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固定气囊

文档序号:27804412发布日期:2021-12-04 11:5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磁共振固定气囊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磁共振辅助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磁共振固定气囊。


背景技术:

2.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和无辐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因为具有较好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在神经外科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磁共振头部成像检查中,被检查者头部位置的晃动会在图像中产生运动伪影,特别是帕金森患者和脑萎缩患者,不能坚持头部位置固定不便,头部晃动容易影响成像的结果,且在对患者头部固定时,医护人员一般都是在检查床上放置一枕头或用布条用来约束患者的头部,以防止患者头部晃动,影响成像的结果,不仅操作十分麻烦、费时费力,也对患者头部固定不牢。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磁共振固定气囊,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头部有效固定进行扫描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多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塑料板,相邻的两个塑料板前后两侧分别经腰形板铰接连接,塑料板外侧经皮革固定连接有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经软管连通,一个左侧的气囊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导管,导管自由端同轴设有充气球,最左侧的塑料板自由端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口字形的连接扣,最右侧的塑料板自由端设有两个与连接扣一一对应且可穿过其对应侧连接扣的固定带。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经腰形板铰接在一起的塑料板、连接扣和固定带,不仅便于塑料板更好与不同头型患者的头部更好的接触,也便于将塑料板更好的固定在患者的头部,设有的气囊、导管和充气球,便于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向外膨胀对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壁挤压,便于将患者头部稳定固定在磁共振头部线圈内,避免患者头部的晃动,提高了扫描结果的准确性,设有的皮革、乳胶垫、让位槽和硅胶盒,不仅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便于对该装置消毒,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仰视轴测图。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多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塑料板1,相邻的两个塑料板1前后两侧分别经腰形板2铰接连接,塑料板1外侧经皮革3固定连接有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4,相邻的两个气囊4之间经软管5连通,一个左侧的气囊4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导管6,导管6自由端同轴设有充气球7,最左侧的塑料板1自由端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口字形的连接扣8,最右侧的塑料板1自由端设有两个与连接扣8一一对应且可穿过其对应侧连接扣8的固定带9。
13.为了便于向气囊4内充气,所述的导管6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4的第一单向阀10,充气球7内前端设有开口朝向其内部的第二单向阀11。
14.为了便于将该装置固定在患者的头部,所述的固定带9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12,固定带9外侧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第一魔术贴12粘合的第二魔术贴13。
15.为了便于气囊4的排气,所述的导管6上设有上下轴向且与其内部连通的导向筒14,第一单向阀10位于导向筒14前方,导向筒1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贯通的排气孔15,导向筒14上同轴开设有与排气孔15连通的圆形槽,圆形槽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推杆16,推杆16下端伸入导向筒14内且同轴设有可遮挡排气孔15的阻挡板17,推杆16上同轴设有蜂窝形的辅助板18,推杆16上套装有位于辅助板18下侧和圆形槽下侧壁之间的弹簧19,推杆16上端贯穿导向筒14。
16.为了便于存放一次性消毒棉球,所述的最右侧的塑料板1内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矩形槽,矩形槽内紧密连接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硅胶盒20。
17.为了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所述的塑料板1内侧设有与其形状一致的乳胶垫21,两个内侧的塑料板1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上下贯通的让位槽22。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塑料板1缠绕在患者的头部,使患者的耳朵位于其对应侧的让位槽22内,随之将固定带9穿过其对应侧的连接扣8内,且多个塑料板1铰接连接,便于对不同头型的患者头部进行固定,调整好松紧程度后将第一魔术贴12和第二魔术贴13粘合在一起,将该装置稳定固定在患者头部,且设有的乳胶垫21,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9.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避免患者晃动时,首先将患者的头部放置在磁共振头部线圈内,使气囊4与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壁接触,随之挤压充气球7,使充气球7内的气体经导管6挤入气囊4内,且在充气球7前端设有第二单向阀11,避免将充气球7的内的气体挤出至外界,便于向气囊4内充气,不再挤压充气球7,此时充气球7要恢复原状,充气球7抽吸外界气体至其内部,且设有的第一单向阀10,有效的避免气囊4内气体的逆流,持续挤压充气球7,使气囊4充气膨胀,且设有的塑料板1,有效的避免了气囊4向内膨胀对患者头部挤压,且气囊4向外膨胀对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壁挤压,将患者头部稳定固定在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后,不再挤压充气球7,有效的避免了患者头部的晃动,对患者头部更好扫描检查;
20.对患者头部检查完毕后,首先向下按压推杆16,推杆16带动阻挡板17沿导向筒14向下滑动,阻挡板17不再对排气孔15遮挡,使导管6经排气孔15与外界连通,同时推杆16带动辅助板18沿圆形槽向下滑动,弹簧19被压缩,且辅助板18为蜂窝形,便于气体的排放,促使气囊4内的气体经导管6和排气孔15排出至外界,促使气囊4不再对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壁挤压,随之将患者头部从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取出,然后将第一魔术贴12和第二魔术贴13解
除粘合状态,将固定带9从连接扣8内抽出,不再将塑料板1固定在患者的头部,将硅胶盒20从矩形槽内抽出,取出消毒棉球对塑料板1内侧进行消毒处理,便于下次使用。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经腰形板铰接在一起的塑料板、连接扣和固定带,不仅便于塑料板更好与不同头型患者的头部更好的接触,也便于将塑料板更好的固定在患者的头部,设有的气囊、导管和充气球,便于向气囊内充气,使气囊向外膨胀对磁共振头部线圈内壁挤压,便于将患者头部稳定固定在磁共振头部线圈内,避免患者头部的晃动,提高了扫描结果的准确性,设有的皮革、乳胶垫、让位槽和硅胶盒,不仅便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也便于对该装置消毒,同时提高了该装置的使用寿命,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磁共振固定气囊,包括多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塑料板(1),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塑料板(1)前后两侧分别经腰形板(2)铰接连接,塑料板(1)外侧经皮革(3)固定连接有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4),相邻的两个气囊(4)之间经软管(5)连通,一个左侧的气囊(4)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导管(6),导管(6)自由端同轴设有充气球(7),最左侧的塑料板(1)自由端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口字形的连接扣(8),最右侧的塑料板(1)自由端设有两个与连接扣(8)一一对应且可穿过其对应侧连接扣(8)的固定带(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固定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6)内设有开口朝向气囊(4)的第一单向阀(10),充气球(7)内前端设有开口朝向其内部的第二单向阀(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固定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9)自由端设有第一魔术贴(12),固定带(9)外侧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第一魔术贴(12)粘合的第二魔术贴(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固定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管(6)上设有上下轴向且与其内部连通的导向筒(14),第一单向阀(10)位于导向筒(14)前方,导向筒(14)上开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上下贯通的排气孔(15),导向筒(14)上同轴开设有与排气孔(15)连通的圆形槽,圆形槽内同轴滑动连接有推杆(16),推杆(16)下端伸入导向筒(14)内且同轴设有可遮挡排气孔(15)的阻挡板(17),推杆(16)上同轴设有蜂窝形的辅助板(18),推杆(16)上套装有位于辅助板(18)下侧和圆形槽下侧壁之间的弹簧(19),推杆(16)上端贯穿导向筒(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固定气囊,其特征在于,最右侧的所述的塑料板(1)内侧开设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下的矩形槽,矩形槽内紧密连接有前后方向且开口朝上的硅胶盒(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固定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塑料板(1)内侧设有与其形状一致的乳胶垫(21),两个内侧的塑料板(1)上分别开设有前后方向且上下贯通的让位槽(22)。

技术总结
磁共振固定气囊,有效的解决了不便对患者头部有效固定进行扫描的问题;包括多个前后方向且沿左右方向均布的塑料板,相邻的两个塑料板前后两侧分别经腰形板铰接连接,塑料板外侧经皮革固定连接有与其形状一致的气囊,相邻的两个气囊之间经软管连通,一个左侧的气囊后端螺纹连接有与其内部连通的导管,导管自由端同轴设有充气球,最左侧的塑料板自由端设有两个沿前后方向均布且口字形的连接扣,最右侧的塑料板自由端设有两个与连接扣一一对应且可穿过其对应侧连接扣的固定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刘月华 王文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02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