菌残留,有利于装置的循环利用。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包括插管支撑体(1)、液体吸孔(3)和气体填充腔(11),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管支撑体(1)内部设置有集液内腔(4),所述集液内腔(4)外部一侧壁上设置有外接抽吸管(5),所述外接抽吸管(5)远离所述集液内腔(4)一端设置有蠕动泵(6),所述插管支撑体(1)外部四周壁上设置有所述液体吸孔(3),所述集液内腔(4)内部设置有内保护层(8),所述内保护层(8)内部设置有所述气体填充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内腔(4)为透明结构,且与所述插管支撑体(1)通过卡压的方式密封连接,所述外接抽吸管(5)与所述集液内腔(4)上的管道接口活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蠕动泵(6)与所述外接抽吸管(5)插接,所述液体吸孔(3)成型于所述插管支撑体(1)上,所述集液内腔(4)外表面上成型有形变短管(7),所述形变短管(7)内嵌在所述插管支撑体(1)内壁中且与所述液体吸孔(3)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护层(8)与所述集液内腔(4)胶结固定,所述内保护层(8)内部贯穿开设有插管通道(9),所述插管通道(9)内部滑动连接有治疗插管(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护层(8)内壁在成型有pvc填充层(10),所述气体填充腔(11)卡压在所述pvc填充层(10)与所述插管通道(9)之间,所述气体填充腔(11)内部为洁净空气。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保护层(8)、所述集液内腔(4)以及所述插管支撑体(1)为可拆卸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消化内科医生用消化道插管保护装置,包括插管支撑体、液体吸孔和气体填充腔,所述插管支撑体内部设置有集液内腔,所述集液内腔外部一侧壁上设置有外接抽吸管,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统的内镜插管上设置液体吸孔、形变短管以及集液内腔,配合外接抽吸管和蠕动泵的抽吸作用,可在内镜插入到口腔时,将口腔内分泌的黏液有效吸出,保持口腔的清爽,减轻病人负担,避免液体堵塞咽喉造成伤害;通过将传统的内镜插管保护装置由内保护层、集液内腔以及插管支撑体三个可拆卸的结构组成,可在使用过后,灵活拆卸对各部分结构进行清洗消毒,防止病菌残留,有利于装置的循环利用。装置的循环利用。装置的循环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贺庆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贺庆娟
技术研发日:2021.02.02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