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

文档序号:30030096发布日期:2022-05-17 09:4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乳腺科分为乳腺内科以及乳腺外科,乳腺内科和外科与普通的内科和外科区别比较类似,外科是会进行一些手术方面的治疗,比如乳房的良性肿物,像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乳房囊肿、乳头溢液,乳腺恶性肿瘤等,内科主要是对于一些乳腺肿瘤而言的,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还有靶向治疗等需要用药的患者,需要到乳腺内科进行就诊,而在乳腺外科手术之后一些患者会出现乳房外扩的状况,为确保乳房形状无异,需要进行塑形;
3.但现有的塑形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乳房向内拉扯的效果较差,且无法使用不同的患者,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塑形效果差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技术方案达到:
6.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包括护罩,所述护罩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护罩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护罩的外侧皆固定有加强布,两组所述加强布之间设置有胸围带,所述胸围带的内侧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护罩的顶部与胸围带之间设置有拉扯带,两组所述拉扯带之间交叉设置,两组所述拉扯带的交叉点位置处设置有张紧机构,所述拉扯带与护罩之间设置有搭接机构。
7.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按钮、泄气阀和条形气囊,所述充气按钮位于胸围带内侧的中间位置处,且充气按钮的外侧设置有泄气阀,所述胸围带内侧的两端皆设置有条形气囊,所述充气按钮与条形气囊之间导通,所述加强布的内侧设置有顶起机构。
8.优选的:所述顶起机构为提升气囊,所述提升气囊与条形气囊导通。
9.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通孔和栓连带,所述通孔开设在两组所述护罩上,所述护罩上的通孔之间设置有栓连带。
10.优选的:所述搭接机构包括挂钩和挂环,所述挂钩固定在拉扯带的端部,所述护罩的顶部设置有挂环,所述挂钩与挂环之间搭接。
11.优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矩形框、挤压板和压杆,所述矩形框位于拉扯带的交叉点处,所述矩形框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挤压板,两组所述拉扯带穿过矩形框,且拉扯带位于挤压板的顶部,所述挤压板与矩形框的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挤压板的顶部固定有压杆,所述压杆与矩形框之间滑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两组护罩之间通孔与栓连带组成的连接机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在穿戴的过程中,能够向内部进行聚拢,再配合护罩与胸围带之间交叉设置的拉扯带,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塑形效果,两组交叉设置的拉扯带之间矩形框、挤压板、压杆、复位弹簧组成的张紧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两组拉扯带之间交叉点的位置,方便进行张紧,使用更加方便,加强布内部的提升气囊,配合胸围带内侧条形气囊、充气按钮、泄气阀组成的充气机构的设置,能够在使用的过程中,对提升气囊以及条形气囊的内部进行充气,对胸部外侧进行充气顶起以及张紧胸围带,方便不同人群进行使用,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护罩内侧结构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张紧机构图。
17.图中:1、护罩;2、加强布;3、胸围带;4、充气按钮;5、泄气阀;6、条形气囊;7、提升气囊;8、拉扯带;9、挂钩;10、挂环;11、张紧机构;12、通孔;13、栓连带;14、矩形框;15、挤压板;16、压杆;17、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技术领域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19.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包括护罩1,护罩1设置有两组,两组护罩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护罩1的外侧皆固定有加强布2,两组加强布2之间设置有胸围带3,胸围带3的内侧设置有充气机构,护罩1的顶部与胸围带3之间设置有拉扯带8,两组拉扯带8之间交叉设置,两组拉扯带8的交叉点位置处设置有张紧机构11,拉扯带8与护罩1之间设置有搭接机构。
2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充气机构包括充气按钮4、泄气阀5和条形气囊6,充气按钮4位于胸围带3内侧的中间位置处,且充气按钮4的外侧设置有泄气阀5,胸围带3内侧的两端皆设置有条形气囊6,充气按钮4与条形气囊6之间导通,加强布2的内侧设置有顶起机构,在使用的过程中,为适应不同身形的患者,按压充气按钮4,对条形气囊6的内部进行充气,将条形气囊6的内侧贴合患者的皮肤,稳定装置的位置。
2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顶起机构为提升气囊7,提升气囊7与条形气囊6导通,在充气的过程中,提升气囊7的内部充气,将患者的胸部向内侧进行挤压。
2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连接机构包括通孔12和栓连带13,通孔12开设在两组护罩1上,护罩1上的通孔12之间设置有栓连带13,在穿戴的过程中,利用栓连带13穿过通孔12然后进行拉进栓连。
2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搭接机构包括挂钩9和挂环10,挂钩9固定在拉扯带8的端部,护罩1的顶部设置有挂环10,挂钩9与挂环10之间搭接,穿戴的过程中,将拉扯带8上的挂钩9挂在挂环10上,对护罩1施加向内的拉扯力。
2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张紧机构11包括矩形框14、挤压板15和压杆16,矩形框
14位于拉扯带8的交叉点处,矩形框1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挤压板15,两组拉扯带8穿过矩形框14,且拉扯带8位于挤压板15的顶部,挤压板15与矩形框14的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7,挤压板15的顶部固定有压杆16,压杆16与矩形框14之间滑动连接,使用过程中,为了调节拉扯带8对护罩1的向内拉力,向下按压压杆16,然后控制矩形框14向下滑动,改变拉扯带8的交叉点位置,然后松开压杆16,利用复位弹簧17对挤压板15施加的挤压力对拉扯带8进行位置的固定。
25.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26.步骤1:使用时,将拉扯带8上的挂钩9挂在挂环10上,对护罩1施加向内的拉扯力,再利用栓连带13穿过通孔12然后进行拉进栓连,然后根据患者的身形不同,按压充气按钮4,对条形气囊6的内部进行充气,将条形气囊6的内侧贴合患者的皮肤,稳定装置的位置,同时提升气囊7充气,对胸部施加向内的挤压力;
27.步骤2:使用过程中,为了调节拉扯带8对护罩1的向内拉力,向下按压压杆16,然后控制矩形框14向下滑动,改变拉扯带8的交叉点位置,然后松开压杆16,利用复位弹簧17对挤压板15施加的挤压力对拉扯带8进行位置的固定。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罩(1),所述护罩(1)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护罩(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护罩(1)的外侧皆固定有加强布(2),两组所述加强布(2)之间设置有胸围带(3),所述胸围带(3)的内侧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护罩(1)的顶部与胸围带(3)之间设置有拉扯带(8),两组所述拉扯带(8)之间交叉设置,两组所述拉扯带(8)的交叉点位置处设置有张紧机构(11),所述拉扯带(8)与护罩(1)之间设置有搭接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充气按钮(4)、泄气阀(5)和条形气囊(6),所述充气按钮(4)位于胸围带(3)内侧的中间位置处,且充气按钮(4)的外侧设置有泄气阀(5),所述胸围带(3)内侧的两端皆设置有条形气囊(6),所述充气按钮(4)与条形气囊(6)之间导通,所述加强布(2)的内侧设置有顶起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为提升气囊(7),所述提升气囊(7)与条形气囊(6)导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通孔(12)和栓连带(13),所述通孔(12)开设在两组所述护罩(1)上,所述护罩(1)上的通孔(12)之间设置有栓连带(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机构包括挂钩(9)和挂环(10),所述挂钩(9)固定在拉扯带(8)的端部,所述护罩(1)的顶部设置有挂环(10),所述挂钩(9)与挂环(10)之间搭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11)包括矩形框(14)、挤压板(15)和压杆(16),所述矩形框(14)位于拉扯带(8)的交叉点处,所述矩形框(14)的内部滑动设置有挤压板(15),两组所述拉扯带(8)穿过矩形框(14),且拉扯带(8)位于挤压板(15)的顶部,所述挤压板(15)与矩形框(14)的底部设置有复位弹簧(17),所述挤压板(15)的顶部固定有压杆(16),所述压杆(16)与矩形框(14)之间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乳腺科术后塑形装置,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包括护罩,所述护罩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护罩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护罩的外侧皆固定有加强布,两组所述加强布之间设置有胸围带,所述胸围带的内侧设置有充气机构,所述护罩的顶部与胸围带之间设置有拉扯带。本实用新型两组护罩之间通孔与栓连带组成的连接机构的设置,使得装置在穿戴的过程中,能够向内部进行聚拢,再配合护罩与胸围带之间交叉设置的拉扯带,提高了装置使用时的塑形效果,两组交叉设置的拉扯带之间矩形框、挤压板、压杆、复位弹簧组成的张紧机构的设置,能够调节两组拉扯带之间交叉点的位置,方便进行张紧,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邓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11.25
技术公布日:2022/5/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