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71524发布日期:2022-10-29 01:42阅读:42来源:国知局
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足跟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


背景技术:

2.调查显示足跟部压疮占所有压疮病例的1/5至1/4,其具体原因是人体的足跟部向后突出,卧床时受力较大,床垫不合适时受力更大,跟骨表面的软组织较少,缺少缓冲,极易发生溃疡和疼痛。患者在床上移动时会因为剪切力和摩擦力增加压疮发生的风险。老年患者跟部毛细血管和软组织减少,血流供应变差,均增加了压疮发生的风险。总之,由于足跟部独特的解剖结构,又位于身体远端,当患者有心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时,常常易发生压疮。
3.目前科室的解决办法是用枕头垫高跟部,而这样的方式不能解决此类问题,实际中足部还是会以足跟为受力点左右晃动,足部依旧受压,有的躁动患者还会踢开枕头垫,部分患者还需要约束双腿之间间距,满足特定位置制动时间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能够减少足跟处受力产生压疮,也解决足部左右晃动,通过限位底座约束两个足部间的距离。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防压疮组件由脚踝圈和限位底座组成,所述脚踝圈的一端呈c形的圈体,另外一端呈扩大口,脚踝圈的内侧设有一对凹槽,凹槽分别对应足部的内踝与外踝,所述脚踝圈下方设有插头;所述限位底座上设有一对插槽,脚踝圈通过插头插入插槽内,所述限位底座采用两个活动座构成,所述活动座之间通过插接方式改变一对插槽的间距。
7.进一步的,脚踝圈采用海绵材料,根据足表面结构,扩大口的上方设有扩大边,对应肌腱结构,脚踝圈的底部设有凸起部。
8.进一步的,左活动座设有插入腔,所述插入腔上方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上设有紧固件,右活动座伸出插件,所述插件上设有圆孔槽。
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底座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厚度为2-3cm。
10.进一步的,所述脚踝圈上设有透气孔。
11.进一步的,所述脚踝圈的内圈设有凝胶层。
12.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13.本实用新型采用组件结构,能够解决足跟处受力产生压疮的问题,同时足部处于稳定的状态,不会左右晃动,脚踝圈内的凝胶层可以进一步减轻脚踝圈对皮肤的摩擦。
14.本实用新型采用c形结构的脚踝圈,方便脚踝置入脚踝圈内,同时脚踝圈的扩大部与凸起部均与足部的脚面和跟腱结构相吻合,舒适性更好,足部的内外踝恰好置入一对凹槽内,贴合性更好,这样保证足部各个部分均与脚踝圈接触,解决只有足部受压疮的问题。
15.限位底座通过两个活动座对接,改变一对插槽的间距,这样就可以满足两个腿之间的距离,满足患者足部需要的特定姿势与间距。
附图说明
16.图1是脚踝圈侧面图。
17.图2是脚踝圈剖面图。
18.图3是限位底座俯视图。
19.图4是组合式限位底座俯视图。
20.图5是插入腔结构图。
21.图6是活动座对接关系图。
22.图7是使用状态图。
23.图8是脚踝圈实施例结构图。
24.图中:
25.图中:1、脚踝圈;2、插头;3、凹槽;4、扩大边;5、凸起部;6、限位底座;7、插槽,8、滑动槽,9、圆孔槽,10、圆孔槽,11、插件,12、插入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27.如图1-7所示,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防压疮组件由脚踝圈1和限位底座6组成,所述脚踝圈1的一端呈c形的圈体,另外一端呈扩大口,脚踝圈1的内侧设有一对凹槽3,凹槽3分别对应足部的内踝与外踝,所述脚踝圈1下方设有插头2;所述限位底座6上设有一对插槽7,脚踝圈1通过插头2插入插槽7内,所述限位底座6采用两个活动座构成,所述活动座之间通过插接方式改变一对插槽7的间距。脚踝圈1采用海绵材料,根据足表面结构,扩大口的上方设有扩大边4,对应肌腱结构,脚踝圈1的底部设有凸起部5。左活动座设有插入腔12,所述插入腔12上方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上设有紧固件9,右活动座伸出插件11,所述插件11上设有圆孔槽10。所述限位底座6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厚度为2-3cm。所述脚踝圈1上设有透气孔。所述脚踝圈1的内圈设有凝胶层。
28.制作方式:
29.通过一块海绵,通过裁剪和修正,最终制成的结构如图1和2所示,脚踝圈1与插头均采用海绵一体成型,有图2展示的剖面结构,这样结构能够与患者的足部、踝部吻合,其中海绵内侧设有一对凹槽3,一对凹槽通过工具挖出半球凹槽即可,海绵形状确定后,在海绵的表面套上保护套,脚踝圈1的内圈贴附一层凝胶层。
30.图3所示,限位底座6可以采用一个块塑料板制成,塑料板上方设两个插槽7;为了考虑到部分患者需要保持两腿、脚之间距离问题,限位底座6采用两块活动座构成,其中一个活动座侧边设有插入腔12入口,插入腔12上方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上设有紧固件9,对应的另外一个活动座的一端延伸出插件11,插件11上方设有圆孔槽10,可调整距离的限位底座6使用方式是将带有插件11的活动座插入另外一个活动座的插入腔12内,并通过紧固件旋拧进带有螺纹的圆孔槽10内,进而实现限位固定。
31.具体使用方式:
32.患者平躺在床上,将本实用新型的脚踝圈1置于足部下方,脚踝通过敞口的c形的圈体置入到脚踝圈1内,此时,脚踝的内外踝恰好卡入一对凹槽3内,足部表面与扩大口完美吻合,跟腱与凸起部5吻合,将限位底座6置于脚踝圈1下方,脚踝圈1通过插头2插入限位底座6的插槽7内,这样即可实现很好的固定足部,也解决足部压疮的问题,这样足部的受力平均到整个跟腱附近,也不会对跟腱产生压疮。
33.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插头2不会变形,可以在插头周围包裹一层塑料片。
34.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
35.有的患者需要岔开腿,保持腿间间距,可以通过两个活动座对插结构,改变两个插槽7的距离,这样就可以完成改变双腿和双足之间的间距,实现制动的时间要求。
36.插件插入插入腔内,通过螺栓结构的紧固件旋入螺纹结构的圆孔槽10内实现紧固,防止两个活动座分离或连接不稳定。
37.图8所示,为了使得脚踝圈更好与患者小腿吻合,脚踝圈的前端下方设计成坡体形式,能够与患者小腿肚结构相适应,舒适感更好。
38.以上所述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防压疮组件由脚踝圈(1)和限位底座(6)组成,所述脚踝圈(1)的一端呈c形的圈体,另外一端呈扩大口,脚踝圈(1)的内侧设有一对凹槽(3),凹槽(3)分别对应足部的内踝与外踝,所述脚踝圈(1)下方设有插头(2);所述限位底座(6)上设有一对插槽(7),脚踝圈(1)通过插头(2)插入插槽(7)内,所述限位底座(6)采用两个活动座构成,所述活动座之间通过插接方式改变一对插槽(7)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脚踝圈(1)采用海绵材料,根据足表面结构,扩大口的上方设有扩大边(4),对应肌腱结构,脚踝圈(1)的底部设有凸起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左活动座设有插入腔(12),所述插入腔(12)上方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上设有紧固件(9),右活动座伸出插件(11),所述插件(11)上设有圆孔槽(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底座(6)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其厚度为2-3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圈(1)上设有透气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踝圈(1)的内圈设有凝胶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其特征在于:脚踝圈的前端形状与患者小腿结构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足跟防压疮组件,防压疮组件由脚踝圈和限位底座组成,所述脚踝圈的一端呈C形的圈体,另外一端呈扩大口,脚踝圈的内侧设有一对凹槽,凹槽分别对应足部的内踝与外踝,所述脚踝圈下方设有插头;所述限位底座上设有一对插槽,脚踝圈通过插头插入插槽内,所述限位底座采用两个活动座构成,所述活动座之间通过插接方式改变一对插槽的间距;本实用新型采用C形结构的脚踝圈,方便脚踝置入脚踝圈内,同时脚踝圈的扩大部与凸起部均与足部的脚面和跟腱结构相吻合,舒适性更好,足部的内外踝恰好置入一对凹槽内,贴合性更好,这样保证足部各个部分均与脚踝圈接触,解决只有足部受压疮的问题。足部受压疮的问题。足部受压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玲 李健斌 白丽晓 寇娟 李佳怡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3.01
技术公布日:2022/10/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