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1、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经济负担的特点,全球卒中报告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87%,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如何减少缺血性脑卒中后的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社会经济负担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恢复期是促进脑组织修复、功能重建的重要时期,对残障情况和生活质量均产生较大的影响,西药在恢复期治疗效果方面尚存在不足,中药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中风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可缩短中风病患者的康复进程,更好的提升中风患者恢复期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充分利用临床及药效学研究结果,采用现代制剂技术,开发中药新药,已经成为社会和医学界的重要课题。
2、卒中在中医领域称为中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素虚或痰浊、瘀血内生,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气候骤变等诱因,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引起昏仆不遂,发为中风。其病位在脑,与心、肾、肝、脾密切相关。其病机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病性多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而其基本病机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脑之神明失用。
3、中医学认为,风痰阻络证是缺血性中风的常见证型之一,患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清,偏身麻木,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病机为肝风夹痰上扰清窍,气血逆乱,脑脉痹阻,经络不畅,治疗当以熄风通络、化痰开窍为主。目前,缺血性中风的康复治疗尚缺乏特效药,以康复功能锻炼和理疗为主,治疗周期长,治疗成本高,需要患者配合度高。中风恢复期为发病后2周至6个月,是促进脑组织修复、功能重建的重要时期,对患者的残障情况和生活质量均产生较大的影响,西药在恢复期治疗效果方面尚存在不足,中医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在中风病的治疗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可缩短中风病患者的康复进程,更好的提升中风患者恢复期效果与质量,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社会负担。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治疗风痰阻络证缺血性中风的中药配方。
4、国内已有多种中医药物用于中风的治疗,例如,cn113855781a公开了一种治疗中风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28种中药组成,为:三七30g、生水蛭30g、全蝎9g、蜈蚣9g、决明子12g、胆南星9g、僵蚕15g、石菖蒲9g、远志9g、天麻9g、枸杞15g、怀牛膝15g、白附子6g、钩藤15g、地龙15g、红曲15g、党参15g、山茱萸15g、黄芪30g、龟板胶9g、鹿角胶9g、九制豨莶草30g、黄连9g、黄芩6g、干姜9g、法半夏9g、苍术9g、元参18g;
5、上述现有技术的药物成分过于复杂,不仅在生产上不易操作,而且在药物配伍方面分工不是很明晰,且有全蝎、蜈蚣等有毒药物。本发明将药味精简至9味,且都是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用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均有详细记载,无毒副作用,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能有效治疗缺血性中风。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天麻5-25份,钩藤5-25份,远志5-25份,石菖蒲5-25份,地龙5-20份,炒僵蚕5-15份,苍术5-20份,法半夏3-15份及黄连3-9份。
4、进一步,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天麻10-20份,钩藤10-20份,远志10-20份,石菖蒲10-20份,地龙9-15份,炒僵蚕7-13份,苍术9-15份,法半夏6-12份,黄连4-8份。
5、进一步,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天麻15份,钩藤15份,远志15份,石菖蒲15份,地龙12份,炒僵蚕10份,苍术12份,法半夏9份,黄连6份。
6、进一步,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1)按配比称取各原料药,煎煮二次,第一次加6倍量水,浸泡30min,煎煮45min,第二次加6倍量水,煎煮30min,滤过,合并滤液;
8、(2)将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7~1.11的浸膏;
9、(3)将浸膏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
10、(4)取干膏粉,加入适量麦芽糊精、1%甜菊糖苷,混匀;
11、(5)通过制颗粒装置制成颗粒,将制成的中药颗粒分装密封,即得成品。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各原料的功效如下:
13、天麻: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的功效,用于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破伤风,头痛眩晕,手足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
14、钩藤: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具有息风定惊,清热平肝的功效。用于肝风内动,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
15、远志:味苦、辛,性温。归心、肾、肺经。具有安神益智,交通心肾,祛痰,消肿的功效。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
16、石菖蒲:味辛、苦,性温。归心、胃经。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开胃的功效。用于神昏癫痫,健忘失眠,耳鸣耳聋,脘痞不饥,噤口下痢。
17、地龙:味咸,性寒。归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18、炒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胃经。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风,破伤风,中风口咽,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19、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涩。
20、法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21、黄连:味苦,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22、中医学认为中风的病机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关系密切,病理因素为风火痰气瘀。主要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恢复期主要见于五证,包括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为常见证型。中风病(风痰阻络证)临床症状多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头晕目眩、耳聋健忘,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多因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淤互结,阻滞脉络所致,治法应以熄风通络,化痰开窍为主。《医学入门》云:“动于肝,多眩晕头风,眼目动昏涩,耳廓瘙痒,胁肋胀痛,左瘫右痪,麻木蜷跛奇证,名曰风痰”。
23、本发明由《妇人大全良方》中的神仙解语丹加减化裁而来,神仙解语丹的方药组成为:石菖蒲、远志、天麻、白僵蚕、白附子、全蝎、羌活、胆南星、木香。神仙解语丹对应病机为“心脾经受风,涎唾溢盛,致神内郁塞,心脉闭滞,暴不能言”,神仙解语丹专于化痰开窍,多用于中风不语,兼治半身不遂。当代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地理气候环境、以及多种药物治疗综合影响下,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病机,“肝阳上亢,脾虚不运,痰湿内生,痰瘀互结”。本发明在解语丹的基础上,去除了白附子、全蝎、羌活、胆南星、木香,增加了钩藤、地龙、苍术、半夏、黄连。加减化裁思路:本发明配伍了与天麻相须为用的钩藤,加强了熄风化痰通络的功效,去除有毒的全蝎、白附子,代之以无毒的地龙,地龙有清热平喘,通络利尿之功。去除解表化湿的羌活和行气止痛的木香,增加健脾化湿的苍术和燥湿化痰的法半夏,增强了针对湿邪中阻、痰蒙清窍的作用。同时,还增加了黄连,黄连清热燥湿,可清上焦之火,对心火亢盛、痰热内扰的效果更好,还可制约苍术和法半夏的辛温之性。
24、方解:本方以天麻为君取平肝熄风之用,臣药选取钩藤,佐药苍术可燥湿健脾,法半夏可燥湿化痰,白僵蚕擅长熄风化痰,远志和石菖蒲长于开窍,共为佐药起熄风化痰,化瘀开窍之效;使药地龙祛风活血通络,引药入络,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引药入心经。诸药共奏熄风通络,化痰开窍之功。
25、《内经》:“大者13味”。张仲景除两个丸药之外,基本没有超过13味的处方。经典方剂更是讲求精准辨证,准确配伍。缺血性中风属于难治性疾病,目前虽已有其他多个用于缺血性中风的中成药复方制剂,但普遍都是大复方,如“醒脑再造丸(36味)”、“中风回春胶囊(18味)”、“大活络丸(19味)”等,成分复杂,产品质量不易获得有效控制,本发明将药味精简至9味,且都是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用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均有详细记载,无毒副作用。本发明具有熄风通络,化痰开窍的功能,用于风痰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本发明采用喷雾干燥结合干法制粒的方法制作颗粒剂,在不降低疗效的条件下,服用量减少,服用方便,更符合现代社会对药物的基本要求。本发明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服用剂量少,依从性高等优点。动物实验研究表明本发明还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凋亡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