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6297发布日期:2022-02-26 01:15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护理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2.外科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外科疾病分为五大类:创伤,感染,肿瘤,畸形和功能障碍,在进行外科护理操作时,针对病人出现的伤口血流不止的病情,护理人员通常需要借助止血装置,来对病人的伤口进行止血处理,目前,护理人员在为腿部受伤的患者进行止血时,大多数情况下为用止血带为患者进行止血,而止血带为一次性医疗用品,不可重复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成本,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
4.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铰接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上壳体之间进行固定的固定件,所述下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患者皮肤接触的接触板,所述上壳体上呈竖直向活动贯穿有竖杆,所述竖杆与所述上壳体螺纹连接,所述竖杆的一端固设有拧把,所述竖杆远离所述拧把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压持板,所述弧形压持板用于对患者伤口处止血纱布进行压持,以形成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状态。
6.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与所述下壳体转动连接的卡块,所述卡块与所述下壳体的贴合面之间设置有阻尼垫圈,所述上壳体上构造有卡槽,所述卡块贯穿所述卡槽且与所述上壳体相卡接。
7.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板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所述接触板均铰接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下壳体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顶杆,两个所述顶杆均贯穿所述下壳体,两个所述顶杆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接触板相抵触。
8.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板的自由端与所述下壳体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
9.进一步地,所述复位机构包括铰接在所述下壳体上的底座,所述底座内呈竖直向活动贯穿有连杆,所述底座与所述连杆的相对侧之间连接有拉簧,所述连杆与所述接触板相铰接。
10.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板上设置有乳胶垫。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下壳体、上壳体、固定件、接触板、竖杆、拧把和弧形压持板,可以通过固定件将上壳体与下壳体进行固定,然后转动拧把,从而带动竖杆在上壳体上转动,使弧形压持板向下壳体靠近,从而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纱布进行压持,达到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效果,取代了医护人员使用一次性止血带为患者进行止血的方式,可以重复利用,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成本,有利于设
备的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结构立体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16.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17.附图标记:1、下壳体;2、上壳体;3、接触板;4、竖杆;5、拧把;6、弧形压持板; 7、固定件;701、卡块;702、阻尼垫圈;8、顶杆;9、复位机构;901、底座;902、连杆;903、拉簧;10、乳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19.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外科护理止血装置,包括下壳体1,下壳体1上铰接有上壳体2,下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上壳体2之间进行固定的固定件7,下壳体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患者皮肤接触的接触板3,上壳体2上呈竖直向活动贯穿有竖杆4,竖杆4与上壳体2螺纹连接,竖杆4的一端固设有拧把5,竖杆4远离拧把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弧形压持板6,弧形压持板6用于对患者伤口处止血纱布进行压持,以形成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状态,在使用时,现将该装置移动至患者腿部的伤口处,然后将下壳体1向患者腿部伤口的相背侧靠近,使接触板3与患者的皮肤接触,再通过掰动上壳体 2,使上壳体2沿自身铰接点转动至与下壳体1向贴合,通过固定件7将上壳体2与下壳体1进行固定,固定好弧形压持板6的方向后顺时针转动拧把5,从而带动竖杆4在上壳体2上转动,由于弧形压持板6与竖杆4为转动连接,从而使弧形压持板6向下壳体1靠近,从而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纱布进行
压持,达到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效果,反之,逆时针转动拧把5,即可取消弧形压持板6对患者伤口处的止血纱布的压持,再通过固定件7 取消对上壳体2与下壳体1之间的固定,即可从患者腿部拆下该装置,进行消毒后供下一位患者使用,取代了医护人员使用一次性止血带为患者进行止血的方式,可以重复利用,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医院的医疗成本,有利于设备的推广和使用。
23.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件7包括与下壳体1转动连接的卡块701,卡块701与下壳体1的贴合面之间设置有阻尼垫圈702,上壳体2上构造有卡槽,卡块701 贯穿卡槽且与上壳体2相卡接,在使用时,将卡块701转动至与卡槽方向相同,掰动上壳体2使其沿自身铰接点进行顺时针转动,即可使卡槽穿过卡块701,再转动卡块701,即可实现对上壳体2与下壳体1的固定,反之,将卡块701转动至与卡槽方向相同,掰动上壳体2使其沿自身铰接点进行逆时针转动,即可使卡槽穿过卡块701,从而实现取消对上壳体2与下壳体1之间的固定,方便医护人员使用,从而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护理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设置阻尼垫圈702,可以增加卡块701与下壳体1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卡块701在下壳体1上自行转动。
24.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板3的个数为两个,两个接触板3均铰接在下壳体1上,下壳体1上螺纹连接有两个顶杆8,两个顶杆8均贯穿下壳体1,两个顶杆8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触板3相抵触,在使用时,通过设置两个接触板3,使接触板3 与患者皮肤接触面积更广,使患者在使用时更加舒适,由于两个接触板3均与下壳体1相铰接,且两个顶杆8分别与两个接触板3相接触,从而在使用该装置时,可以顺时针转动两个顶杆8,使两个接触板3与患者皮肤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避免该装置晃动,对患者伤口造成二次伤害。
25.如图4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板3的自由端与下壳体1的相对侧之间设置有复位机构9,在使用时,顺时针转动顶杆8即可使接触板3与患者皮肤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逆时针转动顶杆8,复位机构9即可拉动接触板3,使其远离患者皮肤,方便医护人员的使用。
26.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复位机构9包括铰接在下壳体1上的底座901,底座 901内呈竖直向活动贯穿有连杆902,底座901与连杆902的相对侧之间连接有拉簧903,连杆902与接触板3相铰接,在使用时,顺时针转动顶杆8即可使接触板3与患者皮肤接触更加紧密,从而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逆时针转动顶杆8,即可在拉簧903的作用下拉动接触板3,使其远离患者皮肤,操作简单,使该装置更具有实用性。
27.如图1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接触板3上设置有乳胶垫10,在使用时,患者的皮肤与乳胶垫10相接触,给患者带来更舒适的体验,从而提高患者在使用该装置时的舒适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从而更方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护理止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