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9094发布日期:2021-12-15 07:20阅读:93来源:国知局
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的检测仪器,具体涉及一种内窥镜用吸引瓶及设有该吸引瓶的内窥镜主机。


背景技术:

2.目前配合内窥镜使用的吸引瓶都无液位监测报警功能,需要使用者(医护人员)实时关注吸引瓶的液位高度,避免在吸引瓶中的液位接近吸引瓶的出气口时,吸引泵将吸引瓶中的液体吸入吸引泵的电机中,导致吸引泵电机损坏或主板短路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内窥镜用吸引瓶无液位监测报警功能,使得使用者需要实时关注吸引瓶中的液体,以避免液体进入吸引泵的电机中,导致吸引泵电机损坏或主板短路等问题,由此导致使用操作不便和内窥镜使用效率无法提高等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用吸引瓶。
4.该内窥镜用吸引瓶包括瓶体,瓶体上设有用于与吸引泵连接的出气口和用于与内窥镜连接的进液口;连接在进液口上且位于瓶体的第一储液腔中的进液管;以及设在第一储液腔内部的隔板,隔板将第一储液腔的底部分隔成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第一底腔和第二底腔的顶部相连通;出气口设于第一底腔的上方;进液管插入第二底腔中。
5.由此,在使用时,将瓶体的出气口与吸引泵连接,通过第一管体将瓶体的进液口与内窥镜连接,当吸引泵开启时,瓶体的第一储液腔在吸引泵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患者体内的气体或液体依次通过内窥镜、第一管体和进液管流入第二底腔中。由于隔板将第一储液腔底部分隔成双腔结构,且进液管与出气口位于不同底腔中,可以在吸引泵通过吸引瓶进行气体或液体吸引时实现缓冲作用;同时,由于只有当第二底腔中储存的液体已满,第二底腔中的液体才会漫过隔板流入第一底腔中,即在第二底腔未储满液体时,第一底腔处于干燥状态,从而可以避免出气口在输出气体的时候将液体带入吸引泵中;而且,即使第二底腔中储满液体后,漫过隔板流入第一底腔中的液面也是在第二底腔保持储满液体的状态下逐渐升高的,即可以保证第一底腔在未储满液体前其液面始终低于第二底腔中的液面,从而降低了液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吸引泵中的风险,保证吸引泵的使用安全。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内窥镜用吸引瓶还包括通过竖直移动单元设在第二底腔中的磁铁,竖直移动单元设置成能够在第二底腔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带动磁铁上下运动;以及设在瓶体的瓶壁上的用于检测磁铁的磁控开关,磁控开关设在出气口的下方,且设置成在检测到磁铁时发送液位报警信号;隔板的高度设置成当第二底腔中的液面与其平齐时,磁控开关能够检测到磁铁。
7.由此,在第二底腔中液体的浮力作用下,竖直移动单元带动磁铁向上移动,当磁控开关检测到磁铁时,磁控开关发出液位报警信号,在接收到液位报警信号后可以将吸引泵停止。由于磁控开关设置在出气口的下方,可以在第二底腔中的液体自隔板顶部漫入第一
底腔中时发出液位报警信号,从而操作人员可以停止使用吸引泵,避免吸引泵将液体吸入吸引泵中,导致吸引泵因吸入液体而损坏;而且,由于有磁控开关对液位进行监测,操作人员无须实时关注瓶体中的液位高度,从而可以专注地进行内窥镜检查,提高内窥镜检查的效率,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在停止吸引泵之后,操作人员可以清除第二底腔中的液体,以便再次使用;当第二底腔中无液体时,磁铁受自身重力作用向下运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竖直移动单元包括进液管和套设在进液管外周上的浮球;进液管为无磁性的直管,且不沿水平方向延伸;磁铁设在浮球上。
9.由此,浮球受到第二底腔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与连接在其上的磁铁一起沿进液管的延伸方向向上浮,当浮球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磁控开关能够检测到浮球上的磁铁时,磁控开关发出液位报警信号。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进液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便于浮球在液体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畅地沿进液管的延伸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通过浮球的位置精准地表示液位的位置。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磁控开关设在瓶体的外壁上。以避免磁控开关因被液体湿润而损坏,且便于磁控开关的安装、拆卸和维护。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内窥镜用吸引瓶还包括设在出气口上的过滤单元。由此,可以避免第一储液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出气口进入吸引泵中,损坏吸引泵。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设在第一储液腔的内部。由此,不会造成出气口与吸引泵的连接障碍。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储液腔内设有用于容纳过滤单元的储棉腔,储棉腔通过出气口与外部连通,储棉腔通过出气孔与第一储液腔连通。以避免第一储液腔中的液体润湿过滤棉。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储棉腔的接近进液管的侧壁的底部高于储棉腔的底壁,储棉腔的底壁的接近进液管的端部位于储棉腔的侧壁的背离进液管的一侧,且储棉腔的底壁的接近进液管的端部连接有挡板,挡板的顶部高于储棉腔的侧壁的底部,挡板和储棉腔的侧壁之间形成出气孔。由此,即使液体溢出时溅到侧壁或挡板上后也仅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储液腔中,而不会从出气孔中进入储棉腔中,从容保证储棉腔中的过滤棉处于干燥的环境。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过滤单元设在第一底腔的上方。由此,可以避免第二底腔中的液体润湿过滤单元。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板不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或隔板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且隔板的顶部低于过滤单元的底部。由此,可以避免第二底腔的液体从隔板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中时润湿过滤棉。
1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隔板不位于过滤单元的下方时,隔板也不位于储棉腔的下方。由此,当第二底腔中的液体从隔板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时,即使液体溢出时溅到侧壁或挡板上后也仅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底腔中,而不会从出气孔中进入储棉腔中,从容保证储棉腔中的过滤棉处于干燥的环境。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内窥镜主机。
20.该内窥镜主机包括主机箱;以及均设在主机箱上的供水模块、吸引模块、用于控制
供水模块和吸引模块的开启和停止的控制模块,以及用于将内窥镜与外部的显示单元连接的视频处理模块;其中,供水模块设置成能够与内窥镜连接,且能够在开启状态给内窥镜供水;吸引模块包括吸引泵和吸引瓶,吸引瓶的瓶体通过第一管体与内窥镜连接,控制模块设置成能够控制吸引泵开启或停止,吸引泵设置成开启时能够在瓶体中产生负压,以通过内窥镜将液体或气体吸入瓶体的第二底腔中;其中,吸引瓶为前述的吸引瓶。
21.由此,医生进行流动诊断时,只需要携带内窥镜主机和内窥镜即可,携带方便,且不易遗漏部件;由于主机箱内的供水模块、吸引模块、视频处理模块和控制模块已经预先连接好,医护人员使用该内窥镜主机时,仅需要将供水模块、吸引模块和视频处理模块与内窥镜连接即可进行内窥镜检查,节省了医护人员将各模块相互连接的时间;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供水模块和吸引模块的工作状态,使得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操作更加简易、快捷。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吸引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设有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用吸引瓶的一实施方式的内窥镜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图2所示内窥镜主机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主机中模块间的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主机中模块间的信息传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窥镜主机中的水气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9.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窥镜用吸引瓶。
30.参考图1所示,该内窥镜用吸引瓶包括瓶体62,瓶体62上一成型或加工有用于容纳液体的第一储液腔620,瓶体62上还加工或连接有将第一储液腔620与吸引泵61连接的出气口621和将第一储液腔620与吸引泵61连接的进液口622;连接在进液口622上且位于第一储液腔620中的进液管631;在第一储液腔620的内部连接有隔板624,隔板624将第一储液腔620的底部分隔成第一底腔6201和第二底腔6202,第一底腔6201和第二底腔6202的顶部相连通,出气口621位于第一底腔6201的上方,进液管631插入第二底腔6202中。
31.由此,使用时,先将瓶体62的出气口621与吸引泵61连接,通过第一管体64将瓶体62的进液口622与内窥镜100连接。当吸引泵61开启时,瓶体62的第一储液腔620在吸引泵61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患者体内的气体或液体依次通过内窥镜100、第一管体64和进液管631流入第一储液腔620中,由于隔板624将第一储液腔620底部分隔成双腔结构,且进液管631与出气口621位于不同底腔中,可以在吸引泵61通过瓶体62进行气体或液体吸引时实现缓冲作用;而且,通过进液管631吸入瓶体62中的液体是进入先第二底腔6202中的,当第二底腔6202的液体漫过隔板624流入第一底腔6201中时,磁控开关634发出液位报警信号,操作者可以停止吸引泵61,此时第一底腔6201刚容纳一部分液体,其液面与出气口621的距离较远,第一底腔6201中的液体不会因吸引泵61的作用而进入吸引泵61中,防止
了瓶体62中的液体倒灌入吸引泵61中,保证吸引泵61的使用安全。
32.继续参考图1所示,在优选实施方式中,该内窥镜用吸引瓶还包括通过竖直移动单元设在第二底腔6202中的磁铁633,竖直移动单元设置成能够在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带动磁铁633上下运动;以及设在瓶体62的瓶壁上的用于检测磁铁633的磁控开关634,磁控开关634设在出气口621的下方,且设置成在检测到磁铁633时发送液位报警信号;隔板624的高度设置成当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面与其平齐时,磁控开关634能够检测到磁铁633。具体的,磁控开关634可以安装在瓶体62的内壁上,优选的,也可以安装在瓶体62的外壁上,以避免磁控开关634因被液体湿润而损坏;磁控开关634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干簧管或其他磁性接近开关即可,示例性的,可以采用型号为sf086的常开型直流电干簧管磁控感应开关。作为竖直移动单元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竖直移动单元可以是一体成型或安装在瓶体62的内壁上的导轨和适配在导轨上的滑块,其中,导轨不沿水平方向设置,且采用无磁性材料制成,滑块采用密度小于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体上的材料制成,例如采用泡沫制成,磁铁633连接在滑块上。作为竖直移动单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竖直移动单元包括前述的进液管631和套设在进液管631外周上的浮球632;进液管631为无磁性的直管,且不沿水平方向延伸;磁铁633设在浮球632上,由此,套设在进液管631的外周上的浮球632能够沿进液管631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进液管631、浮球632、磁铁633和磁控开关634一起构成了能够检测瓶体62内的液面的液位监测单元63。无磁性材料例如采用不锈钢、玻璃、塑料或陶瓷等材质。
33.进液管631或导轨不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实施方式,例如,可以与竖直方向成一夹角,当然,优选的,进液管631或导轨也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以便于浮球632或滑块在液体的浮力和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能够顺畅地沿进液管631或导轨的延伸方向移动。
34.示例性的,参考图1所示,隔板624的高度设置成当第二底腔6202的液面与隔板624的高度平齐时,磁控开关634能够检测到浮球632上的磁铁633的实现方式为隔板624的顶部与磁控开关634的底部平齐。
35.由此,当浮球632或导轨受到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与连接在其上的磁铁633一起沿进液管631或导轨的延伸方向向上浮,当浮球632或导轨在液体的浮力作用下上浮至磁控开关634能够检测到浮球632或导轨上的磁铁633时,磁控开关634发出液位报警信号。由于磁控开关634设置在出气口621的下方,可以在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体自隔板624顶部漫入第一底腔6201中时发出液位报警信号,从而操作人员可以停止使用吸引泵61,避免吸引泵61将液体吸入吸引泵61中,导致吸引泵61因吸入液体而损坏。而且,由于有磁控开关634对液位进行监测,操作人员无须实时关注瓶体62中的液位高度,从而可以专注地进行内窥镜检查,提高内窥镜检查的效率,减轻操作者的工作强度。
36.参考图1所示,作为优选实施例,为了避免第一储液腔620中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出气口621进入吸引泵61中,损坏吸引泵61,在出气口621上连接有过滤单元623,过滤单元623例如可以选用具有过滤功能的过滤棉,示例性的可以选用含有活性炭的过滤棉。优选的,过滤单元623设置在第一储液腔620的内部,即第一储液腔620中的气体需要经过过滤单元623的过滤后才会经过出气口621输出至吸引泵61,以避免过滤单元623的设置影响出气口621与吸引泵61连接。进一步的,为了减少第一储液腔620中的液体对过滤单元623的影响,在瓶体62的第一储液腔620内部设有用于容纳过滤单元623的储棉腔625,储棉腔625通
过出气口621与外部连通,通过储棉腔625上的出气孔6251与第一储液腔620连通。示例性的,储棉腔625的接近进液管631的侧壁6252的底部高于储棉腔625的底壁6253,储棉腔625的底壁6253的接近进液管631的端部位于其侧壁6252的背离进液管631的一侧,且储棉腔625的底壁6253的接近进液管631的端部连接有挡板6254,挡板6254的顶部高于侧壁6252的底部,挡板6254和侧壁6252之间形成前述出气孔6251。由此,即使液体溢出时溅到侧壁6252或挡板6254上后也仅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储液腔620中,而不会从出气孔6251中进入储棉腔625中,从容保证储棉腔625中的过滤棉处于干燥的环境。
37.继续参考图1所示,为了避免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体润湿过滤单元623,将过滤单元623也设在第一底腔6201的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624不位于过滤单元623的下方,此时,隔板624的顶部可以高于过滤单元623的底部(也可以低于过滤单元623的底部),由此,即使第二底腔6202的液体从隔板624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6201中时,也不会与过滤单元623接触,保证过滤单元623的干燥,避免因过滤单元623潮湿而导致吸引泵61吸入液体。进一步的,隔板624也不位于储棉腔625的底壁6253的下方。由此,当第二底腔6202中的液体从隔板624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6201时,即使液体溢出时溅到侧壁6252或挡板6254上后也仅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入第一底腔6201中,而不会从出气孔6251中进入储棉腔625中,从容保证储棉腔625中的过滤单元623处于干燥的环境。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隔板624位于过滤单元623的下方,此时,隔板624的顶部必须低于过滤单元623的底部,当同时还设置有储棉腔625时,隔板624的顶部也必须低于储棉腔625的底壁6253的底部,以避免第二底腔6202的液体从隔板624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6201中时润湿过滤单元623,隔板624的顶部与过滤单元623的底部(当还设有储棉腔625时,为储棉腔625的底壁6253的底部)的距离可以是1cm、2cm或4cm,只要能够保证第二底腔6202的液体从隔板624的顶部溢出至第一底腔6201中时不会接触过滤单元623即可。
38.图2至图6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内窥镜。
39.参考图2和图3所示,该内窥镜包括主机箱20,以及集成在主机箱20上的视频处理模块30、控制模块40、供水模块50和吸引模块60。
40.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示,视频处理模块30用于将内窥镜100与外部的显示单元连接。具体的,视频处理模块30通过安装在主机箱20上的内窥镜插座22与内窥镜100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视频处理模块30包括与内窥镜插座22连接的视频处理板31和与视频处理板31连接的输出接口32,在本实用新型中,视频处理板31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工控电脑即可,例如,采用戴尔的optiplex 3080micro微型电脑,也可以是自制的视频处理板31,本实用新型对视频处理板31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由此,经过视频处理板31处理后的视频信息可以通过输出接口32传输至外部显示设备,以便医护人员能够通过显示设备获知内窥镜100拍摄的画面。示例性的,输出接口32包括usb图形输出接口321、脚踏按键接口322和显示器接口323中的至少一种,usb图形输出接口321用于与电脑的usb接口连接,从而将视频处理板31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输出到电脑上进行观看和处理;显示器接口323用于与外部的显示器连接,以显示视频处理板31处理后的图像信息;脚踏按键接口322用于连接脚踏,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踩脚踏的方式实现图形的冻结和保存的操作,从而解放医护人员的双手,便于医护人员专心操作内窥镜100。优选的,视频处理板31上还设有无线传输模块311,以便于视频处理板31通过无线传输模块311与外部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在本实用新
型中,无线传输模块311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模块即可,例如采用型号为kt

f7139的无线传输模块311。由此,可以避免有线连接对该内窥镜放置位置的限制。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在视频处理板31上还设有存储单元接口,可以在存储单元接口上连接例如储存卡等的存储单元,用于存储视频处理板31处理后的图像信息。
41.参考图1至图3所示,吸引模块60包括吸引泵61和吸引瓶,吸引瓶的瓶体62通过第一管体64与内窥镜100连接,控制模块40设置成能够控制吸引泵61开启或停止,吸引泵61设置成开启时能够在瓶体62中产生负压,以通过内窥镜100将液体或气体吸入瓶体62的第二底腔6202中;其中,吸引瓶为前述的吸引瓶。
42.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示,供水模块50包括供水泵53和水气瓶52,水气瓶52通过第二管体54与内窥镜100连接,第二管体54连接在水气瓶52的出液口521上,当供水泵53开启时,水气瓶52在供水泵53的驱动下,将液体通过第二管体54输送至内窥镜100,并通过内窥镜100输入患者体内。示例性的,供水泵53可以采用气泵或蠕动泵。示例性的,为了便于水气瓶52和瓶体62的清理,在主机箱20上安装有用于放置水气瓶52和瓶体62的瓶架21。
43.继续参照图2和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例,为了减轻吸引泵61和供水泵53工作时的噪音,在吸引泵61和供水泵53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有消音器611,具体的,消音器611安装在吸引泵61泵的进气口522上,供水泵53上的消音器611安装在其出气嘴上。
44.参考图2至图5所示,控制模块40设置成能够控制供水模块50和吸引模块60的开启和停止。具体的,控制模块40设置成能够控制供水泵53和吸引泵61的开启和停止,在本实用新型中,控制模块40采用plc或mcu即可,本实用新型对控制模块40的具体类型不作限定。当磁控开关634设置成在检测到磁铁633时发送液位报警信号至控制模块40,控制模块40根据液位报警信号控制吸引泵61停止,并清理瓶体62中的液体,以便再次投入使用。
45.由此,医生进行流动诊断时,只需要携带内窥镜和内窥镜100,携带方便,且不易遗漏部件;使用时,内窥镜100插入内窥镜插座22上,并将第二管体54和第一管体64与内窥镜100连接,即可进行内窥镜检查;而且,还可以通过控制模块40控制供水模块50和吸引模块60的工作状态,使得进行内窥镜检查的操作更加简易、快捷。
46.参考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内窥镜还包括气体控制模块70,气体控制模块70设置成能够将外部气源与内窥镜100连接。具体的,气体控制模块70通过内窥镜插座22与内窥镜100连接,并通过医用气体接口74与二氧化碳气源等外部气源连接。示例性的,气体控制模块70包括将外部气源与内窥镜100连接的第一进气管71;以及设在第一进气管71上的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和气体流量控制阀73,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和气体流量控制阀73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部件即可,例如,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采用型号为lzm

4t 0.1

1l/min的容积式流量计,气体流量控制阀73采用型号为a20

t20

b3

c的三通电动阀。进一步的,气体流量控制阀73为电子阀;控制模块40设置成能够根据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检测的气体流量数据生成气体流量控制信号,电子阀根据气体流量控制信号实时精确控制流入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的气体流量,从而可以将通入患者体内的气体流量控制在一个较为安全的数值范围。优选的,水气瓶52通过第二进气管51与电子阀连接,电子阀为电子三通阀;供水泵53通过第二进气管51与水气瓶52连接,由此,可以通过供水泵53控制第二进气管51的气压,进而控制水气瓶52中的气压,水气瓶52中的液体在气压的作用下流经内窥镜100后进入患者体内,由于以气体的压力为动力输送液体,可以使得液体能够较为平缓地输入
患者的体内,从而避免了通过蠕动泵输送液体时,因脉冲振动造成内窥镜100振动,造成患者输液时身体不适的问题;也避免了使用蠕动泵时,蠕动泵管易因脉冲振动而破裂产生的漏液问题。更优选的,电子三通阀设在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和医用气体接口74之间,即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和医用气体接口74通过电子三通阀连通,以避免控制模块40对气体流量检测单元72的流量控制影响流入水气瓶52的气体的流量。
47.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该内窥镜还包括用于给视频处理模块30、控制模块40、供水模块50和吸引模块60等各模块供电的供电模块80。由此,携带该内窥镜进行流动诊断时,可以不受电源线长度的限制。示例性的,供电模块80包括设在主机箱20中的直流电源单元81,以及设置在主机箱20的表面上的用于控制直流电源单元81与各模块之间的连通和断开的电源开关滤波器82。具体的,直流电源单元81用于给视频处理板31、控制模块40、供水泵53和吸引泵61供电。优选的,直流电源单元81采用可充电的直流电源,例如可充电锂电池,可充电的直流电源可以在usb图形输出接口321或显示器接口323与外部设备连接时进行充电。
48.继续参考图2和图3所示,优选的,该内窥镜还包括设在主机箱20上的控制面板90,控制面板90设置成能够输入开启、停止控制信号和调整信号至控制模块40,并能够显示控制模块40接收到的气体流量数据和报警信号,以及显示各模块的开启和停止状态。具体的,开启、停止控制信号包括用于控制供水泵53和吸引泵61的开启和停止的控制信号;调整信号例如为调整预设的气体流量数值;显示的报警信号为液位监测单元63发送的报警信号;显示的各模块的开启和停止状态,包括供水泵53、吸引泵61的开启和关闭状态。进一步的,将控制面板90和内窥镜插座22设在主机箱20的同一侧,以便在使用内窥镜100的时候操作控制面板90。更进一步的,输出接口32和医用气体接口74设在主机箱20的背部,以避免连接的线路影响内窥镜100和控制面板90的操作。瓶架21设置在主机箱20的与设有内窥镜插座22的相邻侧上,以便于内窥镜100与瓶架21上的水气瓶52和瓶体62与内窥镜100之间进行气液输送。
49.参考图6所示,水气瓶52的出液口521连接有出液管523,出液管523设于水气瓶52的第二储液腔520的内部,且出液管523的底部接近第二储液腔520的底部,以便在第二储液腔520的内部处于负压状态时,出液管523能够将第二储液腔520中的液体导出至第二管体54中,并经第二管体54输入内窥镜100中。
50.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中,供水泵53和吸引泵61均采用气泵。
5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