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04448发布日期:2024-04-01 14:11阅读:20来源:国知局
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特别涉及一种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


背景技术:

1、在血管狭窄病变介入治疗中,几乎所有患者在狭窄病变处均有致血栓物质的释放,并可导致血管远端栓塞,使远端血流灌注发生障碍。在介入治疗过程中,斑块中的脂质碎片、基质成分及内皮细胞、炎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黏附等均可造成远端血管栓塞,对患者即刻或远期预后产生影响。血管远端保护装置是可滤出血栓或斑块的系统,该装置最初应用于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可捕获出大量斑块脱落碎片和血栓性物质,防止其阻断远端血流形成微栓塞,明显降低卒中发生率,远端保护装置已常规应用于颈动脉介入治疗中。

2、目前栓塞远端保护装置采用保护伞制作工艺,工艺分别附膜、密网编织两种。覆膜技术一般在管材切割后的粗网骨架上实施,加工成本较高,且覆膜工艺难度大,膜层状态不稳定;密网编织需要手工缝合斜坡口,因人工介入导致工时高,且编织型保护伞伞体与推送杆之间呈偏心分布,其贴壁性不佳,有血栓向远端逃逸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以解决现有栓塞保护装置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栓塞保护装置,包括:导丝和套设于所述导丝的伞体,所述导丝用于带动所述伞体移动;

3、所述伞体包括网兜结构和至少两个支杆,所述网兜结构包括主体部分和沿所述主体部分的边沿设置的边沿部分,至少两个所述支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边沿部分连接,近端相交于所述导丝,所述边沿部分的径向张力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径向张力。

4、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边沿部分和所述主体部分均为编织结构且采用的编织丝参数相同,所述边沿部分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和/或,所述边沿部分的浮长线的长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浮长线的长度。

5、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边沿部分包括多条斜坡边,每个所述斜坡边为沿反向交织方向参加编织的编织丝数量逐步增加所形成的丝束,所述反向交织方向为每个所述斜坡边与相邻所述斜坡边之连接点至与所述支杆之连接点的方向。

6、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每条所述斜坡边以编织网格为单位,沿所述反向交织方向参与编织的编织丝数量按步长为1增加。

7、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网兜结构和所述支杆利用高分子材料丝或者金属丝一体编织成型。

8、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主体部分为编织结构,所述边沿部分和所述支杆采用切割成型的金属骨架结构。

9、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编织结构的近端采用回编结构与所述边沿部分连接。

10、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杆与所述边沿部分相接形成一斜坡口,所述斜坡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斜坡口沿周向均匀分布,使得所述网兜结构与所述导丝同轴设置。

11、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支杆包括一级支杆和二级支杆,所述一级支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一级支杆以组合形式于近端相交并与一所述二级支杆相接,所有所述二级支杆的近端相交于所述导丝。

12、可选的,在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中,所述栓塞保护装置还包括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丝,所述伞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所述连接件,随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而移动。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医疗器械,包括:

14、如前任一项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以及,

15、导管,所述导丝用于将所述伞体收入所述导管内或将所述伞体推出所述导管;当将所述伞体收入所述导管内时,所述伞体处于收拢状态,当所述伞体推出所述导管时,所述伞体处于打开状态。

16、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所述栓塞保护装置包括:导丝和套设于所述导丝的伞体,所述导丝用于带动所述伞体移动;所述伞体包括网兜结构和至少两个支杆,所述网兜结构包括主体部分和沿所述主体部分的边沿设置的边沿部分,至少两个所述支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边沿部分连接,近端相交于所述导丝,所述边沿部分的径向张力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径向张力。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网兜结构的边沿部分的径向张力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径向张力,可以提升伞体在血管内释放后的锚定性能,减少血栓从伞体与血管壁之间逃逸的可能性;

19、(2)进一步的,所述网兜结构与所述导丝同轴设置,从而所述粗网骨架整个周向均贴壁性好,能够多方位防止血栓从栓塞保护装置与血管壁间隙逃逸,捕获效果更好;

20、(3)进一步的,网兜结构的编织部分与采用金属骨架结构的边沿部分之间通过回编结构连接,均匀性好,也无需手工缝合斜坡口,加工效率得以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丝和套设于所述导丝的伞体,所述导丝用于带动所述伞体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部分和所述主体部分均为编织结构且采用的编织丝参数相同,所述边沿部分的编织密度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编织密度;和/或,所述边沿部分的浮长线的长度小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浮长线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沿部分包括多条斜坡边,每个所述斜坡边为沿反向交织方向参加编织的编织丝数量逐步增加所形成的丝束,所述反向交织方向为每个所述斜坡边与相邻所述斜坡边之连接点至与所述支杆之连接点的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斜坡边以编织网格为单位,沿所述反向交织方向参与编织的编织丝数量按步长为1增加。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兜结构和所述支杆利用高分子材料丝或者金属丝一体编织成型。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为编织结构,所述边沿部分和所述支杆采用切割成型的金属骨架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的近端采用回编结构与所述开口端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所述支杆与所述边沿部分相接形成一斜坡口,所述斜坡口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斜坡口沿周向均匀分布,使得所述网兜结构与所述导丝同轴设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包括一级支杆和二级支杆,所述一级支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一级支杆以组合形式于近端相交并与一所述二级支杆相接,所有所述二级支杆的近端相交于所述导丝。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栓塞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保护装置还包括两个连接件,两个所述连接件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导丝,所述伞体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一所述连接件,随所述连接件的移动而移动。

11.一种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包括:导丝和套设于所述导丝的伞体;所述导丝用于带动伞体移动,所述伞体包括网兜结构和至少两个支杆,所述网兜结构包括主体部分和沿所述主体部分的边沿设置的边沿部分,至少两个所述支杆的远端分别与所述边沿部分连接,近端相交于所述导丝,所述边沿部分径向张力大于所述主体部分的径向张力。本发明提供的栓塞保护装置及医疗器械,拉动所述支杆带动所述网兜结构收缩,使得所述网兜结构进入目标对象(如血管)时,由于网兜结构的边沿部分径向张力大于主体部分的径向张力,可以提升伞体在血管内释放后的锚定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黄云帆,周炯,王晓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神途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