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CU病人自主气力适应调整供气压力的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4477发布日期:2023-02-01 04:4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根据ICU病人自主气力适应调整供气压力的供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根据icu病人自主气力适应调整供气压力的供氧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患者护理技术领域,具体为根据icu病人自主气力适应调整供气压力的供氧装置。


背景技术:

2.icu病人多处于创伤或感染的重度应激反应状态,由严重创伤和感染导致代谢亢进,从而引起营养状态的迅速恶化,并发营养不良。对危重病人来说,营养治疗的目的是,供给病人营养,纠正体内的营养失调,度过危急阶段,为恢复创造条件,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缩短病程和降低死亡率,故营养支持是各种综合治疗措施的一个部分,同时氧气供给也是十分重要,如果长期供给不足,也会导致重症患者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3.在对患者进行供氧时,患者的体温以及患者的自主气力都会影响到患者的供氧流程,.icu内重症病人的监测内容有这些一般项目:体温、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疼痛,检测完成后需要对供氧设备进行调节,尤其在供氧方面上,患者在进行呼吸时,外界的气压以及供气速率都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同时各个肌肉的强度也将会体现出患者的情况,例如疼痛、供氧状态、血液含氧量,这些情况的监测都是必不可少的,而现阶段的供氧装置都比较单一,所能够达到的供氧效果都十分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icu病人自主气力适应调整供气压力的供氧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该供氧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置有多个调节槽,每个调节槽内分别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每个调节槽内分别设置有检测环,检测环分别与对应的调节槽滑动连接,检测环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扣,支撑板上设置有测温组件,测温组件与支撑板滑动连接,测温组件、调节槽、检测环分别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连接,供给组件上设置有供气管,供气管上设置有调压阀,调压阀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连接,支撑板上设置有起伏板,起伏板与支撑板旋转连接,起伏板上设置有若干个按摩滚轮,每个按摩滚轮分别与起伏板旋转连接,icu病房内的患者皆为不可活动的患者,将患者放置在调节槽内,调节槽将会对其进行姿态固定,同时将检测环通过定位扣固定在支撑板上,随后移动调节槽的位置,从而使得患者以最佳的姿势放置在支撑板上,调节槽将会实时反馈患者的肢体部位的温度以及肌肉强度,同时检测环将会检测到患者胸腔处的膨胀情况,供气组件将会根据反馈得来的情况来控制供气强度,起伏板上的按摩滚轮将会对患者进行腰部支撑,同时调节阀会对供气管的供气进行调控,控制其开关状态。
7.调节槽内设置有涌动电机,涌动电机输出端上设置有涌动履带,调节槽上设置有隔离网布,涌动履带与隔离网布滑动接触,涌动电机机体部分设置有涌动气缸,涌动气缸远离涌动电机一端与调节槽固定连接,涌动气缸通过导线与滑动监测环连接,涌动电机带动
涌动履带进行运转,运转履带将会挤压处隔离网布,从而作用在患者身上,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得到一定的辅助控制,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减少由于长时间的静止带来的患者肌肉运血不通畅等问题,同时滑动检测环可以监测到患者的肢体体温,并进行及时反馈。
8.涌动履带包括传动轴与传动副轴,传动轴与涌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与传动副轴通过涌动皮带连接,涌动皮带上设置有按压滑块,每个按压滑块分别通过弹簧轴与涌动皮带旋转连接,按压滑块上设置有反馈齿条,传动轴与传动副轴上之间设置有传动架,传动架上设置有反馈齿轮,反馈齿条与反馈齿轮通过齿牙啮合,反馈齿轮上设置有通电条,传动架上设置有螺旋电阻,螺旋电阻上设置有螺旋滑道,通电条嵌入螺旋滑道内并与螺旋电阻滑动接触,通电条与反馈齿轮通过弹簧轴旋转连接,传动轴与传动副轴运转带动传送皮带进行移动,传送皮带上的按压滑块将会抵住隔离网布,通过按压滑块对隔离网布的挤压,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压并进行血液辅助运送的功能,按压滑块也会带动反馈齿条进行旋转,带动反馈齿轮进行旋转,反馈齿轮在旋转时将会在螺旋电阻上滑动,螺旋电阻在通电条的作用下将会传出不同的电流变化值,同时若需要复位流程,为反馈齿轮安装上弹簧即可,传出的变化电流将会传递给供气组件,供气组件通过电流反馈做出相应的供气调整。
9.检测环包括第一检测环与第二检测环,第一检测环设置在支撑板上,第一检测环与支撑板旋转连接,第一检测环内设置有多个检测块,相邻检测块之间通过通电弹簧连接,每个检测块与第一检测环滑动连接,检测块上设置有检测电阻,第一检测环上设置有检测条,检测条与检测电阻滑动接触,检测条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连接,第一检测环与第二检测环结构相同,第二检测环与支撑板旋转连接,当患者完成固定后,将第一检测环与第二检测环分别锁定在支撑板上,随后为通电弹簧通电,通电弹簧将会缩短,使得检测块可以贴住患者的胸腔位置,胸腔扩张时将会带动检测块进行移动,检测块带动检测条移动,检测条在检测电阻上进行移动,此时的检测电阻将会传出胸腔变化时产生电流以及电压变化,并被供气组件记录并做相应的调整,同时第一检测环与第二检测环之间产生的电流变化差异将会代表着胸腔变化角度。
10.滑动监测环上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板,红外接收板设置在红外发射器两侧,红外接收板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涌动电机连接,滑动监测环与调节槽滑动连接,滑动监测环上设置有调节滑道,红外发射器嵌入调节滑道内并与调节滑道滑动连接,滑动监测环上设置有锁定摇杆,锁定摇杆与滑动监测环旋转连接,滑动检测环在可以再调节槽上进行移动,进而可以检测到不同位置处血液含氧量的不同情况,红外发射器进行工作,利用含氧血液对红外吸收较多的原理,从而检测到检测部位血液含氧量多少的情况,在进行检测之前,可以调节红外发射器的位置以及红外接收板的位置,并拧紧锁定摇杆,从而固定红外发射器的位置,红外接收板得到的数据将会传输到涌动电机以及供气组件内,从而使得涌动电机以及供气组件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
11.调节槽上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通风电机,通风电机上设置有通风扇叶,通风扇叶通过导线与测温组件连接,通风口上设置有通风罩,通风罩与通风口为可拆卸结构,调节槽在长时间的按摩操作下,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测温组件对支撑板的监测,从而调动通风电机进
行工作,通风电机电动通风扇叶进行旋转,使得调节槽内的空气流动起来,达到降温效果,也保证了患者周围空气的变动不出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12.测温组件包括测温气囊,支撑板内设置有测温腔,测温气囊设置在测温腔内,测温气囊上设置有冲压管,冲压管与测温气囊连通,冲压管内设置有冲压活塞,冲压活塞与冲压管滑动接触,冲压管内设置有测温电阻,冲压活塞上设置有测温环,测温环与测温电阻滑动接触,测温环、测温电阻通过导线与通风电机连接,当调节槽与起伏板上的温度传递到测温气囊上时,冲压管上的冲压活塞将会进行移动,冲压活塞带动测温环在测温电阻上移动,测温电阻上将会实时检测到支撑板上的温度,从而调节通风电机进行不同速度上的旋转,从而调节调节槽内的温度,使得按压过程更加舒适。
13.供气组件包括检测箱与供气瓶,供气瓶与供气管连接,供气管内设置有调温套,调温套内设置有多级加热片,多级加热片通过导线与检测箱连接,检测箱通过导线与测温环、测温电阻连接,供气管上设置有供给电机,供给电机通过检测箱通过导线连接,检测箱通过导线与第一检测环、第二检测环连接,当测温电阻传来变化的电流信息时,检测箱将会调动供给电机进行旋转速度的调节,从而控制供气管内的气体流动速度,间接控制了氧气的进给量,第一检测环与第二检测环内的电流数据也将会输送到检测箱内,从而调动供给电机的供给效率,而调温套内的多级加热片将会对通过的氧气进行余热,减少患者在进行吸氧时消耗的多余热量,而具体的余热效果将会根据测温电阻传来的电流进行调控温度。
14.供气管内设置有缓冲环,缓冲环套在调温套上,缓冲环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滚轮,每个缓冲滚轮与缓冲环通过弹簧轴旋转连接,缓冲滚轮上齿牙,缓冲环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凸块,每个旋转凸块上分别设置有齿牙,旋转凸块上的齿牙与缓冲滚轮上的齿牙啮合,旋转凸块与供气管间歇性滑动接触,当供气电机的供给速度发生变化时,将会使得供气管发生变形,而缓冲滚轮在供应管的变形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将会带动旋转凸块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带动带动旋转凸块进行旋转,旋转凸块将会挤压供气管,使得供气管的管径发生变化,从而避免突然增大的气体压力会对患者造成冲击。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了支撑板的上的多节调节槽,可以对患者的肌肉进行监测,同时患者的血液含氧量也将会被滑动监测环实时监测到,做到根据患者体内的肌肉强度做到养分辅助输送的效果,且更加自动化,也更加智能化,促进患者的对养分的吸收。
16.2.本发明采用了检测环与供气组件配合,可以根据患者的自主气力进行供气压力以及供气速率调节,使得供气组件可以更加适应患者的实际情况,避免出现长时间的供氧压力不变时带来的患者肺部出现长时间的压力,导致肺部出现感染的问题,同时内部的缓冲组件可以充分避免供气组件在供气时产生的突变压力,减少对患者的损伤。
17.3.本发明采用了温度检测组件可以对患者提问进行整体调控,同时保证了调节槽内的空气流通性,维持住患者的体温,采用的反馈式按摩组件,也可以对患者进行适当放松,反馈式的调节方式也避免了在供氧过程中出现误伤的情况。
附图说明
1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9.图1是本发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发明的调节槽内剖视图;
21.图3是本发明支撑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发明的检测环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发明的供气组件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发明的调节槽内横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发明的反馈齿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发明的供气管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本发明的缓冲环结构示意图;
28.图中标号:1、支撑板;2、调节槽;201、通风电机;202、通风扇叶;203、通风罩;3、检测环;301、第一检测环;302、第二检测环;303、检测块;304、通电弹簧;305、检测电阻;306、检测条;4、定位扣;5、测温组件;501、测温气囊;502、冲压管;503、冲压活塞;504、测温电阻;505、测温环;6、供气组件;601、检测箱;602、供气瓶;603、调温套;604、多级加热片;7、调压阀;8、起伏板;9、按摩滚轮;10、涌动电机;11、涌动履带;1101、传动轴;1102、传动副轴;1103、涌动皮带;1104、按压滑块;1105、传动架;1106、反馈齿条;1107、反馈齿轮;1108、通电条;1109、螺旋电阻;12、隔离网布;13、涌动气缸;14、滑动监测环;1401、红外发射器;1402、红外接收板;1403、锁定摇杆;15、供气管;1501、缓冲环;1502、缓冲滚轮;1503、旋转凸块;1504、供给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0.请参阅图1-图9,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
31.该供氧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置有多个调节槽2,每个调节槽2内分别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每个调节槽2内分别设置有检测环3,检测环3分别与对应的调节槽2滑动连接,检测环3上分别设置有定位扣4,支撑板1上设置有测温组件5,测温组件5与支撑板1滑动连接,测温组件5、调节槽2、检测环3分别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6连接,供给组件上设置有供气管15,供气管15上设置有调压阀7,调压阀7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6连接,支撑板1上设置有起伏板8,起伏板8与支撑板1旋转连接,起伏板8上设置有若干个按摩滚轮9,每个按摩滚轮9分别与起伏板8旋转连接,icu病房内的患者皆为不可活动的患者,将患者放置在调节槽2内,调节槽2将会对其进行姿态固定,同时将检测环3通过定位扣4固定在支撑板1上,随后移动调节槽2的位置,从而使得患者以最佳的姿势放置在支撑板1上,调节槽2将会实时反馈患者的肢体部位的温度以及肌肉强度,同时检测环3将会检测到患者胸腔处的膨胀情况,供气组件6将会根据反馈得来的情况来控制供气强度,起伏板8上的按摩滚轮9将会对患者进行腰部支撑,同时调节阀会对供气管15的供气进行调控,控制其开关状态。
32.调节槽2内设置有涌动电机10,涌动电机10输出端上设置有涌动履带11,调节槽2上设置有隔离网布12,涌动履带11与隔离网布12滑动接触,涌动电机10机体部分设置有涌
动气缸13,涌动气缸13远离涌动电机10一端与调节槽2固定连接,涌动气缸13通过导线与滑动监测环14连接,涌动电机10带动涌动履带11进行运转,运转履带将会挤压处隔离网布12,从而作用在患者身上,使得患者体内的血液流动得到一定的辅助控制,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肌肉进行按摩,减少由于长时间的静止带来的患者肌肉运血不通畅等问题,同时滑动检测环3可以监测到患者的肢体体温,并进行及时反馈。
33.涌动履带11包括传动轴1101与传动副轴1102,传动轴1101与涌动电机10输出端固定连接,传动轴1101与传动副轴1102通过涌动皮带1103连接,涌动皮带1103上设置有按压滑块1104,每个按压滑块1104分别通过弹簧轴与涌动皮带1103旋转连接,按压滑块1104上设置有反馈齿条1106,传动轴1101与传动副轴1102上之间设置有传动架1105,传动架1105上设置有反馈齿轮1107,反馈齿条1106与反馈齿轮1107通过齿牙啮合,反馈齿轮1107上设置有通电条1108,传动架1105上设置有螺旋电阻1109,螺旋电阻1109上设置有螺旋滑道,通电条1108嵌入螺旋滑道内并与螺旋电阻1109滑动接触,通电条1108与反馈齿轮1107通过弹簧轴旋转连接,传动轴1101与传动副轴1102运转带动传送皮带进行移动,传送皮带上的按压滑块1104将会抵住隔离网布12,通过按压滑块1104对隔离网布12的挤压,可以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按压并进行血液辅助运送的功能,按压滑块1104也会带动反馈齿条1106进行旋转,带动反馈齿轮1107进行旋转,反馈齿轮1107在旋转时将会在螺旋电阻1109上滑动,螺旋电阻1109在通电条1108的作用下将会传出不同的电流变化值,同时若需要复位流程,为反馈齿轮1107安装上弹簧即可,传出的变化电流将会传递给供气组件6,供气组件6通过电流反馈做出相应的供气调整。
34.检测环3包括第一检测环301与第二检测环302,第一检测环301设置在支撑板1上,第一检测环301与支撑板1旋转连接,第一检测环301内设置有多个检测块303,相邻检测块303之间通过通电弹簧304连接,每个检测块303与第一检测环301滑动连接,检测块303上设置有检测电阻305,第一检测环301上设置有检测条306,检测条306与检测电阻305滑动接触,检测条306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6连接,第一检测环301与第二检测环302结构相同,第二检测环302与支撑板1旋转连接,当患者完成固定后,将第一检测环301与第二检测环302分别锁定在支撑板1上,随后为通电弹簧304通电,通电弹簧304将会缩短,使得检测块303可以贴住患者的胸腔位置,胸腔扩张时将会带动检测块303进行移动,检测块303带动检测条306移动,检测条306在检测电阻305上进行移动,此时的检测电阻305将会传出胸腔变化时产生电流以及电压变化,并被供气组件6记录并做相应的调整,同时第一检测环301与第二检测环302之间产生的电流变化差异将会代表着胸腔变化角度。
35.滑动监测环14上分别设置有红外发射器1401与红外接收板1402,红外接收板1402设置在红外发射器1401两侧,红外接收板1402通过导线与供气组件6、涌动电机10连接,滑动监测环14与调节槽2滑动连接,滑动监测环14上设置有调节滑道,红外发射器1401嵌入调节滑道内并与调节滑道滑动连接,滑动监测环14上设置有锁定摇杆1403,锁定摇杆1403与滑动监测环14旋转连接,滑动检测环在可以再调节槽2上进行移动,进而可以检测到不同位置处血液含氧量的不同情况,红外发射器1401进行工作,利用含氧血液对红外吸收较多的原理,从而检测到检测部位血液含氧量多少的情况,在进行检测之前,可以调节红外发射器1401的位置以及红外接收板1402的位置,并拧紧锁定摇杆1403,从而固定红外发射器1401的位置,红外接收板1402得到的数据将会传输到涌动电机10以及供气组件6内,从而使得涌
动电机10以及供气组件6可以做出相应的反应。
36.调节槽2上设置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通风电机201,通风电机201上设置有通风扇叶202,通风扇叶202通过导线与测温组件5连接,通风口上设置有通风罩203,通风罩203与通风口为可拆卸结构,调节槽2在长时间的按摩操作下,将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对患者的健康状况带来严重的影响,通过测温组件5对支撑板1的监测,从而调动通风电机201进行工作,通风电机201电动通风扇叶202进行旋转,使得调节槽2内的空气流动起来,达到降温效果,也保证了患者周围空气的变动不出出现大幅度的变化。
37.测温组件5包括测温气囊501,支撑板1内设置有测温腔,测温气囊501设置在测温腔内,测温气囊501上设置有冲压管502,冲压管502与测温气囊501连通,冲压管502内设置有冲压活塞503,冲压活塞503与冲压管502滑动接触,冲压管502内设置有测温电阻504,冲压活塞503上设置有测温环505,测温环505与测温电阻504滑动接触,测温环505、测温电阻504通过导线与通风电机201连接,当调节槽2与起伏板8上的温度传递到测温气囊501上时,冲压管502上的冲压活塞503将会进行移动,冲压活塞503带动测温环505在测温电阻504上移动,测温电阻504上将会实时检测到支撑板1上的温度,从而调节通风电机201进行不同速度上的旋转,从而调节调节槽2内的温度,使得按压过程更加舒适。
38.供气组件6包括检测箱601与供气瓶602,供气瓶602与供气管15连接,供气管15内设置有调温套603,调温套603内设置有多级加热片604,多级加热片604通过导线与检测箱601连接,检测箱601通过导线与测温环505、测温电阻504连接,供气管15上设置有供给电机1504,供给电机1504通过检测箱601通过导线连接,检测箱601通过导线与第一检测环301、第二检测环302连接,当测温电阻504传来变化的电流信息时,检测箱601将会调动供给电机进行旋转速度的调节,从而控制供气管15内的气体流动速度,间接控制了氧气的进给量,第一检测环301与第二检测环302内的电流数据也将会输送到检测箱601内,从而调动供给电机的供给效率,而调温套603内的多级加热片604将会对通过的氧气进行余热,减少患者在进行吸氧时消耗的多余热量,而具体的余热效果将会根据测温电阻504传来的电流进行调控温度。
39.供气管15内设置有缓冲环1501,缓冲环1501套在调温套603上,缓冲环1501上设置有多个缓冲滚轮1502,每个缓冲滚轮1502与缓冲环1501通过弹簧轴旋转连接,缓冲滚轮1502上齿牙,缓冲环1501上设置有多个旋转凸块1503,每个旋转凸块1503上分别设置有齿牙,旋转凸块1503上的齿牙与缓冲滚轮1502上的齿牙啮合,旋转凸块1503与供气管15间歇性滑动接触,当供气电机的供给速度发生变化时,将会使得供气管15发生变形,而缓冲滚轮1502在供应管的变形的作用下进行转动,转动过程中将会带动旋转凸块1503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带动带动旋转凸块1503进行旋转,旋转凸块1503将会挤压供气管15,使得供气管15的管径发生变化,从而避免突然增大的气体压力会对患者造成冲击。
40.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患者放置在调节槽2内,调节槽2将会对其进行姿态固定,同时将检测环3通过定位扣4固定在支撑板1上,随后移动调节槽2的位置,从而使得患者以最佳的姿势放置在支撑板1上,在进行辅助送养过程中,涌动电机带动传动轴进行旋转,涌动皮带上的按压滑块将会通过反馈齿条的反馈,调节涌动气缸的位置,从而控制按压强度,上方的滑动监测环也可以根据患者的体温进行反馈,反馈后会控制供给电机的供给速率等,
检测环3将会检测到患者胸腔处的膨胀情况,第一检测环与第二检测环之间的出现的角度差异也将影响到供给电机的供给压力,得到的电流数据将由检测箱进行统一调控,检测箱内装载有调配程序,可以使得各个部件的动作反馈更加及时,起伏板8上的按摩滚轮9将会对患者进行腰部支撑,同时调节阀会对供气管15的供气进行调控,控制其开关状态。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