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波消融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89183发布日期:2023-10-11 11:4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波消融针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微波消融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微波消融针。


背景技术:

1、微波消融治疗已成为治疗肝癌、肾癌、甲状腺等软组织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微波消融是利用天线辐射微波,微波使组织中的离子、极性水分子旋转振动、相互摩擦而产生热效应,使得组织凝固、脱水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在马文静等人发表的肝癌微波消融研究进展(马文静,郭双双,张立成,任守雷,朱鹏飞.肝癌微波消融研究进展[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2.02.032:158-160)的微波消融简介部分提到“微波消融治疗就是通过影像技术的引导,将植入式微波天线插入到肿瘤中心在短时间内产生局部60~100℃的高温,癌细胞的热耐受能力差,42℃ 以上就能杀死,54℃( 3min) 或60℃( 即刻) 便可使肿瘤组织发生不可逆凝固性坏死,即通过对生物组织的内源性加热使肿瘤原位灭活或局部根除。”;且马云雷的博士论文《温控微波对hela和mg-63细胞灭活效应的研究及灭活检测方法的评估和机理初探》(马云雷.温控微波对hela和mg-63细胞灭活效应的研究及灭活检测方法的评估和机理初探[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2.)的第16-17页的2.2高温热消融部分的内容提到:“高温热消融(hyperthermic ablation)是将工作电极或探针插入至肿瘤内部,然后诱导探头周围产生高温(>50℃),从而对肿瘤组织进行加热的消融技术。一般情况下,因细胞具有一定的自我平衡机制,使其能够适应周围环境温度的轻度升高,一般可耐受40℃的环境温度。随着温度升高至42℃-45℃的范围内,细胞损伤开始加重,然而随着高温作用时间的延长,此时仍能观察到细胞功能的存在及肿瘤组织的生长,但受加热的细胞及组织对其它机制,如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造成损伤的敏感性却明显增加。当细胞加热至46℃并持续60分钟后,细胞将会发生不可逆损伤,且随着温度的继续上升,发生这种不可逆损伤所需要的时间将大大减少。对于肿瘤的高温治疗,近年大量研究都集中于相对较低温度的促肿瘤细胞凋亡上,而更高温度的高温消融治疗上,系统性研究尚较少且并无确切标准。jordan等采用对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进行43-47℃的热消融,发现在此温度范围内,消融治疗可以达到对肿瘤组织的破坏和抑制,且随温度升高,大鼠生存时间逐渐延长。heisterkamp等采用水浴方式对肠腺癌细胞进行40-80℃加热,认为50-60℃小于3分钟即可到达肿瘤组织的细胞灭活。hilger等采用水浴对人胰腺癌细胞进行4分钟45-90℃的加热后认为高温消融闽值在55-60℃之间,其动物试验局部肿瘤的消融闽值也是55-60℃。goldberg等使用射频消融的方法验证局部组织加热至50℃左右并持续5分钟就能诱导产生组织凝固,并且该研究结果已经成为一种标准的热消融术的治疗终点,被广泛地用于指导实验研究及临床治疗。尽管之前的段落中已经阐述了理论的温度分布结构。但某一温度闽值可能仅能够作为一种一般的指导指标,因为细胞发生死亡的准确的温度值是由多因素影响的,并且具有组织特异性。有研究报道使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被加热组织,测量消融区域边缘的最大温度,即临界温度(cr1t1ca1 temperature,对于正常组织而言,为30-77℃,然而对于肿瘤组织而言,其临界温度则为41-64℃,二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受热组织而言,诱导至细胞死亡所需的热量也有较大差异。”。综上能够说明,在一些病症上,微波消融针能够在微波消融温度不超过60℃的情况下实现微波笑容效果。

3、现有的微波消融针一般包裹手柄、外管和冷却管构成的金属针管、线缆、针头以及降温介质,由于采用冷却液在针管内流动降温,使得手柄部分结构复杂,需要设计分体焊接的过线管,在手柄部分的针管端设置冷却液的出入口;另外,虽然采用降温介质对针管进行降温,但由于金属制的针管导热率高,故插在人体中的针管局部仍会在一定时间内达到60℃左右,灼伤人体正常组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使用安全性的微波消融针。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3、一种微波消融针,包括针头、针管、手柄、过线管和线缆,其特征在于:该针头安装在针管的前端,且针管采用导热率不超过50.2×10-4j/(cm•s•℃)的材质制成;所述的微波消融针还包括测温元件,该测温元件的测温触点穿过过线管和针管与针头直接相连;所述的测温元件采用热电偶。

4、所述的热电偶焊接在过线管内。

5、所述针管的后端安装在手柄内设置的过线管的前端,线缆从过线管的尾端穿入过线管和针管与针头相连接。

6、所述的过线管为同一材质的整体管。

7、所述针管的前端与针头之间安装有隔热套管,该隔热套管的熔点不低于400℃。

8、所述的隔热套管采用导热率不超过50.2×10-4j/(cm•s•℃)的材质制成。

9、所述的隔热套管采用导热率为12.5~50.2×10-4j/(cm•s•℃)的塑料制成。

10、所述的针管采用导热率为12.5~50.2×10-4j/(cm•s•℃)的塑料制成。

11、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热电偶作为测温元件,使得针头的工作温度能够精确控制在60℃以内;通过采用导热率低的材质制成针管,使得微波消融针工作时,无需水冷且针管的温度不超过45℃,从而不会灼伤人体正常组织;且省略了冷却机构,从而简化了微波消融针的整个结构,降低造价且提高了微波消融针使用的安全性。

13、本实用新型由于省略了冷却机构,从而避免采用分体式焊接的过线管,一体式结构的过线管能够简化组装步骤、降低组装难度,且用于连接的线缆从微波消融针的过线管尾端接入,构成一直线型结构的微波消融针。

14、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测温元件直接测量针头的温度,区别于现有市场上测试过线管的温度,使得测温结果更加准确直接。



技术特征:

1.一种微波消融针,包括针头(1)、针管(3)、手柄(4)、过线管(5)和线缆(6),其特征在于:该针头(1)安装在针管(3)的前端,且针管(3)采用导热率不超过50.2×10-4j/(cm·s·℃)的材质制成;所述的微波消融针还包括测温元件(7),该测温元件(7)的测温触点穿过过线管(5)和针管(3)与针头(1)直接相连;所述的测温元件(7)采用热电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电偶焊接在过线管(5)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3)的后端安装在手柄(4)内设置的过线管(5)的前端,线缆(6)从过线管(5)的尾端穿入过线管(5)和针管(3)与针头(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线管(5)为同一材质的整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3)的前端与针头(1)之间安装有隔热套管(2),该隔热套管(2)的熔点不低于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套管(2)采用导热率不超过50.2×10-4j/(cm·s·℃)的材质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套管(2)采用导热率为12.5~50.2×10-4j/(cm·s·℃)的塑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波消融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管(3)采用导热率为12.5~50.2×10-4j/(cm·s·℃)的塑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波消融针,包括针头(1)、针管(3)、手柄(4)、过线管(5)和线缆(6),该针头(1)安装在针管(3)的前端,且针管(3)采用导热率不超过50.2×10<supgt;‑4</supgt;J/(cm·s·℃)的材质制成;所述的微波消融针还包括测温元件(7),该测温元件(7)的测温触点穿过过线管(5)和针管(3)与针头(1)直接相连;所述的测温元件(7)采用热电偶。本技术通过热电偶使得针头的工作温度能够精确控制在60℃以内;通过采用导热率低的材质制成针管,使得微波消融针工作时的针管温度不超过45℃,从而不会灼伤人体正常组织;省略了冷却机构,简化了微波消融针的整个结构、降低造价且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鸿雁,黄庆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卡艾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