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
背景技术: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可重复性强等优点。在处理胆总管巨大结石时,多采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或者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的方式。由于乳头切开或大球囊扩张撕裂,乳头创面较大,容易发生肠胆反流,引起反流性胆管炎、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
3.为了降低乳头括约肌过度损伤所致上述并发症,在取净胆总管结石后,常使用组织夹夹闭切开的乳头,进而缩小切口,降低肠胆反流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但是临床十二指肠乳头切口闭合操作难度较大,乳头修复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如下:(1)十二指肠乳头位置差异较大,憩室旁乳头修复难度较大;(2)十二指肠乳头随着患者的呼吸及膈肌的上下移动而摆动,夹闭的部位难以固定;(3)十二指肠乳头切口两侧乳头括约肌厚薄不均,难以在距离切缘相同的位置闭合切口;(4)仅有少部分十二指肠乳头呈隆起形,对于扁平的十二指肠乳头,夹闭过多组织容易损伤胰管括约肌,导致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夹闭过少则组织夹容易脱落,导致乳头切口修复的失败。
技术实现要素:4.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闭合部、连接部、手柄和导丝通过管,从而使修复夹与十二指肠乳头同步运动,降低修复夹闭合的难度,牵拉时呈直线,且两侧对合整齐,修复夹夹闭更为精准,大大增加了十二指肠乳头修复的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5.一种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包括:闭合部、连接部、手柄和导丝通过管,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闭合部和手柄相连,闭合部的头端设置有夹子,用于夹闭十二指肠乳头切口;
6.连接部的内部设有钢丝,钢丝的头端连接闭合部的夹子,钢丝的尾端连接钢丝拉紧结构,钢丝拉紧结构连接在手柄上,通过钢丝拉紧结构向尾端方向拉动钢丝,从而使夹子闭合;
7.导丝通过管固定在连接部上,内部设有通道,导丝置于并穿过导丝通过管。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为单通道金属管,内部设有单通道,钢丝置于单通道内。
9.进一步地,所述导丝通过管与连接部的外壁相连,靠近闭合部。
10.进一步地,所述修复夹的总长为165-270cm。
11.进一步地,所述闭合部的张口直径为8-15mm。
12.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外径为7-8.5fr。
13.进一步地,所述导丝通过管内的通道直径为1mm。
14.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前端管体设有导丝通道管,修复夹与
十二指肠乳头可同步运动,降低修复夹闭合的难度。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在十二指肠镜抬钳器的作用下,通过导丝使乳头括约肌开口上移,使不规则的十二指肠乳头切口,牵拉呈直线,且两侧对合整齐,修复夹夹闭更为精准,大大增加了十二指肠乳头修复的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17.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使用修复夹的医疗等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十二指肠乳头切缘的位置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夹闭十二指肠乳头切缘的示意图。
22.图中:1、闭合部;2、连接部;3、手柄;4、导丝通过管;5、钢丝;6、十二指肠乳头;7、切缘;8、导丝。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包括:闭合部1、连接部2、手柄3和导丝通过管4,连接部2的两侧分别与闭合部1和手柄3相连,闭合部1的头端设置有夹子,用于夹闭十二指肠乳头6切口;连接部2的内部设有钢丝5,钢丝5的头端连接闭合部1的夹子,钢丝5的尾端连接钢丝拉紧结构,钢丝拉紧结构连接在手柄3上,通过钢丝拉紧结构向尾端方向拉动钢丝5,从而使夹子闭合;导丝通过管4固定在连接部2上,内部设有通道,导丝8置于并穿过导丝通过管4。
2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2为单通道金属管,内部设有单通道,钢丝5置于单通道内。
2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丝通过管4与连接部2的外壁相连,靠近闭合部1。
2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修复夹的总长为165-270cm。
2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闭合部1的张口直径为8-15mm。
2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2的外径为7-8.5fr。
3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丝通过管4内的通道直径为1mm。
31.本实用新型在导丝的引导下经十二指肠镜钳道置入到十二指肠腔内,上抬十二指肠镜抬钳器使修复夹上移,同步上移的导丝可使十二指肠乳头切口根部上移,十二指肠乳
头切口在导丝的牵拉作用下被拉长,两侧切缘7相互靠近,在此基础上更容易夹闭十二指肠乳头切口两侧的组织,更容易控制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夹闭的深度,夹闭的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对合也更整齐。
32.需要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在胆管内留置斑马导丝,导丝经本实用新型的导丝通过管置入,在导丝引导下将组织夹置入到十二指肠腔内,上抬十二指肠镜抬钳器及导丝,十二指肠乳头切口被抬高、拉长,且两侧切缘相互靠近,由不规则环形变为直线形。选择适宜的位置,由远到近,从切口根部开始,逐步夹闭十二指肠乳头切口。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包括:闭合部(1)、连接部(2)、手柄(3)和导丝通过管(4),连接部(2)的两侧分别与闭合部(1)和手柄(3)相连,闭合部(1)的头端设置有夹子,用于夹闭十二指肠乳头切口;连接部(2)的内部设有钢丝(5),钢丝(5)的头端连接闭合部(1)的夹子,钢丝(5)的尾端连接钢丝拉紧结构,钢丝拉紧结构连接在手柄(3)上,通过钢丝拉紧结构向尾端方向拉动钢丝(5),从而使夹子闭合;导丝通过管(4)固定在连接部(2)上,内部设有通道,导丝(8)置于并穿过导丝通过管(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为单通道金属管,内部设有单通道,钢丝(5)置于单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通过管(4)与连接部(2)的外壁相连,靠近闭合部(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修复夹的总长为165-27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闭合部(1)的张口直径为8-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的外径为7-8.5fr。7.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通过管(4)内的通道直径为1mm。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十二指肠乳头修复夹,包括:闭合部、连接部、手柄和导丝通过管,连接部的两侧分别与闭合部和手柄相连,闭合部的头端设置有夹子,用于夹闭十二指肠乳头切口;连接部的内部设有钢丝,钢丝的头端连接闭合部的夹子,钢丝的尾端连接钢丝拉紧结构,钢丝拉紧结构连接在手柄上,通过钢丝拉紧结构向尾端方向拉动钢丝,从而使夹子闭合;导丝通过管固定在连接部上,内部设有通道,导丝置于并穿过导丝通过管。本实用新型修复夹与十二指肠乳头可同步运动,降低修复夹闭合的难度;修复夹夹闭更为精准,大大增加了十二指肠乳头修复的成功率,同时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同时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同时降低术后胰腺炎发生率。
技术研发人员:张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3.15
技术公布日:20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