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肺太阴汤。
背景技术:
2.风温肺热病是肺热病与风温病的合称,以发热、咳嗽、胸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传变快、病程短的特点,是中医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病重者可见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澹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3.目前,针对该病的治疗,西医学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随着病原微生物的变迁,耐药现象日趋严重,且副作用较大。
4.而中医认为本病是因机体正气不足,营不内守,卫不御外,抗病能力低下,暴感风热之邪而发。其感染途径是从口鼻而入,先犯上二焦肺卫,首当其冲,“肺主气属卫”,所以,风热犯肺,外而邪正相争、内而肺气不清。病变重点始终在肺。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肺太阴汤,具有宣肺清肺、补脾清热、养阴润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肺部疾病热邪伤阴兼燥的情况。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治肺太阴汤,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0~20g;炒白术5~10g ;防风5~10g;桔梗5~6g、细辛5~10g;淡豆豉5~10g;麻黄10~15 g ;麦冬10~15 g;杏仁1~3 g;桂枝5~10g;人参5~10g;虎乳菌5~10g;芥穗5~10g;甘草5~6g。
7.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0g;炒白术5g ;防风5g;桔梗5g、细辛5g;淡豆豉5g;麻黄10g ;麦冬10g;杏仁1g;桂枝5g;人参5g;虎乳菌5g;芥穗5g;甘草5g。
8.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20g;炒白术10g ;防风10g;桔梗6g、细辛10g;淡豆豉10g;麻黄15 g ;麦冬15 g;杏仁3 g;桂枝10g;人参10g;虎乳菌10g;芥穗10g;甘草6g。
9.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5g;炒白术7.5g ;防风7.5g;桔梗5.5g、细辛7.5g;淡豆豉7.5g;麻黄12.5 g ;麦冬12.5 g;杏仁2 g;桂枝7.5g;人参7.5g;虎乳菌7.5g;芥穗7.5g;甘草5.5g。
10.作为本方案的进一步地设计,痰多,加贝母、半夏,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大青叶或黄芩。
11.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方中,黄芪健脾补中,益卫固表;炒白术健脾益气;防风发汗、祛痰、驱风、发表;桔梗宣肺祛痰;细辛解表通窍,温肺化饮;淡豆豉发散表邪,宣散郁热;麻黄宣肺平喘、温通宣
畅,主入肺经;麦冬润肺清心、泻热生津、化痰止呕、治嗽行水;杏仁降气祛痰、止咳、平喘;桂枝补中益气,为诸药先聘通使;人参生津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虎乳菌护肺、保肺、止咳平喘;芥穗辛温发散,解表退热,又走血分,可除血虚发痉,发散而不伤气,入血而不伤阴;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共奏宣宣肺清肺、补脾清热、养阴润燥之效,可用于治疗各种肺部疾病热邪伤阴兼燥的情况。
12.现代药理发现,本方具有消炎杀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且具有可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4.实施例1治肺太阴汤,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0g;炒白术5g ;防风5g;桔梗5g、细辛5g;淡豆豉5g;麻黄10g ;麦冬10g;杏仁1g;桂枝5g;人参5g;虎乳菌5g;芥穗5g;甘草5g。
15.实施例2治肺太阴汤,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20g;炒白术10g ;防风10g;桔梗6g、细辛10g;淡豆豉10g;麻黄15 g ;麦冬15 g;杏仁3 g;桂枝10g;人参10g;虎乳菌10g;芥穗10g;甘草6g。
16.实施例3黄芪15g;炒白术7.5g ;防风7.5g;桔梗5.5g、细辛7.5g;淡豆豉7.5g;麻黄12.5 g ;麦冬12.5 g;杏仁2 g;桂枝7.5g;人参7.5g;虎乳菌7.5g;芥穗7.5g;甘草5.5g。
17.实施例4黄芪20g;炒白术10g ;防风10g;桔梗6g、细辛10g;淡豆豉10g;麻黄15 g ;麦冬15 g;杏仁3 g;桂枝10g;人参10g;虎乳菌10g;芥穗10g;甘草6g;贝母10g,半夏10g。
18.实施例5黄芪20g;炒白术10g ;防风10g;桔梗6g、细辛10g;淡豆豉10g;麻黄15 g ;麦冬15 g;杏仁3 g;桂枝10g;人参10g;虎乳菌10g;芥穗10g;甘草6g;大青叶10g。
19.制备方法:将称取的黄芪、炒白术、防风、桔梗、细辛、淡豆豉、麻黄、麦冬、杏仁、桂枝、人参、虎乳菌、芥穗、甘草、大青叶混合后,倒入 6倍量的水,0.06mpa的压力下浸泡5h后,煎煮至一碗水(250ml),过滤,取滤液,药渣用3倍量的75%乙醇溶液,在70℃,超声功率480 w的条件下超声处理30 mn后,过滤,取滤液,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的清膏,即得。
20.服用方法:一次15 ml,温水送服,一日两次。
21.临床应用:诊断标准:
(1)发病特点:起病急、传变快、病程较短。
22.(2)主证:发热、咳嗽、咳痰(痰白或黄或黏稠带血)、口干渴,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23.(3)兼证:恶寒或寒战,胸闷或胸痛,气急或气喘。
24.(4)肺部体征:局部叩诊浊音,听诊有呼吸音低、支气管呼吸音、湿啰音。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炎性改变。
25.(5)化验: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或中性增高。
26.具备(2)、(4)两项即可诊断,其他3项供参考。原有心、肺、肝、肾等痼疾而影响观察者,不作选例。
27.疗效标准:(1)治愈:主症、兼证、肺部体征均消失,末梢血象化验结果正常。
28.(2)有效:主症基本消失,肺部体征基本消失。
29.(3)起效:主证和/兼证和/肺部体征改善。
30.(4)无效:主症、兼证、肺部体征均未有改善。
31.方法:收集40例确诊风温肺热病的患者,采用实施例2所述的药剂治疗,痰多,加贝母、半夏,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大青叶,7天为一个疗程,4个疗程后回访记录,结果:可见,本发明的治愈率在30%,总有效率在95%。同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毒副作用。
32.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技术特征:
1.治肺太阴汤,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0~20g;炒白术5~10g ;防风5~10g;桔梗5~6g、细辛5~10g;淡豆豉5~10g;麻黄10~15 g ;麦冬10~15 g;杏仁1~3 g;桂枝5~10g;人参5~10g;虎乳菌5~10g;芥穗5~10g;甘草5~6g。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肺太阴汤,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0g;炒白术5g ;防风5g;桔梗5g、细辛5g;淡豆豉5g;麻黄10g ;麦冬10g;杏仁1g;桂枝5g;人参5g;虎乳菌5g;芥穗5g;甘草5g。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肺太阴汤,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20g;炒白术10g ;防风10g;桔梗6g、细辛10g;淡豆豉10g;麻黄15 g ;麦冬15 g;杏仁3 g;桂枝10g;人参10g;虎乳菌10g;芥穗10g;甘草6g。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肺太阴汤,其特征在于: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5g;炒白术7.5g ;防风7.5g;桔梗5.5g、细辛7.5g;淡豆豉7.5g;麻黄12.5 g ;麦冬12.5 g;杏仁2 g;桂枝7.5g;人参7.5g;虎乳菌7.5g;芥穗7.5g;甘草5.5g。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肺太阴汤,其特征在于:痰多,加贝母、半夏,血枯加生地黄,热甚加大青叶或黄芩。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涉及中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肺太阴汤,由以下组分制备所得:黄芪10~20g;炒白术5~10g;防风5~10g;桔梗5~6g、细辛5~10g;淡豆豉5~10g;麻黄10~15 g;麦冬10~15 g;杏仁1~3 g;桂枝5~10g;人参5~10g;虎乳菌5~10g;芥穗5~10g;甘草5~6g。本发明具有宣肺清肺、补脾清热、养阴润燥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肺部疾病热邪伤阴兼燥的情况,且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无毒副作用。无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梅山通 梅川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温州市瑞合中草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3
技术公布日:202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