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

文档序号:28666675发布日期:2022-01-26 21:27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


背景技术:

2.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为动脉因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的慢性动脉闭塞性疾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动脉中层变性和继发血栓形成而逐渐产生管腔闭塞,使肢体发生缺血。
3.目前临床上多阶段四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多采用手术方法,其中有人工血管旁路转流法和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然而两者的远期疗效均不理想,且上述手术方法无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进行彻底的剥离消除,进而导致手术效果不佳,对血流恢复仅起到另辟蹊径的作用,鉴于以上缺点,所以设计一款能够将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进行剥脱,且不阻碍血液流通的装置,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包括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右侧固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滑动套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右侧环绕固设有数量若干件的可将血管硬化斑块剥脱的辐条,且所述的辐条右侧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螺纹套设有可带动移动机构向左或向右位移的推动机构,且所述的推动机构与移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一体设有可观察推动机构活动距离的刻度。
6.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机构由一号环、连接杆、固定座组成。
7.进一步,所述的一号环内壁固设有连接杆,且所述的连接杆数量为四件均匀设置于一号环内部,所述的连接杆内侧固设有固定座。
8.进一步,所述的驱动机构由螺纹杆、约束槽、手柄组成。
9.进一步,所述的固定座右侧固设有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前后两端一体设有约束槽,所述的螺纹杆右侧固设有手柄。
10.进一步,所述的移动机构由滑杆、二号环、转动槽组成。
11.进一步,所述的约束槽内部滑动设有滑杆,所述的滑杆外部固定套设有二号环,所述的二号环内部右侧一体设有转动槽。
12.进一步,所述的推动机构由转动块、推杆组成。
13.进一步,所述的螺纹杆外部螺纹套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左侧固设有推杆,且所述的推杆与转动槽滑动连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手术医生可对辐条进行绷起,通过绷起后的辐条对血管内部的斑块进行剥脱处理,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可将
血管硬化斑块进行剥脱消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是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的主视剖视图;
16.图2是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的立体图;
17.图3是推动机构以及移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18.图4是二号环的立体图;
19.图5是二号环与螺纹杆的右视剖视图。
20.固定机构1、驱动机构2、移动机构3、辐条4、推动机构5、刻度6、一号环7、连接杆8、固定座9、螺纹杆10、约束槽11、手柄12、滑杆13、二号环14、转动槽15、转动块16、推杆17。
21.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23.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包括固定机构1,所述的固定机构1右侧固设有驱动机构2,所述的驱动机构2外部滑动套设有移动机构3,所述的固定机构1右侧环绕固设有数量若干件的可将血管硬化斑块剥脱的辐条4,且所述的辐条4右侧与移动机构3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2外部螺纹套设有可带动移动机构3向左或向右位移的推动机构5,且所述的推动机构5与移动机构3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2外部一体设有可观察推动机构5活动距离的刻度6,所述的固定机构1由一号环7、连接杆8、固定座9组成,所述的一号环7内壁固设有连接杆8,且所述的连接杆8数量为四件均匀设置于一号环7内部,所述的连接杆8内侧固设有固定座9,所述的驱动机构2由螺纹杆10、约束槽11、手柄12组成,所述的固定座9右侧固设有螺纹杆10,所述的螺纹杆10前后两端一体设有约束槽11,所述的螺纹杆10右侧固设有手柄12,所述的移动机构3由滑杆13、二号环14、转动槽15组成,所述的约束槽11内部滑动设有滑杆13,所述的滑杆13外部固定套设有二号环14,所述的二号环14内部右侧一体设有转动槽15,所述的推动机构5由转动块16、推杆17组成,所述的螺纹杆10外部螺纹套设有转动块16,所述的转动块16左侧固设有推杆17,且所述的推杆17与转动槽15滑动连接。
24.该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使用时,手术医生首先手握手柄12,再将辐条4放置于患者血管内部,之后即可顺时针旋转转动块16,使得转动块16连同推杆17推动二号环14沿着约束槽11的方向向左移动,进而推动辐条4,使得辐条4绷起,同时医护人员可根据刻度6对辐条4绷起的状态进行控制,当辐条4绷起的状态达到所需要求后,此时手术医生即可转动手柄12,使得手柄12带动一号环7以及二号环14连同辐条4沿着手柄12的方向进行自转,进而使得辐条4将血管内膜上的斑块进行剥脱处理。此外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当血管内膜上的斑块较大时,手术医生可通过对辐条4绷起的状态进行调整,进而将体积较大的斑块处于辐条4两两之间的位置处,之后即可逆时针旋转转动块16,使得转动块16带动二号环14向右移动,进而使得展开的辐条4进行复位,以此使得辐条4对斑块进行夹紧处理,之后即可转动
手柄12,使得手柄12带动一号环7以及二号环14连同辐条4进行自传,以此实现对体积较大的斑块进行剥脱,同时被剥脱后的体积较大的斑块处于该装置内部,再通过手柄12即可将收纳后的辐条4以及剥脱后的体积较大的斑块移出患者体内。


技术特征:
1.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右侧固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滑动套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右侧环绕固设有数量若干件的可将血管硬化斑块剥脱的辐条,且所述的辐条右侧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螺纹套设有可带动移动机构向左或向右位移的推动机构,且所述的推动机构与移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一体设有可观察推动机构活动距离的刻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机构由一号环、连接杆、固定座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号环内壁固设有连接杆,且所述的连接杆数量为四件均匀设置于一号环内部,所述的连接杆内侧固设有固定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由螺纹杆、约束槽、手柄组成。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座右侧固设有螺纹杆,所述的螺纹杆前后两端一体设有约束槽,所述的螺纹杆右侧固设有手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动机构由滑杆、二号环、转动槽组成。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约束槽内部滑动设有滑杆,所述的滑杆外部固定套设有二号环,所述的二号环内部右侧一体设有转动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动机构由转动块、推杆组成。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纹杆外部螺纹套设有转动块,所述的转动块左侧固设有推杆,且所述的推杆与转动槽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包括固定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右侧固设有驱动机构,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滑动套设有移动机构,所述的固定机构右侧环绕固设有数量若干件的可将血管硬化斑块剥脱的辐条,且所述的辐条右侧与移动机构固定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螺纹套设有可带动移动机构向左或向右位移的推动机构,且所述的推动机构与移动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机构外部一体设有可观察推动机构活动距离的刻度,该可调节式血管内膜剥脱器,手术医生可对辐条进行绷起,通过绷起后的辐条对血管内部的斑块进行剥脱处理,由此可知,通过使用本申请中的装置,可将血管硬化斑块进行剥脱消除,提高手术治疗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提高手术治疗效。


技术研发人员:薛清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7.03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