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2759发布日期:2021-12-11 12:24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


背景技术:

2.重症医学科是研究各种危及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整治方法的一门临床一级医学学科。
3.加压给氧气囊又称复苏气囊,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相比较供氧浓度高,操作简单。由于是对于一线重症、病情危急的患者,来不及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4.加压给氧气囊由面罩、呼吸阀、限压阀、气囊和储气袋等部件组成,其在使用时,需要医护人员有规律的按压气囊进行加压,进而使氧气通过面罩被压入到病人的呼吸道中给病人供氧,但是现在的加压给氧气囊在按压气囊时,若按压幅度过大,气囊常常出现被压瘪后无法回弹的情况,因此就需要医护人员用手调整气囊的形状,使其重新鼓胀后才能继续使用。而在这一段操作后必然会导致原有的加压规律被打乱,进而影响对病人的供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以解决现在加压给氧气囊可能因为按压幅度过大导致其被压瘪无法回弹恢复成鼓胀状态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包括面罩、呼吸阀、限压阀和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与限压阀连通,所述呼吸阀与限压阀连通,所述面罩连接在呼吸阀上,所述气囊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圆板;所述气囊内设有恢复机构,所述恢复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板的中心处,所述支撑杆远离圆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位于支撑板顶端和底端的活动杆轴对称设置,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用于活动杆复位的扭簧,所述活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气囊的内壁间隔0~5cm。
7.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使用加压给氧气囊时,两个按压板一个处于气囊内部的上方,一个处于气囊内部的下方,此时用手捏压气囊的上下两端,气囊开始内凹,当气囊与按压板接触并继续施加力量时,由于支撑杆是固定圆板的中心处的,支撑杆远离圆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活动杆与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而按压板设置在活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所以在气囊与按压板接触并继续施加力量时,两块按压板受力开始朝气囊的中心处移动靠近,按压板移动时带动活动杆以转动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活动杆转动时扭簧逐渐扭转。当按压完气囊松手后,扭簧在其扭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杆以转动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活动杆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活动杆带动按压板恢复到初始位置,按压板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推动凹陷的气囊,使其凹陷的位置重新恢复鼓胀。
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方案通过在气囊内设置恢复机构,通过两块按压板可以有效限制按压气囊时气囊的凹陷的程度,避免气囊内凹无法在其自身弹力的作用恢复成原始状态。2、在按压气囊后通过扭簧的扭力带动按压板恢复到初始位置,按压板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推动凹陷的气囊重新鼓胀,恢复的原状,有效避免了按压气囊幅度多大,导致气囊凹陷无法回弹恢复成原状的情况,这样医护人员就能一直有规律的按压气囊为病人进行供氧。
9.进一步,所述支撑板顶端和底端的活动杆均为两根,位于支撑板顶端的两根活动杆与一块按压板固定连接,位于支撑板底端的两根活动杆与另一块按压板固定连接。其目的是,通过该种设置可以保证按压板的稳定性。
10.进一步,所述按压板的棱边均采用倒圆角设置。其目的是,避免按压板的棱边长时间与气囊接触摩擦导致气囊被划破漏气。
11.进一步,所述按压板的表面包裹有柔性的橡胶层。其目的是,通过柔性的橡胶层对按压板进行包裹,避免按压板过硬在多次使用后将气囊刮坏漏气。
12.进一步,所述支撑板为矩形状,其四个顶角均采用倒圆角设置。其目的是,避免支撑板的四个顶角过于尖锐,进而在与气囊接触时将气囊刺破。
13.进一步,所述橡胶层靠近气囊的一面设有防滑纹。其目的是,通过防滑纹避免在按压气囊接触到按压板时出现打滑的情况。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图1中恢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1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面罩1、呼吸阀2、限压阀3、气囊4、按压板5、活动杆6、支撑板7、圆板8、氧气管9、支撑杆10。
18.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
19.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包括面罩1、呼吸阀2、限压阀3和气囊4,气囊4的左端与限压阀3连通,呼吸阀2与限压阀3连通,面罩1连接在呼吸阀2上,气囊4的右端一体成型有圆板8,圆板8上固定连接有氧气管9,氧气管9与气囊4的内部连通,且氧气管9一端位于气囊4外。
20.气囊4内设有恢复机构,恢复机构包括支撑杆10,支撑杆10固定连接在圆板8的中心处,支撑杆10远离圆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7,支撑板7为矩形状,其四个顶角均采用倒圆角设置,支撑板7的顶端和底端均分别转动连接有两根活动杆6,位于支撑板7顶端和底端的活动杆6轴对称设置,活动杆6与支撑板7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用于活动杆6复位的扭簧,位于支撑板7顶端的两根活动杆6与一块矩形的按压板5固定连接,位于支撑板7底端的两根活动杆6与另一块形状相同的按压板5固定连接,按压板5的棱边均采用倒圆角设置,按压板5的表面包裹有柔性的橡胶层,橡胶层靠近气囊4的一面设有防滑纹,按压板5与气囊4的内壁间隔0~5cm(优选3cm)。
21.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22.在使用加压给氧气囊4时,两块按压板5一块处于气囊4内部的上方,一块处于气囊4内部的下方,此时用手捏压气囊4的上下两端,气囊4开始内凹,当气囊4与按压板5接触并继续施加力量时,由于支撑杆10是固定圆板8的中心处的,支撑杆10远离圆板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6,活动杆6与支撑板7的转动连接处设有扭簧,而按压板5设置在活动杆6远离支撑板7的一端,所以在气囊4与按压板5接触并继续施加力量时,两块按压板5受力开始朝气囊4的中心处移动靠近,按压板5移动时带动活动杆6以转动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活动杆6转动时扭簧逐渐扭转。当按压完气囊4松手后,扭簧在其扭力的作用下带动活动杆6以转动连接处为圆心转动恢复到初始位置,在活动杆6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活动杆6带动按压板5恢复到初始位置,按压板5恢复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中推动凹陷的气囊4,使其凹陷的位置重新恢复鼓胀。


技术特征:
1.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包括面罩、呼吸阀、限压阀和气囊,所述气囊的一端与限压阀连通,所述呼吸阀与限压阀连通,所述面罩连接在呼吸阀上,所述气囊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圆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内设有恢复机构,所述恢复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板的中心处,所述支撑杆远离圆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位于支撑板顶端和底端的活动杆轴对称设置,所述活动杆与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用于活动杆复位的扭簧,所述活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气囊的内壁间隔0~5c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顶端和底端的活动杆均为两根,位于支撑板顶端的两根活动杆与一块按压板固定连接,位于支撑板底端的两根活动杆与另一块按压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的棱边均采用倒圆角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的表面包裹有柔性的橡胶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矩形状,其四个顶角均采用倒圆角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靠近气囊的一面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医疗器具技术领域的一种重症医学用加压给氧气囊,包括面罩、呼吸阀、限压阀、气囊和储气袋,气囊的一端与限压阀连通,呼吸阀与限压阀连通,面罩连接在呼吸阀上,气囊内设有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圆板;气囊内设有恢复机构,恢复机构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圆板的中心处,支撑杆远离圆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和底端均转动连接有活动杆,位于支撑板顶端和底端的活动杆轴对称设置,活动杆与支撑板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用于活动杆复位的扭簧,活动杆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按压板,按压板与气囊的内壁间隔0~5cm。本方案解决了现在加压给氧气囊可能因为按压幅度过大导致其被压瘪无法回弹恢复鼓胀状态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冯帮海 郑路 黄亚军 张喜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遵义市中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04
技术公布日:2021/12/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