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4608发布日期:2022-03-17 01:5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可作屈、伸、收、展、旋转、环转运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肩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受限是乳腺癌术后患者均会面临的问题,对乳腺癌存活者的辅助放疗及生活质量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肩关节活动度的恢复是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指标,测量乳腺癌术前及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对指导患者的患肢功能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3.部分乳腺癌患者手功能恢复(肩关节活动度)一时之间很难恢复,要通过手功能锻炼逐渐才能恢复,但现在我们只能靠经验判断肩关节受限,缺乏科学的数据分析,没有数值分析的量表,很难进入科研。针对肩关节活动受限,没有数值,很难明确到患者肩关节受限的程度。护士通过手功能锻炼的方法指导患者尽快恢复手功能,恢复正常生活,但没有测量恢复度的数据分析,对一些低年资的护士,缺乏经验来说,也难判断患者肩关节活动恢复是否有进步。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肩关节运动(爬墙运动的)的功能没找到简易的工具,以及简易的方法,造成患者缺乏好奇心,平淡苦闷的生活造就患者不坚持锻炼。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肩关节运动(爬墙运动的)的功能,没明确标准。以往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肩关节运动(爬墙运动的)的功能效率没达到预期目的,消耗的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测量患者前伸、外展的角度,测量患者肩关节恢复程度,同时科学的数据分析评价患者肩关节活动度的进展,方便参与科研。科学的有效的数据分析吸引患者对手功能锻炼的兴趣,有效的数据同时吸引患者的积极性。
5.一种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所述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包括基座、螺杆、手轮、滑块、量角器、旋转杆、把手,所述螺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螺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手轮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所述滑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量角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在所述量角器上设有用于标识角度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置于所述量角器背离所述螺杆的表面上,所述刻度尺在所述量角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量角器的背离螺杆的表面上,所述旋转杆绕着所述量角器的圆心旋转,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可以绕着所述旋转杆的轴线转动。
6.进一步地,所述量角器呈圆形或椭圆形。
7.进一步地,所述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伞齿、第二伞齿,所述第一伞齿与所述螺杆同轴转动,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把手同轴转动,所述第一伞齿与所述第二伞齿相互啮合。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伞齿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的一端,所述第二伞齿与所述把手通过一转轴进行连接,在所述基座上安装有轴承,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上。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伞齿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伞齿的直径。
10.进一步地,所述旋转杆为一伸缩杆。
11.进一步地,在所述把手的外侧还套设有一手把套,所述手把套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手把套过盈配合地套设在所述把手外。
12.进一步地,所述手把套由海绵体制成。
13.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
17.1、基座;2、螺杆;3、手轮;4、滑块;5、量角器;6、旋转杆;7、把手;8、第一伞齿;9、第二伞齿;10、转轴;11、轴承;12、手把套。
具体实施方式
18.一种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参见图1与图2,其包括基座1、螺杆2、手轮3、滑块4、量角器5、旋转杆6、把手7。其中,基座1可以是放置在水平面上(如地面、桌面等),也可以是固定安装在墙壁面上。螺杆2竖直设置在基座1上,螺杆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基座1上。手轮3用于驱动螺杆2旋转。滑块4螺纹连接在螺杆2上,滑块4在螺杆2上上下移动。量角器5固定设置在滑块4上,量角器5呈圆形(如图1所示)或椭圆形(图中未示出),在量角器5上设有用于标识角度的刻度尺,刻度尺设置于量角器5的背离螺杆2的表面上,刻度尺在量角器5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旋转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量角器5的背离螺杆2的表面上,使得旋转杆6绕着量角器5的圆心旋转;旋转杆6的另一端与把手7转动连接,使得把手7可以绕着旋转杆6的轴线转动。
19.在使用过程中,首先根据不同人的身高来调节量角器5的高度,通过驱动手轮3旋转以驱动螺杆2旋转,进而带动滑块4在螺杆2上上下移动;待量角器5移动到合适位置后,患者的手可以抓住把手7来旋转旋转杆6。
20.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伞齿8、第二伞齿9,第一伞齿8与螺杆2同轴转动,第二伞齿9与把手7同轴转动,第一伞齿8与第二伞齿9相互啮合。具体地,第一伞齿8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螺杆2的一端,第二伞齿9与把手7通过一转轴10进行连接,在基座1上安装有轴承11,转轴10转动连接在该轴承11上,并且第一伞齿8的直径大于第二伞齿9的直径。通过该设计,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可以节省体力、以及精准调节量角器5的位置。
21.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旋转杆6为一三节伸缩的伸缩杆,伸缩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旋转杆6具有伸缩功能,从而适应不同人的手臂长度。
22.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把手7的外侧还套设有一手把套12,该手把套12由弹性材
料制成,以使手把套12过盈配合地套设在把手7外,在本实施例中,该手把套12由海绵体制成。通过该设计,可以根据不同人的手部大小来更换不同直径的手把套12。
23.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简易的、快捷的工具来测量患者前伸、外展的角度、以及测量患者肩关节恢复程度,同时科学的数据分析提高护士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肩关节活动恢复的科学调查研究,科学的有效的数据分析吸引患者对手功能锻炼的兴趣,有效的数据同时吸引患者的积极性,对科学取证提供了快捷的方式方法,简易的工具提供简便的衡量标准,提高了科研的效率以及工作效率,评价标准简易,损害性少,又能使医护患三者按部就班,循环渐进,一举多得。
2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包括基座(1)、螺杆(2)、手轮(3)、滑块(4)、量角器(5)、旋转杆(6)、把手(7),所述螺杆(2)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螺杆(2)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手轮(3)用于驱动所述螺杆(2)旋转,所述滑块(4)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2)上,所述量角器(5)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4)上,在所述量角器(5)上设有用于标识角度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置于所述量角器(5)背离所述螺杆(2)的表面上,所述刻度尺在所述量角器(5)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旋转杆(6)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量角器(5)的背离螺杆(2)的表面上,所述旋转杆(6)绕着所述量角器(5)的圆心旋转,所述旋转杆(6)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7)转动连接,所述把手(7)可以绕着所述旋转杆(6)的轴线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量角器(5)呈圆形或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还包括第一伞齿(8)、第二伞齿(9),所述第一伞齿(8)与所述螺杆(2)同轴转动,所述第二伞齿(9)与所述把手(7)同轴转动,所述第一伞齿(8)与所述第二伞齿(9)相互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齿(8)通过键连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所述螺杆(2)的一端,所述第二伞齿(9)与所述把手(7)通过一转轴(10)进行连接,在所述基座(1)上安装有轴承(11),所述转轴(10)转动连接在所述轴承(11)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伞齿(8)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伞齿(9)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6)为一伸缩杆。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把手(7)的外侧还套设有一手把套(12),所述手把套(12)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手把套(12)过盈配合地套设在所述把手(7)外。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套(12)由海绵体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肩关节活动度测量装置包括基座、螺杆、手轮、滑块、量角器、旋转杆、把手,所述螺杆竖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螺杆的两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手轮用于驱动所述螺杆旋转,所述滑块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上,所述量角器固定设置在所述滑块上,在所述量角器上设有用于标识角度的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置于所述量角器背离所述螺杆的表面上,所述刻度尺在所述量角器表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布,所述旋转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量角器的背离螺杆的表面上,所述旋转杆绕着所述量角器的圆心旋转,所述旋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把手可以绕着所述旋转杆的轴线转动。所述把手可以绕着所述旋转杆的轴线转动。所述把手可以绕着所述旋转杆的轴线转动。


技术研发人员:张桂珍 叶燕琼 郭锦全 郭玉莲 何佩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广州市番禺区人民医院、广州市番禺区心血管疾病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9.28
技术公布日:2022/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