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35117498发布日期:2023-08-14 11:18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引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胸腔闭式引流术是心胸外科领域常用的治疗方法。治疗时,应将患者胸腔内的气体、液体及时排出体外,现有技术的几种引流方法存在着一定不足,其中一种是用注射器对患者胸腔内的气体液体进行反复抽吸,这种方法的不足是反复对患者的胸腔进行穿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患者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抽吸不彻底等,另一种方法是胸腔穿刺引流法,目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胸腔引流管为端、侧孔式医用硅胶管,为保持胸腔引流通畅,经常需要挤捏引流管。

2、现有医院内使用引流装置上使用的引流管具有以下的缺陷:无法调节引流的速度,同时当引流管内部发生堵塞的时候,无法通过自身将堵塞的区域处理,长时间的堵塞会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或是影响到后续的手术过程,加大了手术难度的问题。

3、因此,发明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装置以下问题:无法调节引流的速度,同时当引流管内部发生堵塞的时候,无法通过自身将堵塞的区域处理,长时间的堵塞会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或是影响到后续的手术过程,加大了手术难度。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包括液体滞留体,液体滞留体的上方设置有液体进入管口,液体进入管口的下端与液体滞留体的内部上方相通相连,液体滞留体的下方设置有液体排出管口,液体排出管口的上端与液体滞留体的内部下方相通相连。

4、所述液体滞留体、液体进入管口和液体排出管口内都开设有液体流体腔,液体滞留体、液体进入管口和液体排出管口内的液体流体腔相连通,液体滞留体整体呈圆柱型,液体进入管口和液体排出管口上分别卡置有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

5、所述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的结构相同,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以液体滞留体为中心体呈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液体进入管口和液体排出管口上,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的起始位置与液体滞留体之间具有二厘米到十厘米的间距。

6、所述液体滞留体的一侧还设置有气压加压管,气压加压管呈倾斜的方式设置在液体滞留体上方一侧,气压加压管整体倾斜的角度三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气压加压管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堵塞头,密封堵塞头卡置密封在气压加压管的上端。

7、所述上调节阀组包括卡置载体块,调节滚体,旋转驱动轴,倾斜通槽和摩擦限制体,卡置载体块的内部中间位置安置有调节滚体,卡置载体块整体呈‘凵’字型制成的块体,卡置载体块的宽度小于液体进入管口的直径。

8、所述调节滚体与液体进入管口的表面接触,调节滚体的两端端面中心上设置有旋转驱动轴的一端,旋转驱动轴的另一端通过倾斜通槽穿出卡置载体块与摩擦限制体相连,倾斜通槽呈倾斜的方式开设在卡置载体块的两侧表面上,摩擦限制体与卡置载体块的表面接触。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0、本方案使用时,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引流装置上设置有液体滞留体,该液体滞留体可以为引流作为一个滞留区域,让杂质在其液体滞留体内部稀释,避免一起堵塞在引流管内,且液体滞留体还可以作为一个挤压囊,通过挤压液体滞留体使其内部气压加大,将堵塞的区域冲开,且当液体滞留体的挤压作用不大时,打开液体滞留体一侧的气压加压管,通过注射器进行对其内部加压,且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可以调节液体滞留体的引流速度,同时当引流管内部堵塞的时候,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还可以扩展引流的直径,进一步避免堵塞的问题发生。



技术特征:

1.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包括液体滞留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滞留体(1)的上方设置有液体进入管口(2),液体进入管口(2)的下端与液体滞留体(1)的内部上方相通相连,液体滞留体(1)的下方设置有液体排出管口(3),液体排出管口(3)的上端与液体滞留体(1)的内部下方相通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滞留体(1)、液体进入管口(2)和液体排出管口(3)内都开设有液体流体腔(4),液体滞留体(1)、液体进入管口(2)和液体排出管口(3)内的液体流体腔(4)相连通,液体滞留体(1)整体呈圆柱型,液体进入管口(2)和液体排出管口(3)上分别卡置有上调节阀组(5)和下调节阀组(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阀组(5)和下调节阀组(6)的结构相同,上调节阀组(5)和下调节阀组(6)以液体滞留体(1)为中心体呈对称的方式设置在液体进入管口(2)和液体排出管口(3)上,上调节阀组(5)和下调节阀组(6)的起始位置与液体滞留体(1)之间具有二厘米到十厘米的间距。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滞留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气压加压管(7),气压加压管(7)呈倾斜的方式设置在液体滞留体(1)上方一侧,气压加压管(7)整体倾斜的角度三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气压加压管(7)的上端设置有密封堵塞头(8),密封堵塞头(8)卡置密封在气压加压管(7)的上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节阀组(5)包括卡置载体块(51),调节滚体(52),旋转驱动轴(53),倾斜通槽(54)和摩擦限制体(55),卡置载体块(51)的内部中间位置安置有调节滚体(52),卡置载体块(51)整体呈‘凵’字型制成的块体,卡置载体块(51)的宽度小于液体进入管口(2)的直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滚体(52)与液体进入管口(2)的表面接触,调节滚体(52)的两端端面中心上设置有旋转驱动轴(53)的一端,旋转驱动轴(53)的另一端通过倾斜通槽(54)穿出卡置载体块(51)与摩擦限制体(55)相连,倾斜通槽(54)呈倾斜的方式开设在卡置载体块(51)的两侧表面上,摩擦限制体(55)与卡置载体块(51)的表面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胸外科用防堵引流装置,其包括液体滞留体,液体滞留体的上方设置有液体进入管口,液体进入管口的下端与液体滞留体的内部上方相通相连,液体滞留体的下方设置有液体排出管口,液体排出管口的上端与液体滞留体的内部下方相通相连,本技术便于通过挤压液体滞留体使其内部气压加大,将堵塞的区域冲开,且当液体滞留体的挤压作用不大时,打开液体滞留体一侧的气压加压管,通过注射器进行对其内部加压,且上调节阀组和下调节阀组可以调节液体滞留体的引流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孔冉冉,冯婕,姜建涛,马跃峰,郭禹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7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