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4102140发布日期:2023-05-10 17:4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备领域或复合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创伤已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的第三大致死病因,而皮肤创伤作为创伤的重要分支,其有效治愈问题日益突出。敷料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一种用以治疗皮肤创伤的医用材料。传统使用的敷料主要包括纱布、绷带、水凝胶类敷料、泡沫类敷料等。敷料如果能为创伤部位提供一个无菌的环境将降低感染率,加快创伤的愈合。因此,具有抗菌功能的敷料受到了人们关注,并开发出了一些新型抗菌敷料,如复合银离子和天然有机抗菌剂等。但这些抗菌敷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重金属对人体有毒害作用,而其他抗菌剂不具广谱抗菌性等。

2、ε-聚赖氨酸是由细菌产生的一种含有25-30个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这种聚合物是通过赖氨酸残基的α-氨基和α-羧基形成的酞胺键连接而成,故称为ε-聚赖氨酸。聚赖氨酸具有强大的广谱抑菌性,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以及一些病原体均由抑制作用。

3、纤维素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占植物界碳含量的50%以上。棉花的纤维素含量大于90%,为天然的最纯纤维素来源。纤维素及其衍生化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纺织、造纸、化工、食品、生物和医学等诸多领域。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纤维素资源对开发新能源、发展新型材料和改善生态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4、当下的创伤治疗,多是在伤口直接贴合纱布材料或涂覆的药物,容易影响痂面形成,造成痂面增生或痂面扩大,并且使得伤口附件被刺激范围扩大,有较强且持续的不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植物药材浓缩提纯后,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过滤得到纤维素干浆;s2:采用高分子材料包埋消肿药物,获得缓释微球;s3:将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升温搅拌使纤维素在微球表面完成附着,获得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s4:在所述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中添加抑菌交联药物,静置分层获取纤维素包覆微球,将其混入药用溶液剂保存获得植物药物。

3、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植物药材选用红花、丹参、川芎、三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4、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高分子材料采用明胶或pla或plga。

5、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2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

6、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3中,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乙醇中混合,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质量比为1:7-10。

7、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步骤s4中抑菌交联药物选用ε-聚赖氨酸水溶液,静置时间不超过1h,使附着与微球表层的纤维素骨架部分连接,构成镂空网状结构。

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缓释微球以及放置所述缓释微球的乙醚溶液剂,所述缓释微球外壳外包覆高分子材料,所述缓释微球内部为消肿药物,所述高分子材料外表层附着有植物药材提纯的纤维素,相邻微球外的纤维素骨架部分连接,微球微观平铺状态下,为镂空网状膜料。

9、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缓释微球在所述溶液剂中质量体积比为:1:2-5。

10、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在伤口周围包覆液体吸收材料,且液体吸收材料与伤口位置不接触;b:将植物药物溶液涂覆至伤口位置及其周边位置,且溶液与液体吸收材料接触。

11、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伤口结痂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防护层,再从伤口周边位置起将植物药物涂覆残留的防护层剥离。

12、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发明通过三层结构的药物包覆微球溶液,能够对破损伤口及其周边起到消肿化瘀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伤口表面提供局部架空构造,配合纤维素的交联孔隙,从而确保了覆盖后的透气效果,减少细菌繁殖或增生现象,此外,在架空镂空构造的基础上,还通过微球缓释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吸收和分布及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14、(2)本发明采用中草药提取纤维素,使得药物涂用后的基质架构纤维素能够起到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能够与缓释微球释放的药物相配合,从而提供长效稳定的活血化瘀功效,通过脱胶处理的纤维素与高分子材料球外壳附着后,能够起到在伤口表面的表层防护作用,一方面纤维素作为基质结构对保护层起到了支撑且透气的作用,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球外壳在缓慢释放药物,且逐步脱水后破裂,在纤维素之间的孔隙中起到填补作用,在早期起到填补防护作用,随其被吸收,孔隙逐渐恢复至原有孔隙尺寸,在后期也不影响透气恢复。

15、(3)本发明在使用时,优选的在伤口周边铺设液体吸收材料,且涂覆的药物溶液覆盖液体吸收材料内部的全部位置,且与液体吸附材料接触,使得在伤口周边的缓释微球先行破裂,以及在伤口周边对应的更为干燥的纤维素与肤质先行接触贴合,从而从周边起起到支撑作用,提供了药物涂覆层的架空基础,随着内部伤口位置的缓释干燥,纤维素结构自外而内逐步定型,从而形成局部架空的镂空构造,避免过度贴合影响伤口结痂恢复。



技术特征:

1.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药材选用红花、丹参、川芎、三七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高分子材料采用明胶或pla或plg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乙醇中混合,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质量比为1:7-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抑菌交联药物选用ε-聚赖氨酸水溶液,静置时间不超过1h,使附着与微球表层的纤维素骨架部分连接,构成镂空网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产出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缓释微球以及放置所述缓释微球的乙醚溶液剂,所述缓释微球外壳外包覆高分子材料,所述缓释微球内部为消肿药物,所述高分子材料外表层附着有植物药材提纯的纤维素,相邻微球外的纤维素骨架部分连接,微球微观平铺状态下,为镂空网状膜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释微球在所述溶液剂中质量体积比为1:2-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伤口结痂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防护层,再从伤口周边位置起将植物药物涂覆残留的防护层剥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肿化瘀的植物药物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植物药材浓缩提纯后,通过脱胶剂分离纤维素,过滤得到纤维素干浆;采用高分子材料包埋消肿药物,获得缓释微球;将纤维素干浆与缓释微球在有机溶剂中混合,升温搅拌使纤维素在微球表面完成附着,获得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在所述纤维素包覆微球溶液中添加抑菌交联药物,静置分层获取纤维素包覆微球,将其混入药用溶液剂保存获得植物药物,本发明能够对破损伤口及其周边起到消肿化瘀的作用,并且能够在伤口表面提供局部架空构造,配合纤维素的交联孔隙,确保覆盖后的透气效果,减少细菌繁殖或增生现象,还通过微球缓释药物,使药物缓慢释放,保持血药浓度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彭万喜,陈香萌,张党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