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53706发布日期:2022-11-29 18:3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调节的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2.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一方面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另一方面,由于部分静脉回心血量仍滞留于心脏内部,被滞留的血流未进入肺部氧合,则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血液灌注不组足引起心脏循环障碍。
3.现有的治疗心衰的方法通常包括优化药物治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辅助装置手术、心脏移植这四种方式,但是每种治疗方法均有缺陷,例如优化药物治疗,不能从根本上去除病因,仍有反复发作的可能;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至少20%心衰患者无效;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手术,需进行体外循环,不仅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而且价格昂贵难以获得,同时国内也不具备进行手术的条件;心脏移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供体来源非常有限,且价格昂贵。
4.基于上述治疗方式的缺陷,采用的解决措施之一是在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的房间隔植入分流装置,该治疗方式已被临床试验证明有效,但是现有分流装置在结构以及性能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例如,corviamedical公司针对舒张性心衰设计了一种用于左心房向右心房分流的全金属合金支架,该合金支架中不设瓣膜,内部血流通道处于常开状态;然而,在非理想情况下容易造成多余分流,形成右心房向左心房的分流,进一步恶化左心房充盈含氧血的能力,并有引起反常性栓塞的风险。
5.由于植入分流装置前需要先对植入的部位进行造口处理,然后再植入分流装置,再植入分流装置之后往往会出现多余的分流或者分流不足的情况。目前,现有分流装置只能做到在植入之前进行评估和预判所需要的分流大小,即分流装置中的孔径大小以及配合相应的造口进行分流装置的植入。这种方式需要手术之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增加手术难度;且手术后若存在分流装置的孔径大小不适配的情况,现行条件下多数是将已经植入的装置进行回收后更换适配的装置,上述操作延长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风险。
6.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包括调节件,可以调节夹持组件之间的距离,从而调节房间隔开口的大小,因此提高了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要素:

7.针对上述背景技术和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提供一种在植入后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以解决植入后发现分流不合理的问题,具体地,
8.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包括夹持组件及可调节所述夹持组件的调节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数个夹持分体,每一夹持分体包括第一侧分体及与该第一侧分体固定连接的第二侧分体;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依次可转动连接。
9.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的侧边设置有
用以容纳所述调节件的凹槽。
10.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通孔和容纳一锁紧扣的第二通孔,其中所述锁紧扣用以固定所述调节件;
11.所述夹持组件包含至少四个夹持分体,其中,第一个夹持分体的首端形成所述夹持组件的首端,最后一个夹持分体的末端形成所述夹持组件的末端;最后一个夹持分体的末端连接所述第一个夹持分体的首端且连接所述第一通孔。
12.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卡套,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侧分体的连接卡套连接相邻第一侧分体的连接通孔。
13.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一端设置第一类连接件,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类连接件,所述第一侧分体的第一类连接件连接相邻第一侧分体的第二类连接件。
14.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于所述第一类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于所述第二类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一侧分体的第一连接通孔和相邻第一侧分体的第二连接通孔形成一用于容纳一转轴的贯穿通孔,或者,
15.于所述第一类连接件上设置有一连接销柱,于所述第二类连接件上设置一适应所述连接销柱的连接孔。
16.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侧分体包括贯穿房间隔开口的贯穿部及用以夹持房间隔壁的夹持部。
17.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所述第二侧分体的所述贯穿部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贯穿部结合所述夹持部形成一l型第二侧分体或j型第二侧分体。
18.优选地,上述的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其中,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的侧边设置一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覆盖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以形成一限位孔。
19.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结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20.本实用新型提供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夹持组件包括可转动连接的数个夹持分体及可调节所述夹持组件的调节件,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夹持组件可以通过调节件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房间隔开口,提高了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适应性。
附图说明
21.为更好地理解并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以下将结合附图参考实施例的描述,在这些附图中,同样的数字编号在附图中指示相应的部分。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第一侧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第一侧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夹持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夹持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29.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侧视图;
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中第二侧分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八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考附图的描述为便于综合理解由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内容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包括各种特定细节以便于理解,但这些仅被视为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对在此描述的各种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简要并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将省略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36.在以下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短语不限于字面含义,而是仅为能够清楚和一致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说明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定义的本实用新型。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绑定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表达“第一”、“第二”、“所述第一”和“所述第二”是用于修饰相应元件而不考虑顺序或者重要性,仅仅被用于区分一种元件与另一元件,而不限制相应元件。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下将参考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0.实施例一
41.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包括夹持组件及可调节所述夹持组件的调节件;其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数个夹持分体,每一夹持分体包括第一侧分体及与该第一侧分体固定连接的第二侧分体;其中,数个第一侧分体依次可转动连接以形成所述夹持组件的可活动支撑部。示意性地,待所述第一侧分体(或者可活动支撑部)被固定的状态下所述第二侧分体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支撑作用下夹持房间隔壁。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数个第一侧分体依次可转动连接以形成所述夹持组件的可活动
支撑部,示意性地,当前第一侧分体的首端可转动连接上一个第一侧分体的末端,当前第一侧分体的末端可转动连接下一个第一侧分体的首端。其中第一个第一侧分体的首端可转动连接连接最后一个第一侧分体的末端,或者第一个第一侧分体的首端且最后一个第一侧分体的末端可转动连接其他结构(下文中详述)以形成所述可活动支撑部。
43.上述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具体应用原理为:
44.于房间隔的穿孔造口处理完成的状态下,通过传输系统传输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并释放至已经完成穿孔造口的房间隔处,通过调节件调整所述夹持组件以使得可调节的分流装置适配穿孔造口,于所述可活动支撑部适配穿孔造口的状态下固定所述可活动支撑部,第二侧分体对所述穿孔造口做定型处理,通过穿孔造口释放压力(例如左心房内的压力),缓解舒张性心衰,以达到治疗目的。
4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含四个夹持分体,如图1及图2所示,四个夹持分体分别为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夹持分体21、第二夹持分体22、第三夹持分体23、第四夹持分体24以形成一
“◇”
结构,通过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一夹持分体21、第四夹持分体24之间的夹角,并于所述第一夹持分体21、第四夹持分体24之间的夹角适配目标位置(或者穿孔造口)的状态下固定所述第一夹持分体21、第四夹持分体24,由于第一夹持分体21、第四夹持分体24,则第二夹持分体22首端与第三夹持分体23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被限制,则第二夹持分体22与第三夹持分体23之间的夹角被固定。夹持组件相当于由两个三角形组成,夹持组件形成的一个稳定的
“◇”
封闭通孔。
4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的侧边设置有用以容纳所述调节件的凹槽。示意性地,所述调节件可由柔性线状物体形成,例如缆绳,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凹槽内,通过收拉所述调节件以调整所述夹持组件的中相邻第一侧分体之间的夹角,通过调节相邻第一侧分体之间的夹角以实现调节房间隔开口大小的目的。示意性地,如图2所示,所述夹持组件由第一夹持分体21、第二夹持分体22、第三夹持分体23、第四夹持分体24转动连接形成。所述调节件25沿所述第一夹持分体21的凹槽、第二夹持分体22的凹槽、第三夹持分体23的凹槽、第四夹持分体24的凹槽设置并延伸至外部,通过外部对所述调节件25施加作用力,受力状态下的所述调节件25带动第一夹持分体21、第二夹持分体22、第三夹持分体23、第四夹持分体24联动以调节所述夹持组件的形状。
47.本实用新型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包括调节件,所述调节件通过调节所述第一侧分体以实现调节房间隔开口大小的目的,提高了分流装置的适应性。例如,待分流装置植入到相应位置后,可以通过评估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从而对分流效果进行判断,无论是分流过度还是分流不足的情况,通过对调节件做微调处理可以实现对房间隔开口的调整。
48.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分体包括贯穿房间隔开口的贯穿部及用以夹持房间隔壁的夹持部。示意性地,所述贯穿部匹配目标组织的厚度,当分流装置被植入目标组织后,通过贯穿部对目标组织的穿孔造口区域做固定处理,通过所述夹持部对所述目标组织做固定处理,避免穿孔造口基于目标组织的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而改变穿孔造口的形状。
49.为了提供夹持组件固定的稳定性,在一些优选实施例中,继续如图1所示,还包括固定组件20,所述固定组件20包括第一通孔201和用以容纳一锁紧扣的第二通孔202,其中所述锁紧扣用以固定所述调节件;所述第一通孔201同时连接两个不同的第一侧分体,所述
第二通孔202用于实现锁紧目的。
50.示意性地,当所述夹持组件由四个以上(包含四个)第一侧分体形成的状态下,四个第一侧分体首尾相连,任意一个第一侧分体的端部可以与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一通孔201相连,对所述夹持组件做调整以使得所述夹持组件匹配目标位置的状态下,所述固定组件的第二通孔202对所述夹持组件做锁紧处理进而使得所述夹持组件处于稳定状态。其中第二通孔可通过调节件对所述夹持组件做锁紧处理。锁紧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所述调节件上设置一可滑动的锁紧扣,于所述夹持组件处于目标形状的状态下,对所述锁紧扣做施压处理以使得锁紧扣夹紧所述调节件。
51.需要说明是,采用四个夹持分体形成的夹持组件,四个夹持分体均首尾相连形成
“◇”
结构,即第一夹持分体21的首端连接第四夹持分体24的末端,待第一夹持分体21的首端与第四夹持分体24的末端连接完成后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也可以理解为第一夹持分体21的首端与第四夹持分体24的末端于所述固定组件上连接于相同的通孔)。
52.实施例二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夹持组件包含五个夹持分体,分别为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夹持分体31、第二夹持分体32、第三夹持分体33、第四夹持分体34、第五夹持分体35形成一,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分体31的首端和第五夹持分体35的末端连接、且连接所述固定组件30,所述固定组件调节所述第一夹持分体31、第五夹持分体35之间的夹角,于所述第一夹持分体31、第五夹持分体35之间的夹角适配预定夹角(或者穿孔造口)的状态下固定所述第一夹持分体31、第五夹持分体35,由于所述第一夹持分体31、第五夹持分体35被固定,则第二夹持分体32首端与第四夹持分体34末端之间的最短距离被限制,但是第二夹持分体32、第三夹持分体33、第四夹持分体34仍然处于可活动状态,所述夹持组件形成的封闭通孔为一非固定通孔。同理所述夹持组件包含六个组件、七个组件等更多组件、且配置一个固定组件的状态下,则所形成的封闭通口处于可活动状态。
54.当可调节的分流装置植入不可再生型的肌肉(例如心肌)之间时,采用不可二次再调节的夹持组件(不可二次再调节的夹持组件见下文阐述),当完成植入并调整好状态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能较好的维持该装置的手术完成后的状态,不易发生扩张和狭窄等结构变形现象。当可调节的分流装置植入于可再生型的肌肉之间时,采用可二次再调节的夹持组件(可二次再调节的夹持组件见下文阐述),当完成植入并调整好状态后,所述夹持组件可做较小范围的活动,随着肌肉恢复调节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以使得分流装置适应恢复后的肌肉状态。
55.实施例三
5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40的一端设置有一连接卡套41,每一所述第一侧分体4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连接通孔42,例如以设置有所述连接卡套41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侧分体的首端(也可以理解为夹持分体的首端),则设置有所述连接通孔42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侧分体的末端(也可以理解为夹持分体的末端),反之,也可以设置有所述连接通孔42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侧分体的首端,以设置有连接卡套41的一端形成所述第一侧分体的末端。
57.以设置有所述连接通孔42的一端为所述第一侧分体40的首端、设置有所述连接卡套41的一端为所述第一侧分体40的末端为例,将当前第一侧分体的连接通孔42连接上一个
第一侧分体的所述连接卡套41以实现当前第一侧分体与上一个第一侧分体的活动连接,将当前第一侧分体的连接卡套41连接下一个第一侧分体的连接通孔42以实现当前第一侧分体与下一个第一侧分体的活动连接。连接卡套41与连接通孔42的连接方式有多种,示意性地,于所述连接卡套41上设置一对适配所述连接通孔42的卡套孔411,于所述连接卡套孔411的圆心与所述连接通孔42的圆心处于同一轴线的状态,于所述连接卡套孔411(所述连接通孔42)内插入一销体,通过该销体以实现当前第一侧分体与相邻第一侧分体的活动连接。再例如,于所述连接卡套41上设置一适配所述连接通孔42的连接凸起,于所述连接通孔42内容纳有所述连接凸起的状态下,所述当前第一侧分体与相邻第一侧分体的活动连接。
58.实施例四
59.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于所述第一侧分体50的一端设置第一类连接件51,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类连接件52,于所述第一类连接件51上设置有一连接销柱53,于所述第二类连接件52上设置一适应所述连接销柱53的连接孔,于第一侧分体的连接销柱53插入相应第一侧分体的连接孔内的状态下,两个第一侧分体之间实现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连接件51的纵向高度为所述第一侧分体纵向高度的一半,相应地,所述第二类连接件52的纵向高度为所述第一侧分体纵向高度的一半,连接销柱53插入所述连接孔的状态下,当前第一侧分体的第一类连接件51与相邻第一侧分体的第二类连接件重叠,重叠后的第一类连接件51结合第二类连接件的高度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高度大致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类连接件51、第二类连接件均设置有方便旋转的圆弧。
6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分体之间通过转轴实现连接,例如第一第一侧分体的末端、第二第一侧分体的首端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同理第二第一侧分体的末端、第三第一侧分体的首端之间通过转轴连接。
61.第一侧分体可由具有生物相容性的可长期植入硬质材质形成,例如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高分子eptfe或pet材质,采用硬质材质形成的第一侧分体具有不易变形的特点,具有较好的保持形状的能力。在通过调整之后能够比较好的轮廓塑形。
62.实施例五
6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分体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分体上,所述第二侧分体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分体上任意位置,示意性地,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侧分体61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分体60的中间。于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设置于房间隔的穿孔中,其第二侧分体接触心室并限制所述心房组织的位移以对所述穿孔做定型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上,一根所述第一侧分体上可以设置多个第二侧分体。例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侧分体60上设置两个第二侧分体61,每个第二侧分体61均可对心房组织做定型处理。在每个第一侧分体上设置多个第二侧分体的状态下,能够在有限的第一侧分体内增加穿孔的流通面积。示意型地,当第一侧分体上设置多个第二侧分体的状态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的第二侧分体以形成匹配造口的封闭通孔,增加了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在可调节的分流装置进入目标位置的状态,评估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选择合适的第二侧分体以获取较好的分流效果,无论是分流过度还是分流不足的情况,通过两个可调整的方向,可以实现对其大小的正向调整或反向调整。
64.在设置有多个第二侧分体的状态下,在手术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固定组件调节夹持分体的夹角以获取调节目的,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第二侧分体以获取调
节目的。进一步增加了调节装置的使用灵活性。
65.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如图6或图7所示,所述第二侧分体包括贯穿房间隔开口的贯穿部及用以夹持房间隔壁的夹持部。所述贯穿部结合所述夹持部形成一l型第二侧分体,所述第二侧分体61成l型,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61的短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分体60,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61的长边朝向远离所述封闭通孔的方向设置,以使得多个第二侧分体形成一辐射状定型结构。通过第二侧分体61接触目标组织以形成对目标组织的定型。进一步地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的长边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夹角范围为1
°
~90
°
,进一步,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61的长边与所述第一侧分体的夹角为90
°
,当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61的长边与所述第一侧分体60的夹角为90
°
时,多个所述第二侧分体所形成的定型区域面积最大,有利于实现目标组织的稳定定型。
66.实施例六
67.需要说明的是,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的短边旨在承载所述目标组织,优选地,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的短边的长度匹配所述目标组织的厚度,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的长边旨在固定所述目标组织。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的长边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图8所示,由四个夹持分体形成夹持组件中,直接连接固定组件80的第一夹持分体81、第四夹持分体84的第二侧分体长度相同,未直接连接固定组件80的第二夹持分体82、第三夹持分体83的第二侧分体长度相同,其中第一夹持分体81的第二侧分体长度不小于第二夹持分体82的第二侧分体长度。
68.需要说明的是,l型所述第二侧分体的长边的长度根据实际手术环境确定,此处不做具体限制。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贯穿部结合所述夹持部形成一l型第二侧分体,所述第二侧分体91成j型,j型的所述第二侧分体的弧形区域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分体,j型的所述第二侧分体的直线区域朝远离所述通孔的方向延伸,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目标组织承载于所述第二侧分体的弧形区域内。在一些实施例中,j型的所述第二侧分体的直线区域可以完全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由四个夹持分体形成夹持组件中,直接连接固定组件的第一夹持分体、第四夹持分体的第二侧分体长度相同,未直接连接固定组件的第二夹持分体、第三夹持分体的第二侧分体长度相同,其中第一夹持分体的第二侧分体长度不小于第二夹持分体的第二侧分体长度。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夹持部的末端可成爪型92,于所述夹持部的末端92呈现爪型的状态下,第二侧分体91与目标组织之间的接触点相对较多,增加了穿孔造口定型的稳定性。
7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侧分体可由弹性材质性质,在一定变形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弹力。例如当目标组织夹持于所述支持臂之间时,所述目标组织对所述第二侧分体施压,第二侧分体于该压力的作用下以对所述目标组织施加反向作用力,通过该反向作用力以使得所述目标组织被夹持于第二侧分体与第一侧分体之间。
72.实施例七
73.列举一
“◇”
结构的夹持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分体的侧边设置有一容纳调节件的凹槽。列举一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以四个夹持分体形成夹持组件为例,第一夹持分体81、第二夹持分体82、第三夹持分体83、第四夹持分体84依次首尾相连形成一环
形结构,并与固定组件80相连,其中,调节件85的首端与第一夹持分体81的首端固定连接,并依次沿第一夹持分体81、第二夹持分体82、第三夹持分体83、第四夹持分体84的凹槽延伸至体外。可调节的分流装置放置于造口位置时,通过延伸至体外的调节件对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做调节处理,以使得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形成目标形状,待目标形状形成后对所述调节件和所述第一夹持分体、第四夹持分体做锁紧处理以使得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保持目标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夹持分体的侧边还可以设置一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覆盖于所述凹槽的表面以形成一限位孔。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可为一限位杆。在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设置有限位孔的状态下,即使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包含四个以上(包含四个)第一侧分体时,通过限位孔限制所述调节件的位置以使得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保持目标状态。简言之,通过限位装置的设置使得包含五个以上的夹持分体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既可以用于可再生型的肌肉的定位或定型,又可以应用于可再生型的肌肉的定位或定型。
74.实施例八
75.列举一实际使用方式,以
“◇”
结构的夹持组件为例。在心房间隔之间设置一穿孔造口,以图12、13为例,包含第一第一侧分体110、第二第一侧分体120、第三第一侧分体130和第四第一侧分体140,其中每个活动上设置一第二侧分体,将调节装置放置于穿孔造口区域100,第一第二侧分体111、第二侧分体121、第三第二侧分体131、第四第二侧分体141位于左心房一侧、且第二侧分体贴合左心房壁,第一第二侧分体111、第二侧分体121、第三第二侧分体131、第四第二侧分体141对左心房壁做定位处理,第一第一侧分体110、第二第一侧分体120、第三第一侧分体130和第四第一侧分体140位于右心房一侧、且与左心房壁贴合,联通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的穿孔造口,
“◇”
结构的夹持组件贴合右心房壁,通过固定组件150对第一第一侧分体110、第二第一侧分体120、第三第一侧分体130和第四第一侧分体140做调节处理,并于调节完成后做好锁紧处理。
76.实施例九
77.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传输系统,其中,包括一传输鞘管,所述传输鞘管内容纳一可调节的分流器,所述可调节的分流器由实施例一提供的任一项所述的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形成。
78.具体地,通过将可调节的分流装置收缩至最小直径后装入带有传输鞘管的传输系统,并通过传输系统将该装置释放到已经完成造口的房间隔的适当位置,对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该装置的大小是否合适,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延伸至体外的调节件对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做调节处理,以使得所述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形成目标形状。
79.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可调节的分流装置的描述,仅为描述方便,并不能把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举实施例的范围之内。可以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装置的原理,可能在不背离该原理的前提下,对各个结构进行任意组合,或者构成子结构与其它结构组合,对实施上述装置和操作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修正和改变。例如,可调节的分流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通过自锁装置等。诸如此类的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80.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实施例仅仅是用作示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样的示例,而是可以进行各种变化。
8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
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82.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结构,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