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
背景技术:2.胸腰椎侧方融合手术,是在一个直径为2.5cm左右的一个管状通道下进行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切口,降低脏器组织的剥离损伤。现有的通道技术需要助手医生手持外接吸引器在手术野范围内吸引渗透出来的血液,以保持视野清晰,但通道的空间有限,医生不但要在狭窄的通道中通过手术工具,还要通过外接吸引器,使得空间更为局限,甚至阻挡手术视野。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现有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在进行手术时,医生可以通过驱动器可以调节两牵引器之间的距离,两牵引器带动对应的牵引器叶片并使两相对设置的牵引器叶片反向张开,然后通过固定针将牵引器叶片固定在患者的骨质上,使手术通道增大,从而增大了手术时的视野,每一牵引器叶片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槽,引流管与外界的负压吸引器连通,在手术过程中,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将手术通道内渗透出来的血液吸出,为医生进行手术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
4.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包括:
6.两相对设置的牵引器;
7.两牵引器叶片,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均设置在对应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且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顶端均与对应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横截面均呈弧形,两所述牵引器叶片的内侧相对设置并形成手术通道,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顶端上均设置有一用于连接骨质的穿孔,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内侧壁上还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槽;
8.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两所述牵引器的另一端,且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两所述牵引器叶片背向运动。
9.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凸片,每一所述凸片上均设置有一光源线通道口。
10.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还均设置有一光源线挡板,且每一所述光源线挡板设置在对应一所述凸片远离对应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一端。
11.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的外侧均还设置有一负压吸引器连接头,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通槽,每一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均贯穿对应一所述通槽并与对应一所述负压吸引器连通。
12.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引流槽均包括:主通道和若干副通道,所述主通道的顶端与对应一所述通槽靠近对应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一端正对,且每一所述主
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一若干所述副通道连通。
13.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主通道和每一所述副通道均具有沿对应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高度的走向。
14.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厚度均为2.5mm。
15.上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均选用不锈钢材料。
16.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的驱动器可以调节两牵引器之间的距离,两牵引器带动对应的牵引器叶片并使两相对设置的牵引器叶片反向张开,然后通过固定针将牵引器叶片固定在患者的骨质上,使手术通道增大,从而增大了手术时的视野,每一牵引器叶片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槽,引流管与外界的负压吸引器连通,在手术过程中,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将手术通道内渗透出来的血液吸出,为医生进行手术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叶片的结构图。
20.附图中:1、牵引器;11、凸片;12、光源线通道口;13、光源线挡板;14、负压吸引器连接头;15、通槽;2、牵引器叶片;21、穿孔;22、引流槽;23、主通道;24、副通道;3、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的叶片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牵引器1、两牵引器叶片2和驱动器3,每一牵引器叶片2均设置在对应一牵引器1的一端,且每一牵引器叶片2的顶端均与对应一牵引器1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一牵引器叶片2的横截面均呈弧形,两牵引器叶片2的内侧相对设置并形成手术通道,每一牵引器叶片2的顶端上均设置有一用于连接骨质的穿孔21,每一牵引器叶片2的内侧壁上还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槽22,驱动器 3设置在两牵引器1的另一端,且驱动器3用于带动两牵引器叶片2背向运动,驱动器3可以选用驱动电机与连接杆机构等方式进行驱动,两个牵引器叶片2张开一定角度后,通过固定针穿过对应的穿孔21从而将牵引器叶片2 固定在骨质上,不再需要助手医生手持两牵引器叶片2来保持手术通道的视野。
23.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牵引器1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凸片 11,每一凸片11上均设置有一光源线通道口12。
24.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牵引器1的一端还均设置有一光源线挡板13,且每一光源线挡板13设置在对应一凸片11远离对应一牵引器叶片2的一端。
25.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牵引器1的一端的外侧均还设置有一负压吸引器连接头14,每一牵引器1的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通槽15,每一引流管的一端均贯穿对应一通槽15并与对应一负压吸引器连通。
2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
范围。
27.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基础上还具有如下实施方式:
2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所示,每一引流槽22均包括:主通道23和若干副通道24,主通23道的顶端与对应一通槽 15靠近对应一牵引器叶片2的一端正对,且每一主通道23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一若干副通道24连通,对应的引流管具有一主管和于副通道数量相同的副管,主管的一端贯穿通槽15直接与负压吸引器连接头14连通,主管的另一端分别与若干副管的一端连通,主管设置在主通道23内,若干副管分别设置在对应一副通道24内,通过设置多个副管起到了了防止一个通道被异物堵塞后影响负压吸引器吸附渗透液的目的,保证负压吸引器可以持续工作。
29.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主通道23和每一副通道24均具有沿对应一牵引器叶片2的高度的走向。
30.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牵引器叶片2的厚度均为2.5mm,牵引器1的厚度为12mm。
31.进一步,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每一牵引器叶片2均选用不锈钢材料。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相对设置的牵引器;两牵引器叶片,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均设置在对应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且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顶端均与对应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横截面均呈弧形,两所述牵引器叶片的内侧相对设置并形成手术通道,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顶端上均设置有一用于连接骨质的穿孔,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内侧壁上还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槽;驱动器,所述驱动器设置在两所述牵引器的另一端,且所述驱动器用于带动两所述牵引器叶片背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均设置有一凸片,每一所述凸片上均设置有一光源线通道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还均设置有一光源线挡板,且每一所述光源线挡板设置在对应一所述凸片远离对应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一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的外侧均还设置有一负压吸引器连接头,每一所述牵引器的一端的内部均设置有通槽,每一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均贯穿对应一所述通槽并与对应一所述负压吸引器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引流槽均包括:主通道和若干副通道,所述主通道的顶端与对应一所述通槽靠近对应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一端正对,且每一所述主通道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一若干所述副通道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主通道和每一所述副通道均具有沿对应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高度的走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的厚度均为2.5mm。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牵引器叶片均选用不锈钢材料。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包括:牵引器、牵引器叶片和驱动器,每一牵引器叶片的横截面均呈弧形,两牵引器叶片的内侧相对设置并形成手术通道,每一牵引器叶片的顶端上均设置有一用于连接骨质的穿孔,每一牵引器叶片的内侧壁上还均设置有若干用于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槽,驱动器设置在两牵引器的另一端,且驱动器用于带动两牵引器叶片背向运动。本实用新型的负压吸引器通过引流管将手术通道内渗透出来的血液吸出,为医生进行手术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医生进行手术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医生进行手术提供更加清晰的视野。
技术研发人员:薛敏涛 陈睿 徐宁 许国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长征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0.15
技术公布日:202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