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9920发布日期:2021-12-04 10:12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中风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


背景技术:

2.偏瘫是中风的最常见的表现之一,主要表现为一侧肢体肌力减退、活动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动,同时常伴有同侧肢体的感觉障碍如冷热不知、疼痛不觉等,由于绝大多数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由于部分肢体瘫痪导致需要卧床,患者需要通过按摩和肢体活动来进行康复训练。
3.在对患侧进行按摩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护理人员在对患侧进行拿揉及做下肢内旋活动,在做髋关节内旋训练时,患者患侧屈膝,护理人员往复扳动患者的患肢,护理人员长时间的按摩容易出现胳膊酸痛,扳动患肢的力度与速度不均,影响髋关节内旋训练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偏瘫患者患肢内旋活动效果不佳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床板,床板后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床板下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左侧设有位于让位槽正下方且可偏心转动的转盘,转盘外侧套装有圆环,圆环上端设有支板且其下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腰型槽,支撑板上设有左端插入腰型槽的限位柱,支板上端伸入让位槽内且铰接有矩形框,矩形框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口相对。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患侧下肢屈膝,并将膝盖处放置在两个弧形板之间,启动电机便可实现髋关节的内旋训练,节省人力,活动力度与速度均匀,提高训练效果,训练结束后,可将矩形框与弧形板收纳在床板内,保证患者在床板上的活动空间,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的放大图。
1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床板1,床板1后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床板1下侧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左侧设有位于让位槽正下方且可偏心转动的转盘3,转盘3外侧套装有
圆环4,圆环4上端设有支板5且其下端设有限位板6,限位板6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腰型槽,支撑板2上设有左端插入腰型槽的限位柱7,支板5上端伸入让位槽内且铰接有矩形框8,矩形框8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9,两个弧形板9弧口相对。
13.为了使转盘3可产生偏心转动,所述的支撑板2上设有左右轴向的电机10,电机10输出端与转盘3偏心固定连接。
14.为了便于收纳矩形框8及弧形板9,所述的床板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槽11,矩形槽11左侧与让位槽连通,床板1右侧开设有两个前后相对的弧形槽12,两个弧形槽12弧口相对且其左侧分别与矩形槽11连通。
15.为了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矩形槽11与弧形槽12的槽深等于矩形框8与支板5铰接处距床板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
16.为了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所述的两个弧形板9之间的距离大于人体膝关节处的宽度。
17.为了对矩形框8进行定位,所述的矩形框8前侧开设有定位槽13,支板5前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的拉杆14,拉杆14后端可插入定位槽13内,支板5前侧面与拉杆14阶梯面之间设有拉簧15。
18.为了保证支板5运动的稳定性,所述的让位槽左侧设有挡板,挡板右侧面与转盘3左侧面接触,限位板6右侧面与支撑板2左侧面接触。
1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设置弧形板9位于弧形槽12内,电机10与转盘3的连接处位于转盘3轴线的正右方的初始状态;患者仰卧在床板1上,左侧患侧位于矩形槽11上方;
20.需要对患侧下肢做内旋训练时,护理人员先将患侧下肢抬起,再向上扳起弧形板9,弧形板9带动矩形框8向左摆动,让矩形框8摆动至于支板5共线时,拉杆14在拉簧15的作用下其后端插入定位槽13内,矩形框8与支板5之间的位置被固定;使患肢屈膝,脚掌放置在床板1上,将患侧膝关节处放置在两个弧形板9之间;
21.启动电机10,电机10带动转盘3逆时针转动,转盘3经圆环4带动支板5及限位板6向前摆动且略向下移动,且由于限位柱7在腰型槽内滑动且限制限位板6向前摆动,进而使支板5带动矩形框8及弧形板9向前摆动,同时,限位板6向后摆动;当电机10与转盘3的连接处位于转盘3轴线的正上方时,随着电机10的转动,转盘3经圆环4带动支板5及限位板6向前摆动且略向上移动,同时,限位板6向左摆动,从而实现两个弧形板9带动患肢向内摆动即做内旋运动;
22.当电机10与转盘3的连接处位于转盘3轴线的正左方时,随着电机10的继续转动,转盘3经圆环4带动支板5及限位板6向左摆动且略向上移动,同时在限位柱7的作用下限位板6向右摆动且略向上移动;当电机10与转盘3的连接处位于转盘3轴线的正下方时,随着电机10的转动,矩形框8与弧形板9向左摆动且略向下移动,从而实现两个弧形板9带动患肢由内向外摆动,随着电机10的持续缓慢运转,两个弧形板9带动患肢实现往复内旋活动。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患侧下肢屈膝,并将膝盖处放置在两个弧形板之间,启动电机便可实现髋关节的内旋训练,节省人力,活动力度与速度均匀,提高训练效果,训练结束后,可将矩形框与弧形板收纳在床板内,保证患者在床板上的活动空间,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包括床板(1),其特征在于,床板(1)后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床板(1)下侧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左侧设有位于让位槽正下方且可偏心转动的转盘(3),转盘(3)外侧套装有圆环(4),圆环(4)上端设有支板(5)且其下端设有限位板(6),限位板(6)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腰型槽,支撑板(2)上设有左端插入腰型槽的限位柱(7),支板(5)上端伸入让位槽内且铰接有矩形框(8),矩形框(8)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9),两个弧形板(9)弧口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板(2)上设有左右轴向的电机(10),电机(10)输出端与转盘(3)偏心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床板(1)上开设有左右方向的矩形槽(11),矩形槽(11)左侧与让位槽连通,床板(1)右侧开设有两个前后相对的弧形槽(12),两个弧形槽(12)弧口相对且其左侧分别与矩形槽(11)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槽(11)与弧形槽(12)的槽深等于矩形框(8)与支板(5)铰接处距床板(1)上表面之间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弧形板(9)之间的距离大于人体膝关节处的宽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矩形框(8)前侧开设有定位槽(13),支板(5)前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t型的拉杆(14),拉杆(14)后端可插入定位槽(13)内,支板(5)前侧面与拉杆(14)阶梯面之间设有拉簧(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让位槽左侧设有挡板,挡板右侧面与转盘(3)左侧面接触,限位板(6)右侧面与支撑板(2)左侧面接触。

技术总结
一种偏瘫患者护理按摩装置,有效的解决了偏瘫患者患肢内旋活动效果不佳的问题;包括床板,床板后侧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床板下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左侧设有位于让位槽正下方且可偏心转动的转盘,转盘外侧套装有圆环,圆环上端设有支板且其下端设有限位板,限位板上开设有上下方向的腰型槽,支撑板上设有左端插入腰型槽的限位柱,支板上端伸入让位槽内且铰接有矩形框,矩形框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弧形板,两个弧形板弧口相对;启动电机便可实现髋关节的内旋训练,节省人力,活动力度与速度均匀,提高训练效果,训练结束后,可将矩形框与弧形板收纳在床板内,增加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晓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2.25
技术公布日:2021/1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