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82751发布日期:2024-04-30 16:53阅读:9来源:国知局
医疗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特别涉及一种医疗导管。


背景技术:

1、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均寿命也不断的延长,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已高达60%,尽管目前安全、有效的药物越来越多,但是高血压的治疗现状仍然不乐观,而且很多患者随着服药次数的增加,已经渐渐的产生抗药性,这使得对高血压的治疗增加了难度。因此,迫切需要寻求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高血压治疗方法。

2、随着近几年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肾脏通过肾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影响血压阻断肾交感神经能够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通过对血管壁输送一定的能量,从而对传入的感觉神经和传出的交感神经进行破坏,进而以调节肾脏内自主交感神经的过度活动是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这种以导管为基础的经皮肾去神经(rdn)技术已在临床研究中得到发展,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重要辅助手段。但现有医疗导管容易出现消融不到位或消融过度的情况,由此造成肾动脉血管穿孔等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以解决现有医疗导管容易出现消融不到位或消融过度的情况,由此造成肾动脉血管穿孔等事故发生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手把、主体段、电极段和支撑杆,所述手把、所述主体段和所述电极段自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所述支撑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手把和所述主体段,且所述支撑杆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手把,所述支撑杆的远端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固定连接;

3、所述电极段具有线性状态和螺旋状态,所述支撑杆用于在所述手把的驱动下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周向转动,所述支撑杆沿轴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电极段在所述线性状态和所述螺旋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支撑杆沿周向转动时带动所述电极段旋转,以对所述电极段的所述螺旋状态进行调整。

4、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手把包括曲直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曲直组件用于沿所述手把轴向移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杆沿轴向移动,所述旋转组件用于沿所述手把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杆沿周向转动。

5、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手把上设有第一刻度尺和第二刻度尺,所述第一刻度尺用于标识所述支撑杆的轴向移动距离,所述第二刻度尺用于标识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角度。

6、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手把包括芯杆和套设于所述芯杆的外壳,所述芯杆于所述外壳内具有周向转动自由度和轴向移动自由度,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与所述芯杆固定连接,所述曲直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分别通过驱动所述芯杆以带动所述芯杆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

7、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芯杆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外壳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三限位槽和沿周向设置的第四限位槽;所述曲直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转动自由度和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移动自由度;所述旋转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移动自由度和在所述第四限位槽内的转动自由度。

8、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轴向长度。

9、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曲直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连接部和推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推动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推动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在受到驱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三限位槽移动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带动所述芯杆移动。

10、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第一滑动部呈半圆环状,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直径相匹配的直径。

11、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滑动部、卡接部和旋转部,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卡接部均连接于所述旋转部;所述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卡接部可转动地设于第四限位槽内,所述旋转部在受到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转动并带动所述芯杆转动。

12、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支撑杆包括相连接的直段和弯曲段,所述芯杆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内腔,所述弯曲段于所述内腔内延伸设置且与所述芯杆固定连接,所述直段自所述手把的远端穿出,并延伸至穿出所述主体段的远端外,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固定连接。

13、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直段的表面具有顺滑涂层。

14、可选的,在所述的医疗导管中,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和所述支撑杆的远端通过显影结构固定连接。

15、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导管,包括:手把、主体段、电极段和支撑杆,所述手把、所述主体段和所述电极段自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所述支撑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手把和所述主体段,且所述支撑杆的近端固定于所述手把,所述支撑杆的远端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段具有线性状态和螺旋状态,所述支撑杆用于在所述手把的驱动下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周向转动,所述支撑杆沿轴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电极段在所述线性状态和所述螺旋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支撑杆沿周向转动时带动所述电极段旋转,以对所述电极段的所述螺旋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导管,可以快速实现电极段曲直切换和周向旋转,从而可以灵活调整电极段上电极与血管壁的贴靠位置与角度,实现精准地贴靠肾动脉组织以进行消融,达到高效治疗高血压的目的。



技术特征:

1.一种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把、主体段、电极段和支撑杆,所述手把、所述主体段和所述电极段自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所述支撑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手把和所述主体段,且所述支撑杆的近端设置于所述手把,所述支撑杆的远端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包括曲直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曲直组件用于沿所述手把轴向移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杆沿轴向移动,所述旋转组件用于沿所述手把周向转动,以驱动所述支撑杆沿周向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上设有第一刻度尺和第二刻度尺,所述第一刻度尺用于标识所述支撑杆的轴向移动距离,所述第二刻度尺用于标识所述支撑杆的转动角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把包括芯杆和套设于所述芯杆的外壳,所述芯杆于所述外壳内具有周向转动自由度和轴向移动自由度,所述支撑杆的近端与所述芯杆固定连接,所述曲直组件和所述旋转组件分别通过驱动所述芯杆以带动所述支撑杆沿轴向移动和周向转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具有沿周向设置的第一限位槽和沿轴向设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外壳具有沿轴向设置的第三限位槽和沿周向设置的第四限位槽;所述曲直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的转动自由度和在所述第三限位槽内的移动自由度;所述旋转组件具有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的移动自由度和在所述第四限位槽内的转动自由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三限位槽的轴向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直组件包括第一滑动部、连接部和推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推动部之间通过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推动部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在受到驱动力的作用下,沿所述第三限位槽移动驱动所述第一滑动部带动所述芯杆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动部呈环状,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宽相匹配的轴向宽度,且与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槽底相贴合。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二滑动部、卡接部和旋转部,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卡接部均连接于所述旋转部;所述第二滑动部可移动地设置于第二限位槽内,所述卡接部可转动地设于第四限位槽内,所述旋转部在受到驱动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二滑动部转动并带动所述芯杆转动。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包括相连接的直段和弯曲段,所述芯杆具有沿轴向设置的内腔,所述弯曲段于所述内腔内延伸设置且与所述芯杆固定连接,所述直段自所述手把的远端穿出,并延伸至穿出所述主体段的远端外,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固定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段的表面具有顺滑涂层。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医疗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和所述支撑杆的远端通过显影结构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疗导管,包括:手把、主体段、电极段和支撑杆,所述手把、所述主体段和所述电极段自近端至远端依次连接,所述支撑杆依次穿设于所述手把和所述主体段,且所述支撑杆的近端固定于所述手把,所述支撑杆的远端与所述电极段的远端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段具有线性状态和螺旋状态,所述支撑杆用于在所述手把的驱动下沿轴向移动和/或沿周向转动,所述支撑杆沿轴向移动时,带动所述电极段在所述线性状态和所述螺旋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支撑杆沿周向转动时带动所述电极段旋转,以对所述电极段的所述螺旋状态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医疗导管在进行消融时,可以灵活调整电极与血管壁的贴靠位置,从而以高效治疗高血压。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董超,高宾,蔡燕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鸿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