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6662发布日期:2022-01-26 19:21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


背景技术:

2.picc是一种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上腔静脉的导管,在危重患者及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较为常见,因绝大部分于肘前穿刺,导管留置于前臂与上臂之间,其优点是只需外周穿刺,穿刺危险小、创伤小、成功率高,外周留置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能提供稳定的静脉输液,减少护士的工作量,提高病人的舒适度和满意率。在对卧床的picc置管患者进行输液时需要用到护理车,护理车存放有输液器、输液瓶、止血贴等。
3.但是,现有的护理车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4.1.输液车的表面没有挡板,车子移动时容易导致穿刺时稀肝素液、生理盐水等掉落。
5.2.护理车上台面放置物体的空间有限,穿刺时物品较多,空间狭小,操作不便利
6.3.现有的穿刺护理车只能盛放物品,在穿刺时需要将部分无菌物品至于铺好的无菌操作面,患者躁动是易造成物品掉落,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穿刺护士的操作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可平稳的放置输液器具,同时能放置足够的输液器具,操作方便。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9.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包括车身、车轮和操作台,所述车身设有用于放置picc置管所需物品的容器,所述操作台与车身活动连接或可分离连接,操作台可脱离车身并平铺放置在病床上。
10.优选的,操作台与车身之间设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至少两个水平并排设置的翻转杆,所述翻转杆两端分别与操作台和车身旋转连接。
11.优选的,翻转杆为弧形。
12.优选的,操作台下表面设有缓冲垫。
13.优选的,操作台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大所述操作台台面面积的外延板,所述外延板可折叠于操作台外侧或内收于操作台内部。
14.优选的,外延板内收于操作台内部,操作台设有用于收纳外延板的腔室,外延板与操作台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外延板运动路径的收放机构。
15.优选的,收放机构包括有滑轨和与所述滑轨配合的滑动件,所述滑轨设于操作台的腔室中,所述滑动件设于外延板上。
16.优选的,滑轨包括固定轨道和升降轨道,所述升降轨道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旋转杆,升降轨道在最低点对接固定轨道,外拉外延板使得滑动件由固定轨道进入升降轨道,外延板通过升降轨道升起直至与操作台对齐。
17.优选的,外延板上表面设有下沉部,所述下沉部与外延板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斜坡,所述腔室的开口处留有第二斜坡,外延板通过升降轨道升起时,所述第一斜坡逐渐贴合至第二斜坡。
18.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picc置管护理车,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一、采用本实用新型的picc置管护理车,操作台可平铺放置在病床上用来放置输液器具,优选方案中操作台通过翻转杆与车身连接,使用完毕后可将操作台收回车身上,同时翻转杆为弧形使得翻转机构的结构更稳定不容易损坏。
20.二、缓冲垫可进一步维持操作台在床上的稳定性。
21.三、外延板可增加操作台的可使用面积,优选方案中外延板内收于操作台内部,相对折叠于操作台外侧节省了占用空间。
22.四、收放机构可对外延板进行收放,优选方案中滑轨可保证外延板一直处于水平,保证了外延板的平稳性。
23.五、第一斜坡和第二斜坡相配合可减少拉出的外延板与操作台配合时出现的缝隙,不容易出现医疗器具卡入缝隙的情况。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picc置管护理车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的实际使用示意图。
26.图3为实施例中外延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实施例中外延板的剖面示意图,此时外延板收置于操作台中。
28.图5为实施例中外延板的剖面示意图,此时外延板从操作台中拉出。
29.附图标记:1、车身;10、容器;2、车轮;3、操作台;30、缓冲垫;31、外延板;310、下沉部;311、第一斜坡;3110、缓冲层;32、腔室;320、第二斜坡;33、收放机构;330、滑轨;3301、固定轨道;3302、升降轨道;3303、旋转杆;331、滑动件;4、翻转机构;40、翻转杆;5、病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31.如图1和图2所示的picc置管护理车,包括车身1、车轮2和操作台3,车身1设有用于放置picc置管所需物品的容器10,容器10实施为抽屉,容器10设于车身1的侧面,操作台3与车身1之间设有翻转机构4,通过翻转机构4可使得操作台3脱离车身1并平铺放置在病床5上,翻转机构4包括两个水平并排设置的翻转杆40,翻转杆40为弧形,翻转杆40两端分别与操作台3和车身1旋转连接。
32.如图3至图5所示,操作台3的下表面设有缓冲垫30,操作台3的侧面设有两个用于增大操作台3台面面积的外延板31和用于收纳外延板31的腔室32,外延板31内收于腔室32中。
33.外延板31与操作台3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外延板31运动路径的收放机构33,收放机构33包括有滑轨330和与滑轨330配合的滑动件331,滑轨330设于操作台3的腔室32中,滑动件331设于外延板31上,滑轨330包括固定轨道3301和升降轨道3302,升降轨道3302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旋转杆3303,升降轨道3302在最低点对接固定轨道3301,外拉外延板31使得
滑动件331由固定轨道3301进入升降轨道3302,外延板31通过升降轨道3302升起直至与操作台3对齐,外延板31上表面设有下沉部310,下沉部310与外延板31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斜坡311,第一斜坡311的表面设有缓冲层3110,腔室32的开口处留有第二斜坡320,外延板31通过升降轨道3302升起时,第一斜坡311逐渐贴合至第二斜坡320。
34.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包括车身(1)、车轮(2)和操作台(3),所述车身(1)设有用于放置picc置管所需物品的容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3)与车身(1)活动连接或可分离连接,操作台(3)可脱离车身(1)并平铺放置在病床(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3)与车身(1)之间设有翻转机构(4),所述翻转机构(4)包括至少两个水平并排设置的翻转杆(40),所述翻转杆(40)两端分别与操作台(3)和车身(1)旋转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杆(40)为弧形。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3)下表面设有缓冲垫(30)。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台(3)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增大所述操作台(3)台面面积的外延板(31),所述外延板(31)可折叠于操作台(3)外侧或内收于操作台(3)内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板(31)内收于操作台(3)内部,操作台(3)设有用于收纳外延板(31)的腔室(32),外延板(31)与操作台(3)之间设有用于控制外延板(31)运动路径的收放机构(3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放机构(33)包括有滑轨(330)和与所述滑轨(330)配合的滑动件(331),所述滑轨(330)设于操作台(3)的腔室(32)中,所述滑动件(331)设于外延板(31)上。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330)包括固定轨道(3301)和升降轨道(3302),所述升降轨道(3302)设有两个并排设置的旋转杆(3303),升降轨道(3302)在最低点对接固定轨道(3301),外拉外延板(31)使得滑动件(331)由固定轨道(3301)进入升降轨道(3302),外延板(31)通过升降轨道(3302)升起直至与操作台(3)对齐。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picc置管护理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延板(31)上表面设有下沉部(310),所述下沉部(310)与外延板(31)上表面之间形成第一斜坡(311),所述腔室(32)的开口处留有第二斜坡(320),外延板(31)通过升降轨道(3302)升起时,所述第一斜坡(311)逐渐贴合至第二斜坡(320)。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PICC置管护理车,包括车身、车轮和操作台,所述车身设有用于放置PICC置管所需物品的容器,所述操作台与车身活动连接或可分离连接,操作台可脱离车身并平铺放置在病床上。通过护理车配合病床可在病床上平稳的放置输液器具,同时能放置足够的输液器具。同时能放置足够的输液器具。同时能放置足够的输液器具。


技术研发人员:杨湘英 李益民 宁丽 胡炜 朱明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6.11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