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58158发布日期:2022-01-12 07:0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重症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颈椎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外界直接或间接因素导致脊髓损伤,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及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
3.目前颈椎损伤的患者都是带着颈托,或者是一些患者习惯性的头往一侧偏,造成头部一些并发症,容易造成颈椎患者的二次损伤,另一方面,现在的头部固定装置支撑高度固定,适用性不好,不方便广泛的应用于多数患者。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颈托对头部缺乏固定,及高度不便调节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胸板,胸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口朝下的肩板,肩板上方设有u形且开口朝后的支撑座,支撑座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护板,右侧的肩板上端设有上端开口的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齿条,齿条上端伸出控制盒且与支撑座下端固定连接,左侧的肩板上端设有滑动座,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导向杆,导向杆上端与支撑座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座右侧铰接有固定带,固定带的自由端与支撑座左侧拆卸连接,固定带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
6.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将患者头部与颈部固定,保持轴位,减少二次损伤,方便调整适用与更多的患者。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右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后视轴测图。
11.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3.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胸板1,胸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口朝下的肩板2,肩板2上方设有u形且开口朝后的支撑座3,支撑座3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护板4,右侧的肩板2上端设有上端开口的控制盒5,控制盒5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齿条6,齿条6上端伸出控制盒5且与支撑座3下端固定连接,左侧的肩板2上端设有滑动座7,滑动座7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导向杆8,导向杆8上端与支撑座3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座3右侧铰接有固定带9,固定带9的自
由端与支撑座3左侧拆卸连接,固定带9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0。
14.为了使齿条6在控制盒5内上下滑动,所述的控制盒5内转动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转轴11,转轴11上同轴设有齿轮12,齿轮12与齿条6啮合。
15.为了控制齿轮12在控制盒5内的转动,所述的控制盒5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3,多个限位孔13组成的圆与转轴11同轴设置,转轴11右端贯穿控制盒5且设有前后方向的转柄14,转柄14上设有可插入限位孔13内的插柱15,转轴11上套装有位于齿轮12与控制盒5右侧壁之间弹簧。
16.为了使固定带9的自由端与支撑座3左侧拆卸连接,所述的支撑座3左侧铰接有卡环带16,固定带9的自由端穿过卡环带16且与其后侧拆卸连接。
17.为了使固定带9的自由端与固定带9后侧拆卸连接,所述的固定带9的后侧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的魔术子贴17,固定带9的自由端设有可与魔术子贴17粘合的魔术母贴18。
18.为了更好的使用效果,所述的齿条6厚度大于齿轮12的厚度,胸板1、肩板2及支撑板10上均设有软垫。
19.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先将肩板2放在患者双肩上,胸板1位于患者胸前,使软垫与患者身体贴合,对比支撑座3的高度与患者颈部的长度,当需要对支撑座3高度进行调整时,向右拉动转柄14,转柄14带动转轴11与插柱15向右移动并压缩弹簧,插柱15不再位于限位孔13内,此时可转动转柄14;
20.当需要升高支撑座3的高度时,逆时针转动转柄14,转柄14经转轴11带动齿轮12逆时针转动,使得齿条6向上移动,同时导向杆8在滑动座7内向上滑动,支撑座3高度升高,当需要降低支撑座3的高度时,顺时针转动转柄14,转柄14经转轴11带动齿轮12顺时针转动,使得齿条6向下移动,同时导向杆8在滑动座7内向下滑动,支撑座3高度降低,当支撑座3的高度调整至合适后,松开转柄14,在弹簧作用力下转轴11经转柄14带动插柱15向左移动,插柱15插入其对应侧的限位孔13内,齿轮12不能转动,齿条6伸出控制盒5的高度固定,支撑板10的位置固定;
21.拉动固定带9将魔术母贴18与合适魔术子贴17粘合,使得支撑板10与患者脑后勺贴合,此时将患者头部固定,因为支撑座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护板4使得患者头部与颈部固定。
2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设置了支撑座、护板与支撑板,将患者头部与颈部固定,使患者头部很好的保持中立,避免患者头向一侧偏造成并发症与二次损伤,设置了控制盒、齿轮及齿条,方便调整支撑座的高度,通过固定带与卡环带的配合,调整头围的大小,适用于更多的患者,扩大使用范围,减少物料浪费。


技术特征:
1.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包括胸板(1),其特征在于,胸板(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口朝下的肩板(2),肩板(2)上方设有u形且开口朝后的支撑座(3),支撑座(3)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护板(4),右侧的肩板(2)上端设有上端开口的控制盒(5),控制盒(5)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齿条(6),齿条(6)上端伸出控制盒(5)且与支撑座(3)下端固定连接,左侧的肩板(2)上端设有滑动座(7),滑动座(7)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导向杆(8),导向杆(8)上端与支撑座(3)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座(3)右侧铰接有固定带(9),固定带(9)的自由端与支撑座(3)左侧拆卸连接,固定带(9)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盒(5)内转动连接有可左右滑动的转轴(11),转轴(11)上同轴设有齿轮(12),齿轮(12)与齿条(6)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盒(5)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孔(13),多个限位孔(13)组成的圆与转轴(11)同轴设置,转轴(11)右端贯穿控制盒(5)且设有前后方向的转柄(14),转柄(14)上设有可插入限位孔(13)内的插柱(15),转轴(11)上套装有位于齿轮(12)与控制盒(5)右侧壁之间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3)左侧铰接有卡环带(16),固定带(9)的自由端穿过卡环带(16)且与其后侧拆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9)的后侧设有多个沿左右方向均布的魔术子贴(17),固定带(9)的自由端设有可与魔术子贴(17)粘合的魔术母贴(1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条(6)厚度大于齿轮(12)的厚度,胸板(1)、肩板(2)及支撑板(10)上均设有软垫。

技术总结
一种重症患者头部固定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颈托对头部缺乏固定,及高度不便调节的问题;包括胸板,胸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弧口朝下的肩板,肩板上方设有U形且开口朝后的支撑座,支撑座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护板,右侧的肩板上端设有上端开口的控制盒,控制盒内设有可上下滑动的齿条,齿条上端伸出控制盒且与支撑座下端固定连接,左侧的肩板上端设有滑动座,滑动座上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的导向杆,导向杆上端与支撑座下端固定连接,支撑座右侧铰接有固定带,固定带的自由端与支撑座左侧拆卸连接,固定带上滑动连接有支撑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0
技术公布日:2022/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