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用针灸辅助肢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4221发布日期:2021-12-15 06:47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中医内科护理用针灸辅助肢体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中医内科护理用针灸辅助肢体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医在现有技术中应用越来越广,而针灸则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在中医内科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患者往往会因为恐惧而产生退缩,尤其是在对患者肢体进行针灸的过程中,因为患者的退缩,会导致扎针的穴位不对,不仅对患者起不到治疗的效果,反而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针灸护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定位架在对患者肢体定位过程中,不能对患者定位的肢体进行角度调节,因此会让患者感到不适;因此急需一种定位装置来对患者肢体针灸治疗进行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中医内科护理用针灸辅助肢体定位装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肢体收缩导致扎针错位的问题,同时角度调节的设置,也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中医内科护理用针灸辅助肢体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定位架上设置有两对约束带,定位架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上设置有与定位架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一支撑板下方固接有螺杆套筒,第一支撑板下方设置有与螺杆套筒滑动连接的第一控制块,第一控制块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板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控制块下方滑动连接有定位块,定位块内设置有与第一控制块相配合的第二调节机构;定位块上螺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固定螺柱。
5.进一步地: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一对第一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上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盘,第二旋转盘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第一支撑板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相啮合的第一蜗轮,第一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一螺杆,第一支撑板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螺杆相螺接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杆和第二活动连杆,第一活动连杆和第二活动连杆另一端均与定位架转动连接;第一活动连杆和第二活动连杆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第一调节连杆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
6.进一步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控制块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蜗杆,第一控制块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杆相配合的第二蜗轮,第二蜗轮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螺杆套筒内设置有与第一升降螺柱相配合的螺纹。
7.进一步地: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定位块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螺杆,第一控制块下方固接有活动滑块,活动滑块与第二螺杆相螺接,定位块内设置有与活动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8.进一步地:定位架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定位架上设置有软垫。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益效果是:
10.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第一调节机构、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间的配合实现了对定位架定位调节,第一控制机构间的配合和软垫的设置,实现了再调节角度的同时,也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肢体收缩导致扎针错位的问题,同时角度调节的设置,也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控制机构立体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切图。
14.图4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立体图。
15.图中:1,定位架,2、约束带,3、第一支撑板,4、螺杆套筒,5、第二旋转盘,6、第一蜗杆,7、第一蜗轮,8、第一螺杆,9、第一滑块,10、第一连接杆,11、第一活动连杆,12、第二活动连杆,13、第二连接杆,14、第一调节连杆,15、第一控制块,16、第二蜗杆,17、第二螺杆,18、定位块,19、固定螺柱,20、第一升降螺柱,21、第二蜗轮,22、活动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16.中医内科护理用针灸辅助肢体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架1,定位架1上设置有两对约束带2,定位架1下方设置有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上设置有与定位架1相配合的第一调节机构,第一支撑板3下方固接有螺杆套筒4,第一支撑板3下方设置有与螺杆套筒4滑动连接的第一控制块15,第一控制块15内设置有与第一支撑板3相配合的第一升降机构,第一控制块15下方滑动连接有定位块18,定位块18内设置有与第一控制块15相配合的第二调节机构;定位块18上螺接有与其相配合的固定螺柱19。
17.如图1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通过定位块18和固定螺柱19将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肢体高度对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在给患者一个合适的高度和距离,然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求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定位架1的高度和角度,然后医护人员通过约束带2将患者肢体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后续针灸的工作;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肢体收缩导致扎针错位的问题,同时角度调节的设置,也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18.第一调节机构包括一对第一控制机构,第一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板3上转动连接的第二旋转盘5,第二旋转盘5同轴固接有第一蜗杆6,第一支撑板3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蜗杆6相啮合的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同轴固接有第一螺杆8,第一支撑板3内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螺杆8相螺接的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第一连接杆10两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另一端均与定位架1转动连接;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间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上转动连接有第一调节连杆14,第一调节连杆14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板3转动连接。
19.如图2所示:医护人员在调节第一控制机构时,医护人员通过第二旋转盘5带动第一蜗杆6转动,第一蜗杆6转动带动第一蜗轮7转动,第一蜗轮7转动通过第一螺杆8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支撑板3上进行滑动,第一滑块9滑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0带动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转动,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转动通过第二连接杆13带动第一调节连杆14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板3与定位架1间的调节;当同时调节第一控制机构时可实现对定位架1高度的调节,当单独调节一个第一控制机构时,可实现对定位架1角度的调节,大大满足了医护人员的需求。
20.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控制块15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蜗杆16,第一控制块15内转动连接有与第二蜗杆16相配合的第二蜗轮21,第二蜗轮21同轴固接有第一升降螺柱20,螺杆套筒4内设置有与第一升降螺柱20相配合的螺纹。
21.如图3和4所示:医护人员在转动第二蜗杆16时,第二蜗杆16转动通过第二蜗轮21带动第一升降螺柱20转动,第一升降螺柱20转动带动螺柱套筒滑动,从而实现对定位架1高度的调节。
22.第二调节机构包括定位块18内转动连接的第二螺杆17,第一控制块15下方固接有活动滑块22,活动滑块22与第二螺杆17相螺接,定位块18内设置有与活动滑块22相配合的滑槽。
23.如图3和4所示:医护人员转动第二螺杆17带动活动滑块22在定位块18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控制块15的滑动。
24.定位架1上设置有多个透气孔,定位架1上设置有软垫。
25.如图1所示:透气孔和软垫的设置增加了患者皮肤透气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压疮的产生,给患者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
2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27.如图1、2和3所示;医护人员在操作本实用新型时,医护人员通过定位块18和固定螺柱19将本实用新型进行固定,然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肢体高度对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调节机构进行调节,医护人员在转动第二蜗杆16时,第二蜗杆16转动通过第二蜗轮21带动第一升降螺柱20转动,第一升降螺柱20转动带动螺柱套筒滑动,从而实现对定位架1高度的调节;医护人员转动第二螺杆17带动活动滑块22在定位块18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第一控制块15的滑动;在给患者一个合适的高度和距离,然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需求通过第一调节机构调节定位架1的高度和角度,医护人员在调节第一控制机构时,医护人员通过第二旋转盘5带动第一蜗杆6转动,第一蜗杆6转动带动第一蜗轮7转动,第一蜗轮7转动通过第一螺杆8带动第一滑块9在第一支撑板3上进行滑动,第一滑块9滑动通过第一连接杆10带动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转动,第一活动连杆11和第二活动连杆12转动通过第二连接杆13带动第一调节连杆14转动,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板3与定位架1间的调节;当同时调节第一控制机构时可实现对定位架1高度的调节,当单独调节一个第一控制机构时,可实现对定位架1角度的调节,大大满足了医护人员的需求;然后医护人员通过约束带2将患者肢体进行约束,从而实现后续针灸的工作;透气孔和软垫的设置增加了患者皮肤透气性的同时,也避免了压疮的产生;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肢体收缩导致扎针错位的问题,同时角度调节的设置,也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舒适的护理环境;大大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