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

文档序号:32667790发布日期:2022-12-24 01:31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


背景技术:

2.临床中体外碎石后常以物理方式辅助促进碎石排出,常用物理排石床辅助患者排石。但物理排石床的体积大、不便移动,排石床上的副振硬板难以贴合患者的背部和下腹部,特别是伴有腰椎疾病或肥胖的患者,且主振子需要技术员手持,使用不便。
3.中国专利cn106063757a公开了一种泌尿系结石排石腰带,包括带状腰腹带和振动盒,患者佩戴在腰上进行排石。排石腰带虽便于移动,但振动排石效率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针对全腹部的佩戴式排石振动装置,通过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的针对性设计提高振动效果。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包括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上腹部振动装置包括若干个振动带1,上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一束缚带3固定在患者上腹部;下腹部振动装置包括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1,下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二束缚带4固定在患者下腹部;振动带1之间可伸缩连接,振动带1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2。
7.优选的,每个振动带1包括一个控制单元,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分别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各控制单元。
8.优选的,所述上腹部振动装置包括4个以上纵向排列的振动带1,每个振动带1上纵向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2。
9.优选的,上腹部振动装置中,第一束缚带3与边缘的振动带1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下腹部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顶端的第三束缚带5,第三束缚带5上设置有振动模块2。
11.优选的,所述振动模块2选自方形振动模块和/或圆形振动模块。
12.优选的,下腹部振动装置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1上,振动模块2呈倒梯形分布。
13.优选的,所述振动带1之间连接有若干个伸缩带6;
14.优选的,所述伸缩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卡扣7。
15.优选的,所述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分别设置有可充电电池。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排石装置依据上腹部和下腹部的结构设计,最大化覆盖全尿路,使振动带环绕式紧密贴合不同体型患者患区,提高人群排石效果;
18.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排石装置为佩戴式,可用于急诊急性肾绞痛患者配合输液使用,单纯振动也可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19.3、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振动带设置有控制单元,可分区域调节振动频率,在排石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
附图说明
20.图1为上腹部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下腹部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其中,1为振动带,2为振动模块,3为第一束缚带,4为第二束缚带,5为第三束缚带,6为伸缩带,7为长度调节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4.本实用新型所称的“左右”“横向”“纵向”均是以振动排石装置使用时的相对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顶部”“底部”是指振动排石装置使用时的相对位置。
2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包括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上腹部振动装置主要针对双肾及输尿管上段固定在肋骨至盆骨之间,下腹部装置主要主要针对输尿管中段、下段及膀胱等固定在盆骨及以下部分,上、下腹部振动装置互相配合以提高物理振动排石效果。
2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上腹部振动装置包括若干个振动带1,振动带1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2,振动带1之间通过伸缩带6连接,边缘的振动带上连接有若干个第一束缚带3,上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一束缚带3固定在患者上腹部。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上腹部振动装置的振动带为纵向排列,振动带的数量不少于4个,4个以上纵向排列的振动带尽可能覆盖输尿管走向能够达到最有效排石效果。
2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下腹部装置为了适应盆骨等部位形状包括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1,每个振动带1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2,振动带1之间通过伸缩带6连接,通过第二束缚带4固定在下腹部。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下腹部振动装置还包括带有若干个振动模块的第三束缚带5,第二束缚带4和第三束缚带5共同配合将下腹部振动装置固定在患者下腹部;优选的,带有振动模块的第三束缚带5设置在下腹部振动装置顶部、第二束缚带4设置在下腹部振动装置底部;在一些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束缚带5还包括控制单元,并可被下腹部振动装置的控制器控制。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下腹部振动装置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1上,振动模块2呈倒梯形分布以适应盆骨和下腹部位置。
2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中,每个振动带1上都设置有一个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可单独控制该振动带的振动开关、振动频率、振动模式、振动时间等参数,控制单元也可以对每个振动模块2单独设置;上腹部装置/下腹部装置分别设置有可控制各个控制单元的控制器,从而实现分区振动,可以针对局部加大或减小振动,满足治疗需要的同时提高患者舒适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腹部装置和下腹部装置还分别设置有可充电电池;优选的,可充电电池集成在控制器处。
29.在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模块2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或方形,如图2所示,下腹部装置中
可以采用圆形振动模块和方形振动模块组合排列的方式是根据人体下腹部解剖结构以优化振动带的灵活性尽可能提高对下尿路走向的精准定位。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伸缩带6通常为弹性材料,以适应不同体型患者的需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伸缩带6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卡扣7,通过长度调节卡扣7增大伸缩带长度调节范围,可适应肥胖、消瘦等不同体型的患者。
30.本实用新型所述振动排石装置在使用时,将上腹部振动装置的振动带贴近患者上腹,以第一束缚带固定位置;将下腹部振动装置的振动带贴近患者下腹,以第二束缚带(和第三束缚带)固定位置。固定后开启振动带,振动带上的振动模块开始振动。使用时可根据患者提醒调整振动带之间的间距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上腹部振动装置包括若干个振动带,上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一束缚带固定在患者上腹部;下腹部振动装置包括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下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二束缚带固定在患者下腹部;振动带之间可伸缩连接,振动带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振动带包括一个控制单元,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分别设置有控制器,控制器可控制各控制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腹部振动装置包括4个以上纵向排列的振动带,每个振动带上纵向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腹部振动装置中,第一束缚带与边缘的振动带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腹部振动装置还包括设置在顶端的第三束缚带,第三束缚带上设置有振动模块。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模块选自方形振动模块和/或圆形振动模块。7.根据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下腹部振动装置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上,振动模块呈倒梯形分布。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带之间连接有若干个伸缩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带上设置有长度调节卡扣。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排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分别设置有可充电电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佩戴式全腹部振动排石装置,包括上腹部振动装置和下腹部振动装置;上腹部振动装置包括若干个振动带,上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一束缚带固定在患者上腹部;下腹部振动装置包括左右分置的两个振动带,下腹部振动装置可通过第二束缚带固定在患者下腹部;振动带之间可伸缩连接,振动带上设置有若干个振动模块。本实用新型所述振动排石装置覆盖面广且适宜不同体型患者使用,针对性强排石效率高,可分区振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可分区振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可分区振动提高患者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云 郭剑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20
技术公布日:2022/12/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