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

文档序号:27855549发布日期:2021-12-08 12:17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


背景技术:

2.恶性梗阻性黄疸多是由胆管、胰腺及壶腹部恶性肿瘤侵及胆道系统而引起的胆汁排泄受阻。肝内大量胆汁淤积可引起严重的肝功能障碍、消化吸收功能减退,若梗阻时间较长,则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肝细胞受损、免疫功能等损害。
3.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手术、介入及经内镜治疗等办法解除胆道梗阻,但外科手术治疗的切除率低,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较高。传统的姑息性减黄措施主要为各种内、外引流术,如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胆道内支架置入等。
4.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是引流胆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单纯的ptcd效果不持久,无法解决胆道梗阻问题,后续采用ptcd配合支架植入的方法,但是由于肿瘤生长等情况使支架发生再狭窄,因此,需要胆道支架植入和粒子条植入,在解决梗阻的基础上,通过放射性粒子抑制肿瘤生长,减少支架由于肿瘤浸润生长带来的支架内再狭窄;但是目前胆道支架植入和粒子条植入的方法繁琐,由两位术者配合,需反复交换导丝,操作难度较大,容易发生定位偏差,增加了患者的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了支架植入和粒子条植入的操作,实现一站式植入的目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不适。
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包括呈三通结构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其中一个通路连接有输送导管,另外两个通路分别连接有第一植入管和第二植入管,所述第一植入管与输送导管同轴设置;
8.所述第一植入管内插接有导丝,且导丝底端连接有封装有放射性i125粒子的粒子条,所述第二植入管内插接有推送导杆,所述推送导杆的底端设置有海波管,且海波管内设置有自膨式胆道支架,所述海波管的底端设置有顶帽,初始状态时,粒子条位于海波管的下方。
9.进一步,所述粒子条的长度大于胆道支架的长度,初始状态时,粒子条位于第二植入管与连接件的连接处上方。
10.进一步,所述连接件和第一植入管、第二植入管一体成型,所述输送导管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胶接与连接件固定。
11.进一步,所述输送导管远离连接件的一端固设有引导头,所述引导头呈锥形结构,
且引导头内穿设有用于容纳海波管和粒子条通过的通孔。
12.进一步,所述推送导杆远离海波管的一端连接有管座。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结构设计新颖、操作简单方便;简化了支架植入和粒子条植入的操作,通过同轴设计将支架植入粒子条平行位置,这种一步植入法方便简洁,成功率高,误差小,实现一站式植入的目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不适。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中粒子条和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18.图中:1、连接件;2、第一植入管;3、第二植入管;4、输送导管;5、引导头;6、导丝;7、粒子条;8、管座;9、推送导杆;10、海波管;11、胆道支架;12、顶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如图1

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包括呈三通结构的连接件1,连接件1其中一个通路连接有输送导管4,另外两个通路分别连接有第一植入管2和第二植入管3,第一植入管2与输送导管4同轴设置;
21.第一植入管2内插接有导丝6,且导丝6底端连接有封装有放射性i125粒子的粒子条7,第二植入管3内插接有推送导杆9,推送导杆9的底端设置有海波管10,且海波管10内设置有自膨式胆道支架11,海波管10的底端设置有顶帽12,初始状态时,粒子条7位于海波管10的下方。
22.粒子条7的长度大于胆道支架11的长度,初始状态时,粒子条7位于第二植入管3与连接件1的连接处上方。
23.为了提高装置的强度,连接件1和第一植入管2、第二植入管3一体成型,输送导管4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胶接与连接件1固定。
24.输送导管4远离连接件1的一端固设有引导头5,引导头5呈锥形结构,且引导头5内穿设有用于容纳海波管10和粒子条7通过的通孔。
25.为了方便操作,推送导杆9远离海波管10的一端连接有管座8。
26.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胆道支架11联合放射粒子条7植入装置,使用时,首先根据影像学资料,确定胆道梗阻部位,并测量梗阻段长度,定制胆道支架11和封装的粒子条7;将引导头5和输送导管4置入到胆道梗阻部位处,首先通过推送导杆9推动海波管10沿着输送导管4运动,此时海波管10同步推着粒子条7前进,直至粒子条7输送至梗阻段,此时拉动推送导杆9使海波管10后退,松开海波管10后,拉紧导丝6同步推动推送导杆9,使胆道支
架11输送至粒子条7的平行位置,释放胆道支架11后利用胆道支架11的弹性扩张将粒子条7固定在胆道支架11和胆道内侧之间;然后再退出推送导杆9、导丝6和输送导管7。
2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三通结构的连接件(1),所述连接件(1)其中一个通路连接有输送导管(4),另外两个通路分别连接有第一植入管(2)和第二植入管(3),所述第一植入管(2)与输送导管(4)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植入管(2)内插接有导丝(6),且导丝(6)底端连接有封装有放射性i125粒子的粒子条(7),所述第二植入管(3)内插接有推送导杆(9),所述推送导杆(9)的底端设置有海波管(10),且海波管(10)内设置有自膨式胆道支架(11),所述海波管(10)的底端设置有顶帽(12),初始状态时,粒子条(7)位于海波管(10)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子条(7)的长度大于胆道支架(11)的长度,初始状态时,粒子条(7)位于第二植入管(3)与连接件(1)的连接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和第一植入管(2)、第二植入管(3)一体成型,所述输送导管(4)的一端通过焊接或胶接与连接件(1)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导管(4)远离连接件(1)的一端固设有引导头(5),所述引导头(5)呈锥形结构,且引导头(5)内穿设有用于容纳海波管(10)和粒子条(7)通过的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导杆(9)远离海波管(10)的一端连接有管座(8)。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胆道支架联合放射粒子条植入装置,包括呈三通结构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其中一个通路连接有输送导管,另外两个通路分别连接有第一植入管和第二植入管,所述第一植入管与输送导管同轴设置;所述第一植入管内插接有导丝,且导丝底端连接有封装有放射性I125粒子的粒子条,所述第二植入管内插接有推送导杆,所述推送导杆的底端设置有海波管,且海波管内设置有自膨式胆道支架,所述海波管的底端设置有顶帽,初始状态时,粒子条位于海波管的下方。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简化了支架植入和粒子条植入的操作,实现一站式植入的目的,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的不适。减少了患者的不适。减少了患者的不适。


技术研发人员:罗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2.07
技术公布日:2021/1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