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文档序号:33485758发布日期:2023-03-17 18:06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背景技术:

2.常规颈椎磁共振检查采用常规体位,而平山病检查需要分别在常规体位及屈颈位进行检查,在屈颈角度为20度时,硬膜外间隙增宽出现率为70%,25度以上为100%。检查时至少应达到25度,最佳显示角度为35度。
3.目前操作中屈颈需要用到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现有的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如申请号为cn201911343994.6,公开的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靠板的角度调整,通过调整支撑装置的长度来实现,这种角度调整方式,较为繁琐,且无法在使用过程中进行灵活的调整;同时,病患的颈部和头部直接靠在靠板上,缺少对颈部的固定,在靠板调整角度的过程中,病患的颈部位置会产生偏移,影响磁共振成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角度调整灵活方便、可对病患颈部位置进行限定的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下端面四角处设有支撑块一,所述底板左端设有软垫,所述软垫上端露出底板,所述软垫上端铰接有托板,所述托板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一,所述凹槽内滑动有滑块一,所述滑块一与调节杆一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一右端露出托板,所述滑块一上端面设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端面前后两端设有立板,所述立板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连接有颈托,所述颈托与立板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底板上端面设有支撑块二,所述支撑块二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二,所述调节杆二左端与软垫转动连接,所述底板上端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与调节杆二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二上端面设有连接片一,所述托板下端面右端设有连接片二,所述连接片二与连接片一通过传动杆连接,所述传动杆两端分别与连接片一和连接片二铰接。
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该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转动调节杆二,调节杆二带动滑块二在滑槽内滑动,滑块二通过传动杆带动托板以其左端为轴进行翻转,角度调整灵活方便;转动调节杆一,调整滑块一在凹槽内的位置,进而调整活动板的位置,使得活动板位于病患颈部下方,活动板上的颈托经导向杆导向,在弹簧的作用下对患者颈部两侧进行夹紧,从而对病患的颈部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发生偏移。
7.作为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一侧面上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与凹槽两端滑动连接。盖板在活动块移动过程中对凹槽进行遮盖。
8.作为改进,所述支撑块二上端设有支撑板。支撑板在托板水平时,对托板进行托
举。
9.作为改进,所述弹簧套设在导杆外侧。导杆对弹簧的伸缩方向进行导向。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的主视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的俯视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的托板的俯视图。
1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的滑块一的结构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底板,2、支撑块一,3、软垫,4、托板,5、凹槽,6、调节杆一,7、滑块一,8、活动板,9、立板,10、导杆,11、颈托,12、弹簧,13、支撑块二,14、调节杆二,15、滑槽,16、滑块二,17、连接片一,18、连接片二,19、传动杆,20、盖板,21、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6.结合附图1,所述软垫3上端铰接有托板4,所述底板1上端面设有支撑块二13,所述支撑块二13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二14,所述调节杆二14左端与软垫3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端面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所述滑块二16与调节杆二14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二16上端面设有连接片一17,所述托板4下端面右端设有连接片二18,所述连接片二18与连接片一17通过传动杆19连接,所述传动杆19两端分别与连接片一17和连接片二18铰接。
17.软垫3与病患颈肩进行贴合,保证使用舒适度,转动调节杆二14,调节杆二14带动滑块二16在滑槽15内滑动,滑块二16通过传动杆19带动托板4以其左端为轴进行翻转,托板4角度调整灵活方便。
18.结合附图1-3,所述托板4上端面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一6,所述凹槽5内滑动有滑块一7,所述滑块一7与调节杆一6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一6右端露出托板4,所述滑块一7上端面设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上端面前后两端设有立板9,所述立板9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杆10,所述导杆10上滑动连接有颈托11,所述颈托11与立板9之间设有弹簧12。
19.转动调节杆一6,调整滑块一7在凹槽5内的位置,进而调整活动板8的位置,使得活动板8位于病患颈部下方,活动板8上的颈托11经导向杆导向,在弹簧12的作用下对患者颈部两侧进行夹紧,从而对病患的颈部位置进行限定,避免发生偏移。
20.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下端面四角处设有支撑块一(2),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左端设有软垫(3),所述软垫(3)上端露出底板(1),所述软垫(3)上端铰接有托板(4),所述托板(4)上端面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一(6),所述凹槽(5)内滑动有滑块一(7),所述滑块一(7)与调节杆一(6)螺纹连接,所述调节杆一(6)右端露出托板(4),所述滑块一(7)上端面设有活动板(8),所述活动板(8)上端面前后两端设有立板(9),所述立板(9)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杆(10),所述导杆(10)上滑动连接有颈托(11),所述颈托(11)与立板(9)之间设有弹簧(12),所述底板(1)上端面设有支撑块二(13),所述支撑块二(13)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二(14),所述调节杆二(14)左端与软垫(3)转动连接,所述底板(1)上端面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6),所述滑块二(16)与调节杆二(14)螺纹连接,所述滑块二(16)上端面设有连接片一(17),所述托板(4)下端面右端设有连接片二(18),所述连接片二(18)与连接片一(17)通过传动杆(19)连接,所述传动杆(19)两端分别与连接片一(17)和连接片二(18)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一(7)侧面上端设有盖板(20),所述盖板(20)与凹槽(5)两端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二(13)上端设有支撑板(2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2)套设在导杆(10)外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平山病磁共振成像屈颈角度调节支架,底板左端设有软垫,软垫上端露出底板,托板上端面设有凹槽,凹槽内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一,凹槽内滑动有滑块一,滑块一与调节杆一螺纹连接,滑块一上端面设有活动板,活动板上端面前后两端设有立板,立板相对的一面上设有导杆,导杆上滑动连接有颈托,颈托与立板之间设有弹簧,底板上端面设有支撑块二,支撑块二上转动连接有调节杆二,底板上端面设有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滑块二与调节杆二螺纹连接,滑块二上端面设有连接片一,托板下端面右端设有连接片二,连接片二与连接片一通过传动杆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角度调整灵活方便、可对病患颈部位置进行限定。限定。限定。


技术研发人员:李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5.31
技术公布日:2023/3/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