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隧道器

文档序号:32074061发布日期:2022-11-05 03:58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医用隧道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医用隧道器。


背景技术:

2.血管旁路术是外周血管疾病血管重建的经典术式,术中在解剖结构外建立血管通路,以期改善闭塞段远端脏器血供,建立解剖外旁路需建立软组织内隧道,位置、形态变化繁多,且长段隧道具有出血风险,轻则局部瘀斑,重则局部血肿、失血性休克,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目前人工血管旁路依托隧道器引导隧道成形,但是现有隧道器的尺寸固定,扩张过程较为锐利,钝性损伤较大,而人体形态、组织厚度差别大,不能适应,传统建立隧道过程,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如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医用隧道器,该医用隧道器具有结构简单,便于扩张已建立的医用隧道尺寸的优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隧道器,该医用隧道器包括:
5.锥形头;
6.外鞘管,和锥形头的尾端可拆卸连接;
7.导引管,设置在外鞘管的内部,导引管的一端和锥形头的尾端连接,导引管的另一端和扩充介质源连接;
8.弹性扩张气囊,弹性扩张气囊包覆在导引管的外侧并和导引管之间形成有扩张空间,导引管上设有和扩张空间连通的扩张介质导入结构。
9.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周壁中设有支撑体。
1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体为螺旋状的金属丝。
1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鞘管为硅橡胶材料。
12.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外周壁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1.6。
13.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锥形头的外侧设有止血球囊。
1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外周壁上设有止血涂层。
15.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外鞘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刻度条。
16.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入结构为设置在导引管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孔。
17.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导入结构为设置在导引管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凹槽。
1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锥形头、外鞘管、导引管和弹性扩张气囊,锥形头用于建立皮下隧道提供隧道入口;外鞘管和锥形头的尾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在基于隧道入口继续游离开人体软组织以建立完整的医用隧道;导引管位于在外鞘管的内部并和扩充介质源连接,用于输送扩张介质;弹性扩张气囊包覆在导引管的外侧并和导引管之间形成有扩张
空间,扩张介质经有导引管上的导入结构进入扩张空间,使得扩张空间变大的同时对医用隧道进行了相应的扩张,结构简单且有利于扩张已建立的医用隧道尺寸。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种类型医用隧道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种类型医用隧道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医用隧道器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锥形头
ꢀꢀꢀꢀꢀꢀꢀꢀꢀꢀꢀꢀꢀꢀꢀꢀꢀ2ꢀꢀꢀꢀꢀꢀꢀꢀꢀꢀꢀ
外鞘管
[0024]
201
ꢀꢀꢀꢀꢀꢀꢀꢀ
支撑体
ꢀꢀꢀꢀꢀꢀꢀꢀꢀꢀꢀꢀꢀꢀꢀꢀꢀ3ꢀꢀꢀꢀꢀꢀꢀꢀꢀꢀꢀ
导引管
[0025]
301
ꢀꢀꢀꢀꢀꢀꢀ
导入结构
ꢀꢀꢀꢀꢀꢀꢀꢀꢀꢀꢀꢀꢀꢀ
3011
ꢀꢀꢀꢀꢀꢀꢀ
扩张介质注入孔
[0026]
3012
ꢀꢀꢀꢀꢀꢀ
扩张介质注入凹槽
ꢀꢀꢀꢀꢀꢀ4ꢀꢀꢀꢀꢀꢀꢀꢀꢀꢀ
弹性扩张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28]
血管旁路术是外周血管疾病血管重建的经典术式,术中在解剖结构外建立血管通路,以期改善闭塞段远端脏器血供,建立解剖外旁路需建立软组织内隧道,位置、形态变化繁多,且长段隧道具有出血风险,轻则局部瘀斑,重点局部血肿、严重失血,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目前人工血管旁路依托隧道器引导隧道成形,但是现有隧道器的尺寸固定,扩张过程较为锐利,钝性损伤较大,而人体形态、组织厚度差别大,不能适应,传统建立隧道过程,可能损伤周围组织,包括血管、淋巴管、神经等。
[002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新型的医用隧道器,如图1-3所示,该医用隧道器包括锥形头1、外鞘管2、导引管3和弹性扩张气囊4,其中,锥形头1具有圆锥形尖端,该种形状便于在手术过程中刺破人体软组织为后续建立皮下隧道提供隧道入口;外鞘管2和锥形头1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外鞘管2的前端和锥形头1的尾端可拆卸连接在一起,外鞘管2的尾端通过缝线和人工血管连接,医用隧道建立过程中,医护人员向外鞘管2施力,使得外鞘管2和锥形头1基于隧道入口不断向前运动以游离人体软组织并建立医用隧道(医用隧道建立过程中实现第一次扩张);医用隧道建立完成以后即可将外鞘管2从锥形头1的尾端拆下,并向外鞘管2的前端继续施力以拉动外鞘管2完全穿过医用隧道,当外鞘管2完全穿过医用隧道后,即可将人工血管从外鞘管2的尾端拆除,此时人工血管完全贯穿医用隧道;导引管3设置在外鞘管2的内部并用于输送扩充介质(如水或气体),此外,导引管3的一端和锥形头1的尾端连接,另一端和扩充介质源连通,在建立隧道的过程中,导引管3会一同被送入人体软组织中;当医用隧道建立完成且外鞘管2被拆除后,导引管3位于人工血管的内部;弹性扩张气囊4包覆在导引管3的外侧并和导引管3之间形成了体积可调节的扩张空间,导引管3上设有和扩张空间连通的扩张介质导入结构301,向导引管3中输送扩充介质时,扩张介质可通过导入结构301进入扩张空间,扩张空间的体积逐渐变大,使得弹性扩张气囊4逐渐沿其径向向外扩张,以此实现医用隧道的再次扩张,在再次扩张过程中,当弹性扩张气囊4扩张到一定程度后会先与人工血管的内周壁接触,再推动人工血管
一起沿径向向外扩张,直到建立和人工血管尺寸一样大小的隧道,便于后续手术的顺利进行。
[00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鞘管2的周壁中设有支撑体201,该支撑体201的设置使得外鞘管2具有一定支撑性能的同时还具有可弯折性,便于医护人员向外鞘管2施力使得外鞘管2既能继续突破、游离人体软组织,建立隧道通路,还使得外鞘管2能实现一定角度的弯折调节,能在进入人体软组织后很好的塑形,避免造成暴力突破。
[003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体201为螺旋状的金属丝,金属丝的材质为钛或锂等金属材质,在外鞘管2的周壁中设置螺旋状的金属丝能使得外鞘管2兼具支撑性能和角度调节性能,且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
[0032]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鞘管2为硅橡胶材料,硅橡胶材料具有亲水属性,使得外鞘管2的表面摩擦力均匀、稳定,有利于在隧道建立的过程中减少与人体软组织之间的摩擦,不会在手术中因摩擦脱落导致导管摩擦力增大或有残留物留于人体软组织内,安全系数高;且具有的亲水性能的外鞘管2具有一定的润滑作用,有利于减轻了医护人员建立医用隧道时介入的力度,这使得隧道器更加容易游离开人体软组织。
[003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鞘管2的外周壁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1.6,进一步地,外鞘管2的外周壁的表面粗糙度不超过ra0.8,该范围的表面粗糙度使得外鞘管2的外周壁表面更加光滑,更有利于减少外鞘管2和人体软组织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建立医用隧道的难度。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锥形头1的外侧设有止血球囊(图中未示出),止血球囊上设有止血药粉,锥形头1在隧道建立的过程中不断地突破人体软组织,导致与锥形头1接触的人体软组织出血,止血球囊的设置能在医用隧道建立的过程中与人体软组织的伤口处接触并减轻伤口出血程度。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鞘管2的外周壁上设有止血涂层(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止血涂层即为在外鞘管2的外周壁上涂有止血药粉,人工隧道建立过程中或建立完成后,医用隧道的内壁处的人体软组织会存在出血情形,而在外鞘管2的外周壁上设置止血药粉使得医用隧道在建立过程中,止血药粉会粘黏到医用隧道内壁处的人体软组织上,以便对医用隧道内壁处的人体软组织起到止血作用。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外鞘管2的外周壁上设有刻度条(图中未示出),刻度条可以在其游离人体软组织时准确地测量外鞘管2进入人体软组织的深度,便于医护人员有效把握建立医用隧道的深度,减少操作误差。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入结构301为设置在导引管3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孔3011,具体地,导引管3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孔3011分为两组,即为第一组扩张介质注入孔和第二组扩张介质注入孔,第一组扩张介质注入孔和第二组扩张介质注入孔在导引管3的周壁上相对设置,每一组扩张介质注入孔3011的数量有多个,每一组的多个扩张介质注入孔3011之间间隔设置,多个第一组扩张介质注入孔和多个第二组扩张介质注入孔在导引管3的周壁上错位排布,该种排布方式有利于扩张介质均匀地进入扩张空间的两侧,使得医用隧道能均匀地沿径向向外扩张。当向导引管3中通入扩充介质时,扩充介质即可通过上述扩张介质注入孔3011进入扩张空间并向外挤压弹性扩张气囊4,使得弹性扩张气囊4沿径向向外扩张,进而使得医用隧道被扩张(本实施例中,隧道建立完成后,医用隧道
被扩张的同时,人工血管也同步得到扩张)。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入结构301为设置在导引管3的周壁上的扩张介质注入凹槽3012,进一步地,扩张介质注入凹槽3012的侧壁上设有扩张空间的通孔,该种结构设计避免了扩张介质大量、迅猛地进入扩展空间而导致扩张介质不能均匀地填充整个扩张空间,进而有效避免了医用隧道扩张不均匀。当扩张介质注入凹槽3012中通入扩充介质时,扩充介质即可通过上述通孔进入扩张空间并向外挤压弹性扩张气囊4,使得弹性扩张气囊4沿径向向外扩张,进而使得医用隧道被扩张。
[0039]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隧道器,设置有锥形头、外鞘管、导引管和弹性扩张气囊,锥形头用于建立皮下隧道提供隧道入口;外鞘管和锥形头的尾端可拆卸连接,用于在基于隧道入口继续游离开人体软组织以建立完整的医用隧道;导引管位于在外鞘管的内部并和扩充介质源连接,用于输送扩张介质;弹性扩张气囊包覆在导引管的外侧并和导引管之间形成有扩张空间,扩张介质经有导引管上的导入结构进入扩张空间,使得扩张空间变大的同时对医用隧道进行了相应的扩张,结构简单且有利于扩张已建立的医用隧道尺寸。
[0040]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1]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2]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3]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