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98064发布日期:2022-02-08 13:28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对神经患儿进行护理时,为了防止患儿不配合治疗从而出现晃动身体的状况发生,为了保证患儿与医护人员的安全,通常会使用约束装置对患儿进行约束,常见的约束装置为腕部约束带与手套式约束带,腕式约束带是对患儿的腕部进行固定,防止手臂晃动造成身体的损伤与器械的损坏,而手套式约束带是对患儿的手掌进行约束,防止患儿抓取线路与导管。
3.而现在手套式约束带在使用时需要患儿手部插入手套内,但手套的开口较小,在患儿手部插入时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并且现有的腕部约束带与手套式约束带只能单一的进行腕部的约束或手部的约束,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约束装置功能单一,及穿戴不便的问题。
5.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中空的主体袋,主体袋内设有左右方向的软体管,软体管为上下轴向的c形,软体管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塑形管,塑形管位于主体袋内且与主体袋固定连接,塑形管为弧形且弧口向内,软体管外侧设有贯穿主体袋的进气管,主体袋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固定带,左侧的多个固定带与右侧的多个固定带交错分布。
6.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可单纯的约束手腕,也可手腕与手掌同时约束,适用性更广,满足不同情况的下的使用要求,并且无需患儿将手掌从小口内伸出,可直接将整个手掌放入主体袋内,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8.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固定带后的后视轴测图。
9.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固定带与主体袋后的后视轴测图。
10.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掉固定带后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2.由图1至图4给出,包括中空的主体袋1,主体袋1内设有左右方向的软体管2,软体管2为上下轴向的c形,软体管2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塑形管3,塑形管3位于主体袋1内且与主体袋1固定连接,塑形管3为弧形且弧口向内,软体管2外侧设有贯穿主体袋1
的进气管4,主体袋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固定带5,左侧的多个固定带5与右侧的多个固定带5交错分布。
13.为了便于向软体管2与塑形管3内打气,所述的进气管4自由端设有换向盒6,换向盒6与主体袋1固定连接,换向盒6下端经连接管7连接有气囊8,气囊8与主体袋1固定连接。
14.为了便于控制气体的流向,所述的换向盒6内紧密转动连接有换向球9,换向球9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开口朝上的单向阀10,换向球9后端贯穿换向盒6且设有指示旋钮11。
15.为了便于固定带5的使用,所述的固定带5外表面设有魔术母贴12,固定带5内表面设有可与魔术母贴12粘合的魔术子贴13。
16.为了在塑形管3与软体管2内没气时对主体袋1上端进行收纳,所述的气囊8外表面与主体袋1上端外表面经魔术贴14连接。
17.为了防止主体袋1对患者的腕部造成伤害,所述的主体袋1内设有位于软体管2下方的软垫15。
1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初始状态为指示旋钮11朝下,单向阀10开口向下,塑形管3与软体管2内均无气体,主体袋1上端向后翻折,主体袋1与气囊8上的魔术贴14粘合;
19.当只需对患儿的手腕进行约束时,将患儿手腕放入主体袋1内侧软垫15开口内,使用固定带5缠绕主体袋1一周后使魔术母贴12与魔术子贴13粘合,在将主体袋1牢固的固定在患儿手腕处后,根据所需将适当的固定带5固定在床体上,从而实现对患儿手腕的固定,由于此时单向阀10开口向下,故气囊8内的气体无法向上移动进入软体管2内;
20.当需要对患儿的手掌进行约束时,使主体袋1与气囊8上的魔术贴14分离,向上摆动主体袋1上端,转动指示旋钮11,使指示旋钮11朝上,此时单向阀10开口向上,使患儿手掌放在主体袋1上端的内侧、手腕放在主体袋1下端的内侧,从下至上依次拉紧固定带5,固定带5挤压气囊8,气囊8内的气体经连接管7进入换向盒6内,并通过单向阀10进入进气管4与软体管2内,塑形管3内部逐渐充满气体膨胀,主体袋1上端在多个塑形管3的作用下逐渐变为圆球形,此时患儿的手部位于主体袋1形成的圆球内,对患儿的手部进行约束,防止患儿拉扯线路,由于此时单向阀10开口向上,故塑形管3与软体管2内的气体不会被挤入气囊8内,从而使主体袋1上端保持圆球形。
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塑形管、软体管、进气管、单向阀、换向球、气囊的设置,通过转动换向球从而改变单向阀的开口朝向,进而控制气体的流动方向,实现气体在气囊与软体管之间的传递,通过多个塑形管的充气膨胀,将主体袋上端撑开变为圆球形,将手掌与外界隔开,防止患儿手掌拉扯管路,固定带的设置,便于对主体袋的大小进行固定,也便于将主体袋固定在病床上,从而实现对患儿更好的约束。


技术特征:
1.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袋(1),其特征在于,主体袋(1)内设有左右方向的软体管(2),软体管(2)为上下轴向的c形,软体管(2)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塑形管(3),塑形管(3)位于主体袋(1)内且与主体袋(1)固定连接,塑形管(3)为弧形且弧口向内,软体管(2)外侧设有贯穿主体袋(1)的进气管(4),主体袋(1)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固定带(5),左侧的多个固定带(5)与右侧的多个固定带(5)交错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气管(4)自由端设有换向盒(6),换向盒(6)与主体袋(1)固定连接,换向盒(6)下端经连接管(7)连接有气囊(8),气囊(8)与主体袋(1)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向盒(6)内紧密转动连接有换向球(9),换向球(9)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设有开口朝上的单向阀(10),换向球(9)后端贯穿换向盒(6)且设有指示旋钮(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带(5)外表面设有魔术母贴(12),固定带(5)内表面设有可与魔术母贴(12)粘合的魔术子贴(13)。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8)外表面与主体袋(1)上端外表面经魔术贴(1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袋(1)内设有位于软体管(2)下方的软垫(15)。

技术总结
一种小儿神经患者护理约束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约束装置功能单一,及穿戴不便的问题;包括中空的主体袋,主体袋内设有左右方向的软体管,软体管为上下轴向的C形,软体管上端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分布的塑形管,塑形管位于主体袋内且与主体袋固定连接,塑形管为弧形且弧口向内,软体管外侧设有贯穿主体袋的进气管,主体袋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上下方向分布的固定带,左侧的多个固定带与右侧的多个固定带交错分布;本实用新型可单纯的约束手腕,也可手腕与手掌同时约束,适用性更广,满足不同情况的下的使用要求,并且无需患儿将手掌从小口内伸出,可直接将整个手掌放入主体袋内,更加的方便、快捷,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侯学慧 王春丽 陈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09
技术公布日:202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