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818285发布日期:2024-01-26 16:25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5置。


背景技术:

1、先天性心脏病,是指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或出生后本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等原因,导致心脏或胸腔内

2、大血管实体性结构或者功能意义上的异常,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房间隔0缺损、未能闭合的通道等等。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针对于未能闭合的通道,可以通过介入封堵的手术方式进行封堵闭合。

3、在临床上,介入封堵的手术采用封堵器进行封堵闭合治疗。封堵器已经在临床使用了二十余年,属于非常成熟的医疗器械。但由于封堵器相对

4、于人体是植入性异物,会有造成栓塞、引起心率失常等风险,使得患者需5要服用抗凝药物。另外,如果使用金属封堵器,还会使得重要的手术通路被阻挡。

5、即使目前出现了可降解的封堵器,使得手术通路不被阻挡,但可降解封堵器依旧属于植入物,在患者体内需要降解代谢,依旧可能会产生栓塞风险,而且它比普通金属封堵器更为昂贵。

6、0因此,对未能闭合的通道进行治疗,如何减少栓塞等并发症、避免在

7、患者体内植入异物,是目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封堵器对未能闭合的通道进行治疗,存在并发症发生风险高的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包括安装管和至少两个穿刺件;

3、所述安装管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捕捉部;

4、所述穿刺件为中空结构,各所述穿刺件的内部均可活动地设置有缝线;

5、所述捕捉部具有弹性,其中,当所述捕捉部伸出于至所述安装管之外,所述捕捉部处于展开状态;

6、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捕捉部具有用于供所述缝线穿过的网孔。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管和所述穿刺件均设置于一外管内;

8、所述外管内设置有第一腔室,所述安装管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

9、所述外管内还设置有多个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穿刺件一一对应,所述穿刺件可滑动地设置于对应的所述第二腔室内;

10、其中,多个所述第二腔室环绕于所述第一腔室。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腔室用于供所述穿刺件伸出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偏向远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

12、所述导向部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腔室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α,其中,0°≤α<90°;

13、相邻两个所述导向部的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β,其中,5°≤β<180°。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管用于供所述安装管伸出的一端设置有贴合端面;

15、在平行于所述贴合端面的投影方向上,所述贴合端面的投影与所述外管的中心轴之间存在夹角θ,其中,5°<θ≤90°。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壳体,所述外管伸入至所述壳体内部;

17、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驱使所述穿刺件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尾部设置有送线模块,所述送线模块用于驱使所述缝线在所述穿刺件内移动。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线模块包括压线组件和送线驱动机构;

20、所述压线组件与所述穿刺件一一对应,所述缝线被对应的所述压线组件所挤压,其中,所述送线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线组件以使得所述缝线移动。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线组件包括第一压线轮和第二压线轮,其中,所述缝线被挤压于所述第一压线轮与所述第二压线轮之间;

22、所述送线驱动机构包括转动钮,所述转动钮通过齿轮组与所述第一压线轮和所述第二压线轮传动连接。

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送线模块内部设置有支架和绕线盘,所述缝线卷绕于所述绕线盘;

24、所述绕线盘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绕线盘与所述支架紧配合。

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管内可滑动地设置有推杆,所述捕捉部固定于所述推杆的顶部。

26、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27、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包括安装管和至少两个穿刺件。在进行治疗时,将安装管的捕捉部穿过待封闭通道,并伸入至一侧;推动捕捉部使其伸出于安装管之外,其中,捕捉部展开;移动穿刺件,使得穿刺件从另一侧穿刺过待封闭通道周边的组织;驱使穿刺件内的缝线移动,使得缝线伸出穿刺件之外并伸出捕捉部,在这过程中,缝线穿过捕捉部上的网孔;保持住安装管,拉动捕捉部,使得捕捉部收回至安装管内,其中,在这过程中,穿设在网孔内的缝线在捕捉部的带动下,并一起被回收。

28、缝线穿过待封闭通道周边的组织后,再从待封闭通道被拉出,其中,将拉出的缝线打结紧固,便可以实现对待封闭通道的缝合。

29、该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能实现对远端组织的缝合,无需在体内植入异物,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缝合的方式适用于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组织开口,可以有效降低出现残余分流的情况。另外,缝合装置的主要耗材为缝线,缝线的造价非常低,能够有效降低治疗的成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管和至少两个穿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和所述穿刺件均设置于一外管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用于供所述穿刺件伸出的一端设置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偏向远离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用于供所述安装管伸出的一端设置有贴合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外管伸入至所述壳体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尾部设置有送线模块,所述送线模块用于驱使所述缝线在所述穿刺件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模块包括压线组件和送线驱动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线组件包括第一压线轮和第二压线轮,其中,所述缝线被挤压于所述第一压线轮与所述第二压线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线模块内部设置有支架和绕线盘,所述缝线卷绕于所述绕线盘;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管内可滑动地设置有推杆,所述捕捉部固定于所述推杆的顶部。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介入治疗的缝合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缝合装置包括安装管和至少两个穿刺件;所述安装管内可活动地设置有捕捉部;所述穿刺件为中空结构,各所述穿刺件的内部均可活动地设置有缝线;所述捕捉部具有弹性,其中,当所述捕捉部伸出于至所述安装管之外,所述捕捉部处于展开状态;处于展开状态的所述捕捉部具有用于供所述缝线穿过的网孔。该介入治疗缝合装置能实现对远端组织的缝合,无需在体内植入异物,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缝合的方式适用于不同形状及尺寸的组织开口,可以有效降低出现残余分流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康立标,魏新民,廖海燕,陈冠伦,郑镇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忧跳动医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