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

文档序号:34713182发布日期:2023-07-07 15:09阅读:38来源:国知局

本技术涉及术中防护,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


背景技术:

1、在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全神贯注的对患者进行救治,而护士也会忙着协助医生,以致于没有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患者身上。一般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并不会发生意外,但是像一些患有癫痫或抽搐症状的患者,在手术时,如果病情发作了,会出现不能自主的牙关紧闭伴意识丧失现象,极易发生舌咬伤或唇咬伤问题。目前,大多数都是临时性用压舌板或压舌板裹纱布等物件放在患者臼齿处,以便对患者的唇舌进行保护,但是,长时间咬着压舌板等物件,很容易导致嘴角处磨损,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因此亟需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来解决所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包括咬合棒和尼龙带,所述尼龙带粘接在咬合棒的两端之间,且咬合棒的中间呈外凸状,且在咬合棒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弹性设置有上咬片和下咬片,上咬片上连接有两个上调节柱,下咬片上连接有两个下调节柱,上调节柱和下调节柱均弹性设置在咬合棒内;

4、咬合棒的中间两侧侧壁均敞口设置,且其内壁之间轴连接有侧咬片,咬合棒内与侧咬片相邻的内壁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中弹性设置有驱动块,侧咬片的底壁上连接有连接块,位于同侧的驱动块和连接块之间通过轴连接设置有联动杆。

5、优选的,所述咬合棒的两端均设置有弯曲端,弯曲端、上咬片、下咬片和侧咬片均由硅胶材质制成。

6、优选的,所述上调节柱滑动在与之位于同侧的下调节柱上,且在下调节柱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

7、优选的,两个所述下调节柱之间焊接有连杆,连杆滑动在两侧的上调节柱之间,且连杆的顶壁与咬合棒的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

8、优选的,所述导轨的内壁之间焊接有导杆,驱动块滑动在导杆上。

9、优选的,所述驱动块的一侧在导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通过将咬合棒的中间部分设置成外凸的梯形结构,为患者的咬合提供了方便,而且在咬合棒的两侧设置可以调节的侧咬片,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的嘴角处进行防护,避免在嘴角处产生磨损,也可以时不时地动一动嘴角,提高咬合时的舒适感。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大大的提高了咬合棒对患者嘴角处的防护效果,并且还提高了咬合时的舒适感。



技术特征:

1.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包括咬合棒(1)和尼龙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带(2)粘接在咬合棒(1)的两端之间,且咬合棒(1)的中间呈外凸状,且在咬合棒(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弹性设置有上咬片(3)和下咬片(4),上咬片(3)上连接有两个上调节柱(31),下咬片(4)上连接有两个下调节柱(41),上调节柱(31)和下调节柱(41)均弹性设置在咬合棒(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咬合棒(1)的两端均设置有弯曲端(11),弯曲端(11)、上咬片(3)、下咬片(4)和侧咬片(5)均由硅胶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柱(31)滑动在与之位于同侧的下调节柱(41)上,且在下调节柱(41)的外壁上套设有第一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下调节柱(41)之间焊接有连杆(42),连杆(42)滑动在两侧的上调节柱(31)之间,且连杆(42)的顶壁与咬合棒(1)的内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2)的内壁之间焊接有导杆,驱动块(13)滑动在导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块(13)的一侧在导杆上套设有第三弹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术中防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术中咬伤装置,包括咬合棒和尼龙带,所述尼龙带粘接在咬合棒的两端之间,且咬合棒的中间呈外凸状,且在咬合棒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弹性设置有上咬片和下咬片,上咬片上连接有两个上调节柱,下咬片上连接有两个下调节柱,上调节柱和下调节柱均弹性设置在咬合棒内,咬合棒的中间两侧侧壁均敞口设置,且其内壁之间轴连接有侧咬片,咬合棒内与侧咬片相邻的内壁上设置有导轨,导轨中弹性设置有驱动块,侧咬片的底壁上连接有连接块,位于同侧的驱动块和连接块之间通过轴连接设置有联动杆。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大大的提高了咬合棒对患者嘴角处的防护效果,并且还提高了咬合时的舒适感。

技术研发人员:吴洁,马艳辉,王天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