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人工瓣膜。
背景技术:
1、经皮肺动脉瓣置换术(ppvr)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植入到自体肺动脉瓣处,使得人工瓣膜代替已经失去功能的肺动脉瓣,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患者的肺动脉结构通常比较复杂。对于传统的人工瓣膜,当植入到体内之后,人工瓣膜因无法适用复杂的肺动脉结构而产生移位,从而影响人工瓣膜的锚定稳定性。更有甚者,当人工瓣膜因移位而掉入至右心室时,将导致患者产生猝死等生命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人工瓣膜的锚定稳定性。
2、一种人工瓣膜,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流出段,所述流出段流出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流出段流入端的直径,所述流出段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高流出波和矮流出波,在所述支架主体轴向上,所述高流出波的高度大于所述矮流出波的高度。
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矮流出波的高度与所述高流出波的高度之比为1/3至2/3。
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流出波和所述矮流出波沿所述流出段的周向交错排列。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安装段及流入段,所述安装段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流入段及所述流出段。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的直径沿轴向均匀设置,沿轴向从所述流入段指向所述流出段,所述流入段的直径先增大后减小,所述流出段的先增大后减小。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出段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流入段的最大直径,所述安装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流出段的最大直径,且小于所述流入段的最大直径。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主体轴向上,所述流入段和所述流出段的长度均小于所述安装段的长度。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长度为所述流入段长度的2至3.5倍;所述流出段长度为所述流入段长度的1至1.5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入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且由杆状体弯折围成的多个流入网格,所述安装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且由直杆围成的多个安装网格。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入网格和所述安装网格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菱形;在所述支架主体轴向上,所述流入网格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网格的长度;在所述支架主体周向上,所述流入网格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安装网格的最大宽度。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段的轴向上设置有1~3排所述安装网格。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所述流入网格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所述安装段和所述流出段部分被所述覆膜覆盖。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所述流出段,部分所述矮流出波记为覆膜矮波,所述覆膜矮波被所述覆膜覆盖;除所述覆膜矮波之外的剩余矮流出波记为裸露矮波,所述裸露矮波未被所述覆膜覆盖;所述覆膜矮波和所述裸露矮波沿所述流出段的周向交错排列。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单个所述覆膜矮波所围成的区域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流入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流入网格,所述安装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安装网格,所述安装网格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对于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网格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间隔区域与所述矮流出波所围成的区域在轴向上相邻设置且相互连通,与所述覆膜矮波对应的所述间隔区域记为覆膜间隔区域,所述覆膜间隔区域被所述覆膜覆盖;与所述裸露矮波对应的所述间隔区域记为裸露间隔区域,所述裸露间隔区域未被所述覆膜覆盖。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与所述覆膜连接并位于所述覆膜内的瓣叶,所述流入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流入网格,所述安装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安装网格,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网格之间形成交叉结构,所述交叉结构所在位置记为交叉位置,对于所述瓣叶与所述覆膜的连接位置,所述支架主体上存在一个所述交叉位置与所述连接位置对应,所述连接位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平面上的正投影和与之对应的所述交叉位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与所述连接位置对应的所述交叉位置处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直杆,对于与所述连接位置对应的所述交叉位置,两根所述直杆和连接所述直杆的所述矮流出波所围成的区域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显影件和第二显影件,所述第一显影件设置在所述流入段与所述安装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显影件设置在所述流出段与所述安装段的连接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显影件和所述第二显影件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周向上间隔一定距离。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与输送装置连接的连接键,所述连接键设置在所述流入段的近端,以通过所述主体支架轴线且相互垂直的第一纵截面和第二纵截面为参考,所述第一纵截面能够同时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纵截面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键和所述第一显影件。
21、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由于流出段流出端的直径大于流出段流入端的直径,且高流出波的高度大于矮流出波的高度,高流出波和矮流出波沿流出段的周向交错排列,高流出波主要起到锚定作用,矮流出波起到增加径向支撑力的作用,使得整个流出段稳定地卡置而锚点在体内,进一步提高支架主体和整个人工瓣膜在体内的锚定稳定性。
1.一种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流出段,所述流出段流出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流出段流入端的直径,所述流出段包括沿周向排列的多个高流出波和矮流出波,在所述支架主体轴向上,所述高流出波的高度大于所述矮流出波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矮流出波的高度与所述高流出波的高度之比为1/3至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流出波和所述矮流出波沿所述流出段的周向交错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主体还包括安装段及流入段,所述安装段的轴向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流入段及所述流出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的直径沿轴向均匀设置,沿轴向从所述流入段指向所述流出段,所述流入段的直径先增大后减小,所述流出段的直径先增大后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出段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流入段的最大直径,所述安装段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流出段的最大直径,且小于所述流入段的最大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主体轴向上,所述流入段和所述流出段的长度均小于所述安装段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长度为所述流入段长度的2至3.5倍;所述流出段长度为所述流入段长度的1至1.5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且由杆状体弯折围成的多个流入网格,所述安装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且由直杆围成的多个安装网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网格和所述安装网格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平面上的正投影均为菱形;在所述支架主体轴向上,所述流入网格的长度小于所述安装网格的长度;在所述支架主体周向上,所述流入网格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安装网格的最大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段的轴向上设置有1~3排所述安装网格。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盖在所述支架主体上的覆膜;所述流入网格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所述安装段和所述流出段部分被所述覆膜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流出段,部分所述矮流出波记为覆膜矮波,所述覆膜矮波被所述覆膜覆盖;除所述覆膜矮波之外的剩余矮流出波记为裸露矮波,所述裸露矮波未被所述覆膜覆盖;所述覆膜矮波和所述裸露矮波沿所述流出段的周向交错排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覆膜矮波所围成的区域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入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流入网格,所述安装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安装网格,所述安装网格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对于周向上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网格之间的间隔区域,所述间隔区域与所述矮流出波所围成的区域在轴向上相邻设置且相互连通,与所述覆膜矮波对应的所述间隔区域记为覆膜间隔区域,所述覆膜间隔区域被所述覆膜覆盖;与所述裸露矮波对应的所述间隔区域记为裸露间隔区域,所述裸露间隔区域未被所述覆膜覆盖。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覆膜连接并位于所述覆膜内的瓣叶,所述流入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流入网格,所述安装段包括至少一排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安装网格,周向相邻的两个所述安装网格之间形成交叉结构,所述交叉结构所在位置记为交叉位置,对于所述瓣叶与所述覆膜的连接位置,所述支架主体上存在一个所述交叉位置与所述连接位置对应,所述连接位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平面上的正投影和与之对应的所述交叉位置在所述支架主体的周向平面上的正投影存在重叠区域。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位置对应的所述交叉位置处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直杆,对于与所述连接位置对应的所述交叉位置,两根所述直杆和连接所述直杆的所述矮流出波所围成的区域全部被所述覆膜覆盖。
1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显影件和第二显影件,所述第一显影件设置在所述流入段与所述安装段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显影件设置在所述流出段与所述安装段的连接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显影件和所述第二显影件在所述主体支架的周向上间隔一定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人工瓣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输送装置连接的连接键,所述连接键设置在所述流入段的近端,以通过所述主体支架轴线且相互垂直的第一纵截面和第二纵截面为参考,所述第一纵截面能够同时通过位于所述第二纵截面同侧的两个所述连接键和所述第一显影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