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30331294发布日期:2022-06-08 05:4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在icu中,高达62%的患者至少出现一种胃肠道症状1天以上。也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患者胃肠道功能与其预后相关,胃肠道功能障碍持续时间越久,症状越严重的患者,其预后越差。并且,不同的胃肠道症状同时出现也很常见,据报道,高达60%的机械通气患者可以观察到不同的胃肠道体征:高达62%的患者至少出现一种胃肠道症状1天以上,大约20%的患者在icu期间会出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胃肠道症状,如果考虑同时在一天内发生的话, 6%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胃肠道症状。胃肠道功能障碍极大增加了患者的护理负担、降低了生活质量。如何让肠道保持通畅,使胃肠道功能恢复是一个难题。再次,有较多重症病人在使用肠内营养后会有腹泻、便秘等胃肠道功能障碍情况,在临床上大多数医生采用肛管插管反复灌肠、气管插管置入肛门引流等方式进行,这给患者带来羞耻感且不舒适感显著。而且同肛管一样,留置时间过长会造成肛门括约肌不可逆的损伤。而且重症患者现有的肛肠减压引流管通常采用较硬的材质,存在医源性肠管损伤的风险。例如专利号 cn204932553u,公布了一种结肠减压管,仅能起到排气减压作用,再例如专利号cn106730092a,公布了一种肠道清洁管,但因其实际肠道内长度不足1米,无法有效在粪便经结肠吸收水分前,将其引流出,故仍需要反复灌肠,而且其设计适用于巨结肠患者而非绝大多数肠道功能障碍患者;再有诸如康体疏通等引流器,虽然是软管,但是由于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作用(尤其是一些手术病人伤口疼痛时更会引起肛门括约肌收缩),软管会被肛门夹闭,甚至排便时还需要病人配合用力打开肛门括约肌;对于一些腹胀病人起不到辅助排气、通便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的医疗器材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引流冲洗不充分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
4.本实用新型解决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结肠镜下或直接于床旁将管路由肛门送入肠道内,具体为150-250cm的管体,管体肛门外侧一端为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气囊位于置于肠道内管体末端附近,采用气囊固定于回盲部或升结肠部分(气囊内注水量根据患者肠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约为10-20ml),使肛门结合部(本说明将管体材质改变位置称为肛门结合部)固定于患者肛门附近,主管主体分布有侧孔。
5.优化的所述肛门结合部至肠腔末端管路为较硬质材质,肛门结合部至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为较柔软材质。
6.又优化的,主管主体分布的侧孔呈交错分布。
7.再优化的,进气管可连接氧气管进行结肠通气。
8.所述于一种上述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管的应用,应用于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
重症患者。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在粪便未干结前就将肠内容物及肠内气体进行冲洗、引流避免了结肠部位形成梗阻。肛门结合部的设计,肛门结合部至肠腔末端管路为较硬质材质,肛门结合部至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为较柔软材质。在引流、冲洗时,稍将管路向外拉出,使硬质管扩开肛门部,使管路通畅;在留置时则轻往入推,则依靠较软材质使肛门收缩,避免长时间影响肛门括约肌,使其松弛,可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保证了该管可以长期留置。并可以通过该管路进行结肠给药、粪菌移植、结肠透析甚至于结肠通气等诸多其他医疗操作,减少了病人反复插管、灌肠带来的痛苦及肠穿孔等其他医源性风险。
附图说明
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在肠道实际使用时的模式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气囊部位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肛门部示意图。
15.1.入液管,2.出液管,3.气囊管,4.肛门结合部,5.主管,6.管壁侧孔,7.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对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进行操作时,可根据患者体格及肠道宽度和长度,选择适宜型号的的的肠道清洁管。本新型实用可在床旁进行盲插,或更精确地在结肠镜引导下放置。气囊在插管时不充气,此时并不影响插管。当管路前端气囊到达升结肠、回盲部附近时,肛门结合部到达肛门时,进行充气固定,防止管路滑脱。达到通过进液管给患者进行灌肠、给药通气等作用。在肠道胀气及引流肠内容物时则从出液管进行负压引流。因管路末端深入升结肠、回盲部处,故冲洗引流效果较好,且不易堵管。
17.在图4所示中,在肛门结合部位置,肛门结合部至肠腔末端管路为较硬质材质,肛门结合部至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为较柔软材质。在引流、冲洗时,稍将管路向外拉出,使硬质管扩开肛门部,使管路通畅;在留置时则轻往入推,则依靠较软材质使肛门收缩,避免长时间影响肛门括约肌,使其松弛。
1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具体为150-250cm的管体,管体的一端为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此段所用材质较为柔软,于肛门结合部转换为较为硬质材质,气囊位于管体另一端附近,管体采用气囊固定于回盲部或升结肠部分,将肛门结合部固定于患者肛门附近,管体分布有侧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肛门结合部至肠腔末端管路为较硬质材质,肛门结合部至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为较柔软材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其特征是:主管主体分布有侧孔呈交错分布。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本发明是一种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具体为150-250cm的管体,管体的一端为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在肛门结合部位置,肛门结合部至肠腔末端管路为较硬质材质,肛门结合部至进液管、出液管和气囊管为较柔软材质。气囊位于管体另一端附近,管体采用气囊固定于回盲部或升结肠部分,将肛门结合部固定于患者肛门附近,管体分布有侧孔。本发明提供的经肛肠内通气减压引流装置,主要针对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重症患者使用,可以减少灌肠插管次数,减轻肠道负担,降低护理难度,改善患者预后;亦可用于结肠给药、粪菌移植、结肠透析及结肠辅助通气等医疗操作。通气等医疗操作。通气等医疗操作。


技术研发人员:吕家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3
技术公布日:2022/6/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