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

文档序号:28667827发布日期:2022-01-26 21:5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混合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


背景技术:

2.由于某些需皮下注射使用的水凝胶是由两种组分或多种组分混合而成,而且要求在使用时需混匀后立即使用,在护士混合流体组分过程中工作量巨大,且存在组分受到环境污染的隐患,因此操作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于是,如何提供一种有效混合且装配简单,损耗少的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成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课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双层螺旋结构混合药物,汇流腔上宽下窄,与管体一体成型,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组成无菌环境,操作简单,且过程中损耗药量减少,上端螺旋接口可与针管螺旋旋紧,防止使用过程中药物受到环境污染,因此,提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研究课题。
3.混合针头是一种常用的多组分混合器械,但一般工业用的混合注射器体积较大,不易拿取,在医疗器械领域用途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工作量巨大,装配困难,损耗量大和存在药物受到环境污染的隐患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部中心卡接有管中轴,所述管中轴中心连接有两层螺旋桨叶,所述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连接有针头,管体在远离汇流腔一端连接有螺纹接口。
8.所述螺纹接口的螺纹存在于接口内部。所述管中轴连接的螺旋桨叶数量为两层。
9.所述卡套接口和管体以及汇流腔由聚丙烯构成。
10.所述管体一端连接有汇流腔,所述汇流腔上宽下窄,一体成型。
11.所述管中轴与螺旋桨叶为一体成型。
12.所述5号针头为不锈钢材质。
13.(三)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通过管体内部螺旋桨叶随流体组分填入自然旋转,混合运送流体组分,
16.2、该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通过管体一端连接的汇流腔,汇流腔下端固定连接有注射针头,为皮下注射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管体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螺纹接口、2-管体、3-螺旋桨叶、4-管中轴、5-汇流腔、6-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21.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包括,螺纹接口1连接管
22.体2,螺纹接口1螺纹存在于接口内部,管体2的内部中心卡接有管中轴4,所述管中轴4中心连接有两层螺旋桨叶3,随着流体组分的填入,螺旋桨叶围绕中轴自发旋转搅拌混合组分,所述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汇流腔5,汇流腔为上宽下窄结构,内部为斜面,有导流作用,所述汇流腔5连接有针头6,经汇流腔推进针头6,从针头6流出,为皮下注射提供便利。
23.所述管中轴4和两层螺旋桨叶3为一体成型,螺旋桨叶3随流体组分填入后自发绕管中轴4旋转。
24.综上,该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通过汇流腔5的上宽下窄斜面结构,连接有针头,使得混合所得水凝胶从针头流出,降低出料过程中的损耗量,为皮下注射提供便利,避免了材料浪费的情况。
25.以上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目的是本领域的普通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进行实施、修改,但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本实用新型的变化和修饰都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包括管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2)的内部中心卡接有管中轴(4),所述管中轴(4)中心连接有两层螺旋桨叶(3),所述管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汇流腔(5),所述汇流腔(5)固定装有5号针头(6),管体(2)在远离汇流腔(5)一端连接有螺纹接口(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接口(1)螺纹存在于接口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中轴(4)与螺旋桨叶(3)为一体成型。

技术总结
一种水凝胶混合注射针头,包括,螺纹接口连接管体,螺纹接口螺纹存在于接口内部,管体的内部中心卡接有管中轴,所述管中轴中心连接有两层螺旋桨叶,随着流体组分的填入,螺旋桨叶围绕中轴自发旋转搅拌混合组分,所述管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汇流腔,汇流腔为上宽下窄结构,内部为斜面,有导流作用,所述汇流腔连接有针头,水凝胶经汇流腔推进针头,从针头流出,现今没有一个合适的简易器械应用于流体组分的混合与注射,平时所见药物混合器多体积大,操作复杂,装配困难,损耗量大,维护费用高,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维护费用高,装配困难,使用复杂等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损耗少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宿烽 孔韶雯 沈鑫 胡文举 张超群 张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8.17
技术公布日:2022/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