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83054发布日期:2023-01-31 20:43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开颅手术病人,需要放置脑室外引流管将颅内的血或积液引出进入引流袋内,引流袋的位置不能低于头部以下,一般要求需高于头部位置10-15cm,引流出积液减轻脑膜刺激,维持颅内压的稳定,目前,通常采用将引流袋用胶带固定在病床一侧竖直的输液杆上或床头,但由于患者需要根据病情随时调整床头的高度,同时也需要对引流袋调整不同的高度,现有的在竖直输液杆上调高低位非常不方便,费时费力,效果不好,加上床头空间较小看起来比较凌乱影响其他操作,因此,怎样能够将引流袋固定在病床头符合要求的合适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快速调整高低,以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能够将引流袋固定在病床头符合要求的合适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快速调整高低,以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包括:上轨道、下轨道、挂环、滑块、第一滑槽、定位杆、第二滑槽、挂钩、摆动座、簧片、固定轴、摆动杆、阻尼滚轮,所述上轨道与下轨道上下并列设置且通过合页配合连接,所述上轨道上扣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有挂钩,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有摆动座,所述摆动座上通过固定轴配合安装有摆动杆,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套装有簧片。
5.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杆的顶端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阻尼滚轮,所述阻尼滚轮的圆周面与上轨道的侧面相切。
6.进一步地,所述上轨道的底侧端面与下轨道的顶侧端面无缝相切。
7.进一步地,所述上轨道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下轨道的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沿同一直线设置,且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的端口相对应。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在使用时,通过铆钉配合,在挂环的配合下,将上轨道和下轨道贴合墙面固定,在上轨道和下轨道平行时,将定位杆的底端插入第二滑槽内,实现对上轨道和下轨道的平行固定,保证上轨道和下轨道的连接效果,将引流液挂在滑块上的挂钩上,在调整引流液的位置时,按压摆动杆的一端,实现阻尼滚轮与上轨道侧面的分离,实现滑块在上轨道或下轨道上的滑动,在固定时,释放摆动杆,在簧片的配合下,阻尼滚轮与上轨道的侧壁相切,增加摩擦
力,控制滑块的位置,实现对引流液位置的固定,能够将引流袋固定在病床头符合要求的合适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快速调整高低,以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10.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整体主视立体结构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整体侧视立体结构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整体主视结构图;
14.图中:1、上轨道;2、下轨道;3、挂环;4、滑块;5、第一滑槽;6、定位杆;7、第二滑槽;8、挂钩;9、摆动座;10、簧片;11、固定轴;12、摆动杆;13、阻尼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如图1-图3所示,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包括:上轨道1、下轨道2、挂环3、滑块4、第一滑槽5、定位杆6、第二滑槽7、挂钩8、摆动座9、簧片10、固定轴11、摆动杆12、阻尼滚轮13,上轨道1与下轨道2上下并列设置且通过合页配合连接,上轨道1上扣装有滑块4,滑块4上固定有挂钩8,滑块4的一侧固定有摆动座9,摆动座9上通过固定轴11配合安装有摆动杆12,固定轴11的两端套装有簧片10,摆动杆12的顶端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阻尼滚轮13,阻尼滚轮13的圆周面与上轨道1的侧面相切,上轨道1的底侧端面与下轨道2的顶侧端面无缝相切,上轨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下轨道2的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7,第一滑槽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6,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7沿同一直线设置,且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7的端口相对应,工作时,在使用时,通过铆钉配合,在挂环3的配合下,将上轨道1和下轨道2贴合墙面固定,在上轨道1和下轨道2平行时,将定位杆6的底端插入第二滑槽7内,实现对上轨道1和下轨道2的平行固定,保证上轨道1和下轨道2的连接效果,将引流液挂在滑块4上的挂钩8上,在调整引流液的位置时,按压摆动杆12的一端,实现阻尼滚轮13与上轨道1侧面的分离,实现滑块4在上轨道1或下轨道2上的滑动,在固定时,释放摆动杆12,在簧片10的配合下,阻尼滚轮13与上轨道1的侧壁相切,增加摩擦力,控制滑块4的位置,实现对引流液位置的固定,能够将引流袋固定在病床头符合要求的合适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快速调整高低,以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17.本实用新型在具体进行实施时:上轨道1和下轨道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上轨道1和下轨道2通过合页配合连接,在不使用时,上轨道1和下轨道2可以折叠放置,减小对空间的占用,在使用时,通过铆钉配合,在挂环3的配合下,将上轨道1和下轨道2贴合墙面固定,在上轨道1和下轨道2平行时,将定位杆6的底端插入第二滑槽7内,实现对上轨道1和下轨道2的平行固定,保证上轨道1和下轨道2的连接效果,将引流液挂在滑块4上的挂钩8上,在调整
引流液的位置时,按压摆动杆12的一端,实现阻尼滚轮13与上轨道1侧面的分离,实现滑块4在上轨道1或下轨道2上的滑动,在固定时,释放摆动杆12,在簧片10的配合下,阻尼滚轮13与上轨道1的侧壁相切,增加摩擦力,控制滑块4的位置,实现对引流液位置的固定,能够将引流袋固定在病床头符合要求的合适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快速调整高低,以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18.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轨道(1)、下轨道(2)、挂环(3)、滑块(4)、第一滑槽(5)、定位杆(6)、第二滑槽(7)、挂钩(8)、摆动座(9)、簧片(10)、固定轴(11)、摆动杆(12)、阻尼滚轮(13),所述上轨道(1)与下轨道(2)上下并列设置且通过合页配合连接,所述上轨道(1)上扣装有滑块(4),所述滑块(4)上固定有挂钩(8),所述滑块(4)的一侧固定有摆动座(9),所述摆动座(9)上通过固定轴(11)配合安装有摆动杆(12),所述固定轴(11)的两端套装有簧片(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杆(12)的顶端通过辊轴配合安装有阻尼滚轮(13),所述阻尼滚轮(13)的圆周面与上轨道(1)的侧面相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1)的底侧端面与下轨道(2)的顶侧端面无缝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滑槽(5),所述下轨道(2)的顶侧开设有第二滑槽(7),所述第一滑槽(5)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杆(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7)沿同一直线设置,且第一滑槽(5)与第二滑槽(7)的端口相对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挂于病床头的引流袋的高低位调节装置,包括:上轨道、下轨道、挂环、摆动座、簧片、固定轴、摆动杆、阻尼滚轮,所述上轨道与下轨道上下并列设置且通过合页配合连接,所述上轨道上扣装有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有挂钩,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有摆动座,将引流液挂在滑块上的挂钩上,在调整引流液的位置时,按压摆动杆的一端,实现阻尼滚轮与上轨道侧面的分离,实现滑块在上轨道或下轨道上的滑动,在固定时,释放摆动杆,在簧片的配合下,阻尼滚轮与上轨道的侧壁相切,增加摩擦力,控制滑块的位置,实现对引流液位置的固定,能够将引流袋固定在病床头符合要求的合适位置,并且能够随时快速调整高低,以保障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利进行。利进行。


技术研发人员:尤延辉 马政委 王钰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11
技术公布日:2023/1/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