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

文档序号:32919451发布日期:2023-01-13 22:5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


背景技术:

2.对于装有人工肛门的患者,因病情需要进行清洁灌肠时,由于人工肛门无括约肌,失去了原肛门的控便功能,因此在灌肠过程中,极易发生体内污物外喷或外泄,给医患双方均带来诸多不便与困扰。
3.在对人工肛进行灌肠过程中,通过导管输送灌肠液进入到患者体内,在进行灌肠时,导管与人工肛连接处存在缝隙,容易导致灌肠液溢出,灌肠效果不佳;且灌肠液注射后,需要将人体中的排泄物排出,排泄物通常通过一次性污物带进行收集,而一次性污物带与人工肛连接过程繁琐,收集排泄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其通过插环与卡块和密封块与塞子之间的密封固定,可以有效避免灌肠时漏液现象,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灌肠液的作用;通过将排泄物收集到收集袋内,便于排泄物的收集和排出,操作简单。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包括收集袋,所述收集袋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共同固定连接有腰带,所述收集袋的底部设有排口,所述排口螺纹连接有螺纹密封盖,所述收集袋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插环,所述插环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收集袋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塞子,所述塞子的前端设有密封插槽,所述密封插槽上密封插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上贯穿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管,所述导管贯穿插环设置,所述导管上设有通孔,所述塞子的外壁安装有密封扣。
8.优选地是,右侧的所述腰带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左侧的所述腰带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魔术贴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所述收集袋的材质为聚乙烯薄膜。
9.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地是,所述排口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密封盖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相配合。
10.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地是,所述卡块的外壁和卡槽的内壁相配合。
11.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地是,所述塞子为奶嘴状设置。
12.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地是,所述导管的材质为硅胶材质,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均采用弹性带制作而成。
13.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4.1、将两个腰带绑在患者身上,通过第一魔术贴与第二魔术贴的配合将收集袋与患者进行牢固捆绑,且能配合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使用。
15.2、从密封插槽内拔出密封扣,将导管插入到密封插槽内,直至导管上的密封块插入密封插槽内,通过密封插槽和密封块的卡接使两者密封且连接牢固,将卡块插入卡槽内使插环与卡块进行密封连接,此时灌肠液通过导管上的通孔流入到患者身体内,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且通过插环与卡块的密封和密封插槽和密封块的密封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灌肠时漏液现象,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灌肠液的作用。
16.3、将导管拔出,此时密封块与密封插槽分离,再将密封扣卡入密封插槽内对密封插槽进行密封封堵,在将卡块与插环分离,此时灌肠所产生的排泄物通过插环进入到收集袋内进行收集,最后旋转打开螺纹密封盖可以将排泄物通过排口排出即可。
17.综上所述,通过插环与卡块和密封块与塞子之间的密封固定,可以有效避免灌肠时漏液现象,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灌肠液的作用;通过将排泄物收集到收集袋内,便于排泄物的收集和排出,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的剖面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的俯视剖面图;
20.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21.图中:1收集袋、2固定座、3腰带、4第一魔术贴、5第二魔术贴、6排口、7螺纹密封盖、8插环、9卡槽、10卡块、11塞子、12密封插槽、13导管、14密封块、15通孔、16密封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3所示,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包括收集袋1,收集袋1的材质为聚乙烯薄膜,收集袋1用于存储灌肠所产生的排泄物,收集袋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2,两个固定座2共同固定连接有腰带3,右侧的腰带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4,左侧的腰带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魔术贴4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5,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均采用弹性带制作而成,通过第一魔术贴4与第二魔术贴5的配合可以将收集袋1与患者进行捆绑,且可以适用于不同体型的患者。
24.收集袋1的底部设有排口6,排口6螺纹连接有螺纹密封盖7,排口6的外壁设有外螺纹,螺纹密封盖7的内壁设有内螺纹,外螺纹和内螺纹相配合,通过将螺纹密封盖7旋转打开,可以将排泄物进行排出。
25.收集袋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插环8,插环8与人工肛进行连接,且连接牢固密封,插环8的内壁设有卡槽9,收集袋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卡块10的外壁和卡槽9的内壁相配合,将卡块10插入卡槽9内,使卡块10对卡槽9进行封堵,避免灌肠时灌肠液从插环8泄漏到收集袋1内。
26.卡块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塞子11,塞子11为奶嘴状设置,塞子11的前端设有密封插槽12,密封插槽12上密封插接有密封块14,通过密封块14与密封插槽12的配合使两者连接牢固且密封性能好,密封块14上贯穿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管13,通过导管13输送灌肠
液,导管13的材质为硅胶材质,导管13贯穿插环8设置,使灌肠液可以进入到人体内,导管13上设有通孔15,用于将灌肠液排出,塞子11的外壁安装有密封扣16,在取出导管13时,通过密封扣16将密封插槽12进行密封封堵。
27.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插环8与人工肛进行连接,此时将两个腰带3绑在患者身上,通过第一魔术贴4与第二魔术贴5的配合将收集袋1与患者进行牢固捆绑,且能配合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使用;在对患者进行灌肠时,此时从密封插槽12内拔出密封扣16,将导管13插入到密封插槽12内,直至导管13上的密封块14插入密封插槽12内,通过密封插槽12和密封块14的卡接使两者密封且连接牢固,此时导管13穿过插环8设置,将卡块10插入卡槽9内使插环8与卡块10进行密封连接,此时灌肠液通过导管13上的通孔15流入到患者身体内,对患者进行灌肠操作,且通过插环8与卡块10的密封和密封插槽12和密封块14的密封设置,可以有效避免灌肠时漏液现象,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灌肠液的作用;灌肠完成后,将导管13拔出,此时密封块14与密封插槽12分离,再将密封扣16卡入密封插槽12内对密封插槽12进行密封封堵,在将卡块10与插环8分离,此时灌肠所产生的排泄物通过插环8进入到收集袋1内进行收集,最后旋转打开螺纹密封盖7可以将排泄物通过排口6排出即可。


技术特征:
1.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包括收集袋(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袋(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2),两个所述固定座(2)共同固定连接有腰带(3),所述收集袋(1)的底部设有排口(6),所述排口(6)螺纹连接有螺纹密封盖(7),所述收集袋(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插环(8),所述插环(8)的内壁设有卡槽(9),所述收集袋(1)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块(10),所述卡块(10)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塞子(11),所述塞子(11)的前端设有密封插槽(12),所述密封插槽(12)上密封插接有密封块(14),所述密封块(14)上贯穿设有与其固定连接的导管(13),所述导管(13)贯穿插环(8)设置,所述导管(13)上设有通孔(15),所述塞子(11)的外壁安装有密封扣(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右侧的所述腰带(3)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4),左侧的所述腰带(3)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魔术贴(4)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5),所述收集袋(1)的材质为聚乙烯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口(6)的外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螺纹密封盖(7)的内壁设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和内螺纹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10)的外壁和卡槽(9)的内壁相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11)为奶嘴状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3)的材质为硅胶材质,第一魔术贴(4)和第二魔术贴(5)均采用弹性带制作而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用辅助灌肠器,包括收集袋,所述收集袋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共同固定连接有腰带,右侧的所述腰带上固定连接有第一魔术贴,左侧的所述腰带上固定连接有与第一魔术贴相配合的第二魔术贴,所述收集袋的后侧固定连接有与其相连通的插环,所述插环的内壁设有卡槽,所述收集袋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塞子,所述塞子的前端设有密封插槽,所述密封插槽上密封插接有密封块。本实用新型通过插环与卡块和密封块与塞子之间的密封固定,可以有效避免灌肠时漏液现象,达到最大限度保留灌肠液的作用;通过将排泄物收集到收集袋内,便于排泄物的收集和排出,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文美红 李菀丹 凌玲 王娟 李庆 朱胜权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6.24
技术公布日:2023/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