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孔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51423发布日期:2022-10-19 01:15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孔吸引管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孔吸引管。


背景技术:

2.外科手术是通过利用医学手段,包括药物、仪器及手术器械在内,通过对病人患处进行手术治疗、从而达到恢复原有的状态和生理机能修复,在外科手术,和创伤面护理过程会中会产生血液、分泌物,积液,需要及时的使用吸引管连接灌注装置冲洗,或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废液,尤其是对于牙科,眼科,口腔,耳鼻喉科,心胸外科来说,他们在手术过程中会涉及到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和神经,所以整个手术过程中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器械也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就是吸引管器械。
3.传统的吸引管,大多数都是尾部连接负压吸引装置使用,缺点就是高负压,难以控制,或连接冲洗灌注泵使用,同样是压力过大,难以控制,尤其是处理一些非常重要的部位器官和神经,压力不稳定存在安全隐患。
4.传统的吸引管,头部大多数都是平头或者直接用锐头注射器针使用,在冲洗或吸引病人患处积液时,容易造成二次创伤。
5.传统的吸引管的针管外观没有刻度标记,在手术过程中操作一些空间狭窄且无法目侧的部位,由于外观没有刻度标记容易造成医生对于深度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操作不精准,效率不高,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6.传统的吸引管开孔位置不明确,对于操作一些空间狭窄且无法目侧的部位,容易造成医生对于冲洗吸引管方向难以控制,容易导致冲洗或吸引废液操作不精准,效率不高,且无法观察容易存在安全隐患。
7.传统的吸引管座尾部往往采用直接连接管路使用,对于操作一些精细部位,如眼睛,耳鼻喉时,使用的吸引管针相对比较细小,细小的针管连接管路往往会出现管路压力过大,容易导致操作时候压力不稳定,医生难以掌控,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孔吸引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1. 一种单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由针管(1)和针座(2)组成;通过所述针座前端与针管尾部铆接固定;所述针管(1)采用空心304不锈刚制成,针管顶端为封闭式钝头设计(101),针管头部侧面开孔(102);所述针座尾部采用鲁尔接头结构设计(203),可以与注射安装配合使用,也可以与鲁尔接口管路连接使用,所述针座内侧与针管内侧及针管头部侧面孔贯通(204)。
10.所述针管和针座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两者通过铆接工艺组装而成,铆接深度不低于2~10mm(105)。
11.所述针管外侧有刻度线(109)、针管头部侧面开孔的位置距离针管顶端0.5~4mm
(103),针管的外径为0.3~4.0mm,针管的长度为10mm~300mm。
12.所述针座外侧压花防滑设计(202),针座外侧设有两处平行面(110),针座外侧设有方向箭头标记(201)。
13.所述针管头部侧面开孔的方向和针座外侧指示箭头的方向分别位于针管与针座共同轴线的两侧(106)。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的针管及针座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的针管及针座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的使用方法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的立体展示意图。
20.图中:针管(1)、针座(2)、针管顶端为封闭式钝头设计(101)、针管头部侧面开孔(102)、针管头部侧面开孔的位置距离针管顶端0.5~4mm(103)、针管和针座两者通过铆接工艺装配固定组成(104)、针座与针管尾部铆接深度不低于2~10mm(105),针管头部侧面开孔方向和针座外侧指示箭头的方向分别位于针管与针座共同轴线的两侧(106)、针管的外径为0.3~4.0mm(107)、针管的长度为10mm~300mm(108)、针管上设有刻度线(109)、针座外侧设有两处平行面(110)、针座外侧设有方向箭头标记(201)、针座外侧压花防滑设计(202)、针座尾部采用鲁尔接头结构(203),针座内侧与针管内侧及针管头部侧面孔贯通(204),一种单孔吸引管与注射器安装示意图(401)、一种单孔吸引管与注射器安装示意图(402)。
具体实施方式
21.如图1-6所示,
22.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具有以下优点:针管和针座均采用304不锈钢制成,两者采用不锈钢铆接工艺装配而成,不锈钢铆接生产工艺应用非常广泛,是一种常用的金属针管连接方式,具有生产有成本低,装配稳定、牢固、强度高等优点,非常容易批量生产。
23.本实用新型的针管顶端为封闭式钝头并且侧面开孔,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避免传统尖锐头冲洗吸引对患者造成二次创伤。
24.本实用新型单孔吸引管,针管上设有刻度线,对于操作一些空间狭窄且无法目侧的部位,医生可以通过针管上的刻度标记来掌控吸引管引针前进的深度,可以避免引起操作不精准,效率不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5.本实用新型单孔吸引管,针管头部侧面开孔的方向和针座指示箭头方向分别位于针管与针座共同轴线的两侧,对于操作一些空间狭窄且无法目侧的部位,医生可以通过观察针座外侧方向箭头标记,从而知晓冲洗吸引针孔方向,从而实现精准操作,可以避免引起操作不精准,效率不高,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26.本实用新型重点是,本专利设计的单孔吸引管,针座尾部采用鲁尔接头结构设计,可以与一次性注射安装配合使用,也可以与标准的鲁尔接口管路连接,用医生通过手部控
制注射器安装单孔吸引管来操作,对于手术中处理冲洗吸引患者一些重要器官和神经组织起到可以很好的稳定性,可以解决避免传统的冲洗吸引针直接连接管路操作容易发生管路压力过大发生不稳定的风险。
27.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孔吸引管,针座外侧有压花防滑设计,该设计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他们在手术过程中全程戴着医用手套,尤其是手套上面会有大量的油脂,或者消毒颠覆,滑设计对于填充针在安装拆卸时,具有非常重要的有点。
28.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整体结构设计紧紧围绕医疗临床的需求,切实根据医务人员的实际情况研发,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29.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了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应用本案技术,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轻易对这些实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它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案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案的揭示,对于本案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单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由针管(1)和针座(2)组成;通过所述针座前端与针管尾部铆接固定;所述针管(1)采用空心304不锈刚制成,针管顶端为封闭式钝头设计(101),针管头部侧面开孔(102);所述针座尾部采用鲁尔接头结构设计(203),可以与注射安装配合使用,也可以与鲁尔接口管路连接使用,所述针座内侧与针管内侧及针管头部侧面孔贯通(2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和针座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两者通过铆接工艺组装而成,铆接深度不低于2~10mm(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外侧有刻度线(109)、针管头部侧面开孔的位置距离针管顶端0.5~4mm(103),针管的外径为0.3~4.0mm,针管的长度为10mm~30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外侧压花防滑设计(202),针座外侧设有两处平行面(110),针座外侧设有方向箭头标记(2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孔吸引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头部侧面开孔的方向和针座外侧指示箭头的方向分别位于针管与针座共同轴线的两侧(106)。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医用吸引管,主要由针管和针座组成,两者通过金属铆接工艺装配固定,针管是采用空心304不锈刚制成,针管头部为封闭式顿头,靠近针管顶端位置侧面开孔,针管外侧设有刻度线,方便操作时侧量深度,针管开孔方向和针座指示箭头方向分别位于针管与针座共同轴线的两侧,可以为操作者提供吸引方向辨识,针座内侧与针管内侧及针管头部侧面孔贯通,针座尾部结构为注射器鲁尔接头,可以与注射安装配合使用,也可以与鲁尔接口管路连接,针管和针座都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可以耐高温清洗灭菌,可以重复使用,本发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活,生产成低,实用性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价值。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协医疗科技(淮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21
技术公布日:2022/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