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3733557发布日期:2023-04-06 05:18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疾病风险评估,特别涉及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1、cmi值由于被广泛用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等级评审、高质量发展评价、医保drg/dip支付等,由于医保部门与卫健部门计算cmi值因分组的差异导致cmi值不一致,医院既要考虑卫健部门“绩效国考”成绩,cmi值影响医院的“面子”,还要考虑等级评审及高质量发展评价,cmi值影响到医院发展的“路子”,更要充分考虑医保drg/dip支付,cmi值影响到医院的“票子”,从而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由于cmi值计算因分组差异导致的不一致,让医院“左右为难”无所适从。

2、我国cmi值计算采取费用法,cmi值计算的基础是权重(rw),drg/dip相对权重(rw)是对每一个drg/dip依据其资源消耗程度所给予的权值,反映该drg/dip的资源消耗相对于其它疾病的程度,drg/dip权重是反映不同drg/dip组资源消耗程度的相对值,数值越高,反映该病组的资源消耗越高,反之则越低。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3、某drg权重=该drg中病例的例均费用/全部病例的例均费用

4、cmi=∑所有drg总权重数/全部病例数

5、从cmi值计算公式可以看出,主要依据是基于医疗费用,通过资源消耗多少作为评价病种疑难风险程度,不能完全真实反映病种疑难风险程度。病种医疗费用的高低,仅仅是病种资源消耗多少的一个指标,而且按照费用法计算的cmi也存在天然缺陷,例如医疗技术收费价格偏低、过度医技检查、药品耗材价格虚高等因素,主要是医院不能提供真实的病种成本资料,很难体现医疗服务价值。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单一按照费用计算的cmi值,来评价病种的疑难风险程度是不全面的,也很难让医院和医生认同度提升。

6、在国际上,cmi归属为医疗服务效率维度,主要用于评价医院及科室的资源消耗强度及复杂程度,一方面为政府医保支付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推动医院及科室优化结构效率、加强成本管理。在我国,由于历史客观原因,cmi属于医疗服务能力维度,反映收治疾病的疑难复杂程度及医疗服务整体技术难度。

7、鉴于cmi值被卫健委部门、医保部门、医院的高度重视,为了弥补纠正cmi值作为评价病种疑难风险程度和医疗服务能力的不足,参考国际上“疾病风险因子调整”理论,结合我国国情,发明“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可以与cmi值综合应用,作为评价病种疑难风险程度的重要补充,真正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能力。

2、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a.资料收集:

5、从绩效国考接口或医保结算清单接口中获取医院电子病案首页,从医院导出出院患者收费明细信息表;

6、b.筛选体现疾病疑难风险程度的因子:

7、从病案首页及his收费明细中,筛选体现病种风险评价因子;

8、c.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赋予不同分值:

9、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对每个因子赋值;

10、病种风险因子点数,采取回归分析法、专家访谈法与问卷调研法等确定;

11、d.核算每份病例的各因子的总得分:

12、按照疾病风险因子,通过映射对标每份病例,计算每份病例的风险因子总得分;

13、e.测算每份病例风险系数:

14、该病种风险系数=∑该病种风险因子点数/全部病种次均风险因子点数;

15、f.计算drg/dip综合风险系数:

16、该drg/dip风险系数=∑该drg/dip病种风险因子点数/全部drg/dip病种次均风险因子点数;

17、g.计算drg/dip风险指数:

18、drg/dip风险指数=(各drg/dip风险系数×各drg/dip病组(种)数量)/drg/dip全部病组(种)数。

19、进一步的,所述风险因子包括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会诊、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输血、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离院方式、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20、进一步的,所述风险评价因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输血、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护理级别天数、离院方式以及医疗费用情况。

21、进一步的,所述重症监护病房类型包括ccu、nicu、ecu、sicu、picu、ricu和icu(综合)。

22、进一步的,drg/dip付费金额调整=drg/dip清算金额×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用于修正调整drg/dip清算金额。

23、进一步的,cmi值调整=cmi值×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用于修正调整cmi值。

24、进一步的,drg/dip风险指数,与cmi值结合,可以用于学科及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2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6、1、适应drg\dip支付制度改革,弥补费用法标化rw作为付费的不足;

27、2、把风险系数纳入内部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医生风险意愿承担,不推诿患者;

28、3、有助于drg/dip病种成本核算,为多参数分配提供依据;

29、4、有助于对学科及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30、5、有助于弥补绩效国考cmi风险体现不足;

31、6、有助于弥补等级评审cmi作为医疗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2、7、有助于高质量发展cmi值评价指标的修正。



技术特征:

1.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因子包括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会诊、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输血、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离院方式、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险评价因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主要诊断、其他诊断、手术级别、麻醉方式、呼吸机使用时间、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输血、重症监护病房类型时间、护理级别天数、离院方式以及医疗费用情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症监护病房类型包括ccu、nicu、ecu、sicu、picu、ricu和icu(综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drg/dip付费金额调整=drg/dip清算金额×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用于修正调整drg/dip清算金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cmi值调整=cmi值×drg/dip风险指数,drg/dip风险指数,用于修正调整cmi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drg/dip风险指数,与cmi值结合,可以用于学科及医师医疗服务能力评价。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资料收集、筛选体现疾病疑难风险程度的因子、分析评价各因子风险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核算每份病例的各因子的总得分、测算每份病例风险系数、计算DRG/DIP综合风险系数和计算DRG/DIP风险指数。本发明的一种DRG\DIP疾病风险系数评价方法,弥补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中病种风险疑难程度体现不足,容易导致医生风险承担意愿不高,引发推诿高风险患者;对CMI费用法不足的具有较好的修正作用,符合医疗行业特征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永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誉方智数医疗(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